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很多人眼中,藍光是高品質、高價格的代名詞,因為藍光能夠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并能夠提供高達50GB的存儲空間,其1920×1080的高清晰畫面和7.1聲道的震撼體驗無不讓試過的人大呼過癮。但是初期的高昂售價也讓大多數人對其退避三舍,盤片超過300元、播放機超過5000元、刻錄機超過10000元的高價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了的。
打破價格堅冰
這種局面在2009年被打破。隨著國內生產藍光播放機的廠商的增加和銷量的提升,藍光播放機的價格也大幅下降。德賽科技副總經理曹長青表示,該公司出口的藍光播放機價格已經從2009年初的150美元大幅降低到2009年底的100美元左右,他預計在2010年國內將很快出現1000元左右的藍光播放機。曹長青介紹,由于藍光播放機主要的成本構成為硬件成本和授權費用,硬件成本隨著上游廠商技術發展,芯片制成更加成熟,硬件成本大幅降低,隨著產量的提升,攤薄到每臺機器的授權費也大幅降低,所以2009年藍光播放機的價格下降幅度非常快。
當然這里也要說一下BDA(藍光聯盟)在專利費收取上采取了不同于DVD Forum(DVD論壇)的做法。DVD Forum當時采用了收取高額專利費的做法,使得DVD推出的初期,播放機價格居高不下,當時的價格在5000元左右。在上世紀90年代,這個價格絕對可以說是天價。BDA吸取了DVD Forum的經驗,在推廣之初就采取了收取較低專利費的方式,并得到了眾多廠商的支持。
除了藍光播放機的價格在2009年開始大幅下降之外,藍光內容的價格在2009年也出現了松動的跡象,當然這也少不了國內廠商的貢獻,尤其是華錄推出了大量的國產優秀電影藍光內容,包括《建國大業》、《風聲》等影片,其售價只有進口影片的三分之一,不到50元。當然這個價格相比DVD還是高很多。這個價格是怎么形成的呢?還有沒有降價的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