我們知道,投影機有這么三大部件——顯示芯片、光源和光學引擎,其中的顯示芯片尤為重要。傳統的投影顯示芯片主要采用LCD、DLP和LCOS等三大技術,而微投影技術則主要包括MEMS微機械式微投、HTPSLCD、DLP和LCoS等,而其中最常見的還是后三大顯示技術。
和傳統的LCD顯像不同,HTPSLCD主要采用白光光源通過三色色采空間合成的成像機制,光機系統也相對簡單、成本較低,投影機的光源則采用了成本相對較低的單片式白光單色光源為主。其主要的開發商是日系的愛普生和日立,不過這種微投技術的缺憾在于芯片響應速度較慢,需采用三片顯示新品系統,也就使得體積較大,另外受到了微加工工藝的限制,其在進一步縮小尺寸的同時要提高分辨率也比較困難,這也限制了其中微投影上的利用。
LCoS反射微投影技術則采用了單芯片式設計,旨在降低功耗和成本,而這種微顯示芯片及其驅動的功耗也是最低的,不過相對于三色色彩分時,其光效率比較低。其光源系統設計和芯片驅動設計簡單,成本易控,而且對液晶響應速度的要求也較低,這也是該技術的優勢所在。日本的JVC便是LCOS微投技術的主要開發商,另外,奇景光電與3M聯合推出的LCOS微投影技術解決方案也備受關注。
DLP微投技術則采用紅綠藍三色色彩分時成像機制,能在消除掃描影像缺陷的同時,配合紅綠藍三色的LED光源實現最佳的顯示效果,而高速的DLP像素灰度調制結合LED光源三色分時,也能夠實現較高的光效率和成像效果,其不足之處則是技術復雜導致成本偏高、知識產權不夠明晰,成不不易控制。
不過,得益于其簡潔的光路設計,DLP微投技術已經在袖珍便攜投影領域取得較明顯的優勢地位,不論是之前的經典袖珍機東芝TDP-FF1A、三菱PK-20、三星SP-P310ME,還是近期火熱登場的聯想M300和奧圖碼PK-101,這些實現產量化的微型投影無不應用DLP微顯示技術。作為DLP技術擁有者,德州儀器當然不會放棄這樣擴大戰果的機會。
11月初,德州儀器宣布,他們已經開始大規模生產這種微型投影的專用芯片,包括專門為嵌入式設備而開發DPP1500芯片(主要應用于筆記本、手機、以及其他手持設備上)和主要應用于超便攜投影的DDP1505(剛剛上市的聯想M300和奧圖碼PK-101就應用了該芯片),它們擁有數以萬計的象素單元(開口率超過92%)來實現投影,并且轉換速度都低于20微秒,還使用DarkChip技術,可以實現更真實的對比度效果,更可以顯示廣闊的色域,能夠更好的配合LED光源。
德州儀器業務經理Frank J.Moizio先生這樣說道,“DLP微型投影芯片投入批量生產,是改造和提高移動設備內容的一大進步”,德儀這樣的動作無疑將會促使微型投影時代以更快的速度到來,也將進一步確定DLP微顯示技術在袖珍投影上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