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的測試(一):頻率響應和房間特性
安裝和連接好了之后,就著手開始進行系統的測試和調試了。為了真實地反映房間的聲學特性,我們首先了清楚音箱系統本身的特性。先進行近場頻率響應測試。
D6 LCR 近場頻響,無網罩
D6 SUB 低音炮近場頻響,打在 THX 檔
可以看到,這音箱的頻率響應是不錯的。主箱高音有點強,不過考慮到網罩或透聲幕會對高音產生衰減,正好抵消了。而低音炮的頻響在標稱頻率范圍內是相當平坦。
下面,就開始房間特性的測試了。為了便于分析,首先測試房間的駐波。把低音炮塞到前墻角,測試話筒置于后墻角,開始測試。
房間的駐波測試
可以看出,駐波的影響很小了。低端拱起是由于炮放墻角,1/4球面輻射使低頻增強了。實際在聽音位,駐波會更小,通過調整低音炮的位置,可以達到很好的低頻響應。
設備的測試(二):聽音位測試
下面,正式在聽音位進行測試和優化。首先進行低頻測試,從而優化低音炮擺位。將低音炮放到1/4寬度和長度的交叉處,這是原設計時定的擺位。用話筒在聽音位進行測試。
呵呵,40Hz 鼓起了10dB雖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但還是有優化的必要。經分析,這是長度方向的一次駐波。于是,將低音炮放到長度中點上,移動一點,測試一次,反復多次,找到最佳位置,峰基本平了。當時忙于測試,忘了保存測試文件,無法上圖,有些遺憾。接著,在聽音位測試主音箱的頻響。
D6 LCR 右聲道,無網罩,透過透聲幕
整體頻響相當地好,邊界反射導致的梳狀效應沒有看到。透聲幕對高頻的影響有點大。低頻128Hz有個峰,這是房間寬度的二次駐波,本應通過調整 L、R音箱的離側墻位置來解決,現在由于音箱的特殊結構和幕框的限制,這是不可能了。于是決定將它交由功放來進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