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NATAS)于10月25日宣布,其將在2011年消費電子展上(CES)為松下電器公司、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索尼公司和TDK株式會社頒發第62屆年度科技與工程艾美獎,以表彰這些公司對用于消費回放的藍光光學系統所作的貢獻。藍光光學系統的發展奠定了以消費品價格水平在光盤上分發和刻錄全高清內容的基礎。
現在,Blu-ray DiscTM格式已被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消費者用于在自己家中舒適地觀賞喜歡的影片。自從2006年上市以來,全球已生產了超過14億片Blu-rayTM預錄光盤、1.88億片Blu-rayTM可刻錄光盤、5000萬部Blu-rayTM播放機和刻錄機、4100萬部PlayStation?3設備和超過2500萬部Blu-rayTM計算機讀寫光驅。
索尼公司家庭娛樂開發部首席杰出研究員兼高級副總經理Jun Yonemitsu表示:"索尼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開發藍光光學技術,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了應用藍紫色激光在20GB光學介質上的高清刻錄。公司推出了種類多樣的Blu-ray DiscTM設備,極大地促進了Blu-ray DiscTM格式和行業的持續發展。這一格式的成功離不開藍光光盤聯盟(BDA)和所有為之努力的人,我們在此感謝他們。"
飛利浦電子標準化部項目經理的高級總監Chris Buma表示:"消費者很歡迎Blu-ray DiscTM提供的優質內容,因為這樣便能最終享有高清電視的全部功能。現在隨著Blu-ray 3DTM格式的上市,這一功能更加強大了。"
松下電器公司研發部執行工程師Shunji O"hara表示:"松下開發的很多關鍵技術在Blu-ray DiscTM格式中得到了應用,我們為此感到非常驕傲。這些不僅是Dual Layer 50GB等光盤技術,還是視頻壓縮、編寫和3D等領先的視聽技術。很高興看到全球的消費者使用Blu-ray DiscTM設備享有了更先進的視聽生活。"
松下、飛利浦和索尼預測到了高清電視(HDTV)的市場應用,并于1997年開始研發藍光光學系統。三家公司2000年開始合作,2002年發起成立了藍光光盤創始人組織(Blu-ray Disc Founders),并隨后更名為藍光光盤聯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 BDA)。所有業界重要的利益攸關方均參與了這一聯盟,并成功制定了一個高清內容分發的國際標準。
Blu-ray DiscTM已推出的重要創新有:高存儲容量、新復制技術、先進的音頻視頻編解碼器、網絡連接和交互以及新的編寫系統。此外,應用可刻錄光盤的刻錄系統是Blu-ray DiscTM格式的另一項重要技術。該技術可讓消費者在家中刻錄高清的廣播節目,還為計算機和專業應用提供了高存儲容量。從Blu-rayTM標準化的初期開始,光學介質制造商松下、飛利浦、索尼和TDK便致力于開發可刻錄的Blu-rayTM光盤。
TDK株式會社SQ研究中心的總經理Hajime Utsunomiya表示:"Blu-rayTM可刻錄光盤解決方案解決了市場對高清電視錄制和大量數據存儲的需求。Blu-rayTM可刻錄光盤具有高容量、高速、即時訪問和便攜的好處。"
美國國家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將于消費電子展在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舉辦期間,在2011年1月6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為這四家公司頒發艾美獎。
注:
Blu-ray DiscTM、Blu-rayTM、Blu-ray 3DTM和徽標是藍光光盤聯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的商標
"索尼(Sony)"是索尼公司的注冊商標。
"PlayStation"和"PS3"是索尼電腦娛樂株式會社的的注冊商標。
所有其他商標或注冊商標均是各自所有者的資產
使用美國國家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NATAS)的商標和服務商標前(包括EMMY?標志),須得到美國國家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明確的書面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