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平臺的目標是淘汰目前的“網絡電視”平臺。這一過程的結局必然是網絡電視變成智能電視。但是對于大多數已經購買平板彩電產品的消費者,短期內更換電視機的比例不會很高。如何滿足這部分消費者對智能電視的需求,將成一個階段性金礦。
如同高清播放機主要是滿足暫時不更換新彩電產品的消費者觀看高清網絡影視節目的需求一樣,“智能盒”則將成為滿足暫時不更換新彩電的消費者應用智能電視功能的最佳解決方案。
以目前英特爾和谷歌的智能電視平臺的配置來看,這種盒子的成本可望在1千元到2千元之間,其售價甚至低于早期上市的高清播放機。而以近年來國內彩電市場的銷量計算,超過6000萬臺產品擁有配備這種智能盒的潛在可能。雖然同為存量市場,但是智能盒市場的規模將是高清播放機的2-3倍。
主打小眾存量市場的另一個好處是,這一領域不會引來眾多強勢巨頭的競爭,有利于中小企業站穩腳跟,并迅速盈利。
價格優勢,智能盒不會和PC競爭
智能盒的概念本質其實是早已經流行的HTPC。只不過是以專業廠家標準化方式研發制造的智能盒在穩定性、成本經濟性上更占據優勢。其定位于電視上網和高清播放的功能,也將決定這種產品不會是傳統PC那樣的形態。
在操作和功能上,智能盒將全面家電化。在性能上,其不會向高檔游戲等應用看齊,而是更多的會集中在基礎網絡和休閑娛樂上。這些方面的特點,使得智能盒比普通PC更能控制成本,也更為適合家用,并將成為一種真正能夠普及的“家庭多媒體中心”。
智能盒雖然不是PC,但是其基于電腦、智能手機等通用計算能力平臺的性質卻決定了其應用范圍和功能的廣泛性、多樣性;更決定了其較低的入門門檻。這種產品在產業鏈結構上也更適合于傳統高清播放機廠商的參與。無論是谷歌免費的開源智能操作系統,還是英特爾的凌動等嵌入式處理器,駕馭起來都很容易研發出出色的產品。而在智能盒的家電化操作上,已經流行的HTPC平臺擁有諸多成熟的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鑒。
彩電應用市場的多元化已經成為彩電產業發展的趨勢。最終能夠影響彩電應用多元化普及進程的必然是具有通用計算特征的技術和產品。類似PC和智能手機產業的特點,將使得彩電產業在未來幾年的產品形態上持續變遷。而每一次變遷均意味著已經購買彩電產品的消費者必須依賴于“機頂盒”來完成功能升級。雖然這一市場的某一產品總是短壽命的,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能不斷的持續創新,提供適合市場的產品,其前途依然會非常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