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盜4》
《大鬧天宮》《功夫熊貓2》《加勒比海盜4》《圣徒》等整裝待發
2011年,3D電影還將火熱銀幕嗎?從2009年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巨制《阿凡達》在中國卷走了13億人民幣開始,“3D”一詞就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了國人的娛樂生活。不僅在2010年有近20部的3D電影上映,剛剛春節期間上海熒屏首次亮相的3D電視節目更是讓觀眾體驗了一份新奇。然而,面對這些琳瑯滿目的3D產物,人們卻越來越持懷疑態度,有的反映存在立體效果不夠、用紅藍眼鏡觀看時眼睛感覺不適等問題,更有觀眾直言某些3D電影只有字幕是立體的,畫面還不如2D電影清晰。
目前,我們已知的將有《大鬧天宮》《龍門飛甲》《圣徒》《功夫熊貓2》《加勒比海盜4》《變形金剛3》等影片以3D的形式出現在2011年大銀幕,加之剛剛在柏林電影節上被歐洲片商所搶購的3D華語動畫《兔俠傳奇》以及正在制作的張紀中新作《美猴王》,3D能否再度掀起觀影熱潮?為此,本報記者就偽3D讓觀眾很失望、3D技術是否成熟、3D電影發展趨勢等問題采訪了相關電影人。
3D技術還不成熟
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達》上映之初,曾預言3D電影將把觀眾們召喚回電影院,現在看來這個預言只完成了一半。的確,3D電影在《阿凡達》之后在制作數量上掀起了狂潮,但觀眾的失望與不滿也隨之增長,究其原因就在于詹姆斯·卡梅隆忽略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花費如此多的金錢和10年的時間來制作一部電影。諸如去年上映的《諸神之戰》《愛麗絲夢游仙境》《納尼亞傳奇3:黎明踏浪號》以及今年初上映的由周杰倫翻拍的經典《青蜂俠》,這些所謂的3D電影只靠后期轉制搖身一變立體大片便躋身3D市場,并非天生立體。《阿凡達》耗費十余年成就的3D奇跡,同行們只用幾個月的后期轉制就能在賬面上復制或接近,讓卡梅隆本人也怒斥“都是假3D”。
曾負責宣傳發行國產3D魔幻電影《唐吉可德》的國內知名發行人韓瞻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真正的3D電影在拍攝時運用兩臺機器從不同角度同時進行,利用光學原理產生立體效果。而現在上映的所謂假3D電影則是在后期制作時,通過調色、分層、摳片來人為制造的,雖然成本會少很多,但效果自然不能同日而語。”對于3D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韓瞻宇表示:“3D絕對是一個方向,我跟許多好萊塢的電影人也談過這個問題,他們都很認可。但關鍵還要看制片方的誠意,想拍好一部3D電影并不容易,特別是現在的技術還不成熟,尤其是外景實拍還很難做到。但我很反對為了吸引觀眾而用3D來炒作,這樣會毀了3D的前途。《諸神之戰》在3D制作上投入了450萬美元,以一部成本7千萬美元的電影來說,這筆制作費并不低,但3D版倉促上工導致錢沒花出效果,這就很說明問題。”
好故事比好技術更重要
既然3D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新浪潮,那么是否意味著3D電影將在未來的市場中一統天下?即將上映的電影《觀音山》的導演李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出了否定的答案,“3D是一種趨勢,但絕不是全部。我認為3D是一種很棒的技術,但也只是技術,它能幫助導演去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但并不是電影本身,電影的核心還是故事,一個好故事永遠比好技術更重要。”
新影聯院線負責人高軍曾評價2010年的3D電影,“大部分都是后期由2D版本轉成3D版本,不論從內容還是效果上來看,都很難超越《阿凡達》。”他解釋道,如今各路“偽3D電影”已經引起了觀眾的排斥心理,想讓觀眾掏錢買票已經不是那么容易的事,3D并不能對觀眾的選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關鍵還是要看影片的內容。
曾監制《教父》《百萬寶貝》等經典影片的好萊塢金牌制作人安德魯·摩根則認為,對一部電影來說,故事才是最關鍵的,技術只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內容。他表示,《阿凡達》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它運用了3D技術,如果沒有3D技術,它也是一部很好看的影片。這之后的不少3D電影之所以票房不是很理想,從根本上說,與影片故事內容不夠精彩、缺乏新意有很大的關系。他坦言,如果沒有好的故事,而是濫用3D技術去拍片的話,3D電影很有可能將迅速衰落,并最終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