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連華錄影音總經理傅景世介紹,該條生產線去年11月從日本引進,投資1300萬元。在之前設備調試階段中,共生產了3萬余張25GB容量的藍光光盤,包括《赤壁上》、《門徒》《投名狀》、《傷城》等影片,售價為170元左右。
據了解,作為產業鏈的上下游,光盤價格主要由發行公司/電影公司來定,包含版權費、發行費、加工費及盈利等,光盤生產廠只賺取其中的加工費用。因為藍光生產線設備成本高,且訂單少,開工率不足,藍光光盤的加工費是普通DVD的十倍左右。
與大連華錄影音幾乎同期,上海新索音樂有限公司也引進了藍光生產線。上海新索音樂由索尼與上海本地廠商共同成立,索尼占49%股份。傅景世認為,相比上海新索的外資背景,由中國華錄集團投資的藍光生產線可以稱的上是中國第一條藍光光盤生產線。
此次通過驗收之后,該生產線將正式接受訂單,批量投產。據估計,月產能為50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