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2011大發展、大增長之后,2012年的便攜音箱市場出貨量雖然仍在增長,但綜合多方數據顯示,目前便攜音箱整體出貨量增速已經明顯放緩。事實上和國內所有隨身數碼產業發展軌跡類似,異軍突起的新產品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大量廠商的介入、產品同質化加劇、山寨廠商退出。
從萬眾期待,到蜂擁而至,再到光環褪盡,轉型還是堅守也就成為不少便攜式音箱廠商所面臨的選擇,2012年或是便攜音箱產業的末日之年也成為不少業內人士的隱憂。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在看似光環褪去的便攜式音箱市場,還是有極個別的廠商逆勢飄紅,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第三空間就是其中之一。近日我們有幸采訪到國內首個人文便攜音箱品牌第三空間品牌委員會主席彭歡慶先生,在分享第三空間成功背后的奧秘之后,彭總也談起了他眼中的2012,下面為采訪文字實錄:
談現狀:打造最“接地氣”的產品 源自擁有最專業的團隊
記者劉翔(以下簡稱 記者):彭總您好,很高興再次見到你,記得上次見面的時候你提到過接下來會打造一個便攜音箱領域顛覆性的品牌,現在看來這個品牌應該非第三空間莫屬了,可以簡單為大家介紹下第三空間品牌的總體情況嗎?
第三空間品牌委員會主席彭歡慶(以下簡稱 彭總):當然可以,自2011年第三空間品牌正式創立以來,不僅在傳統渠道(編者注:指傳統音響類產品渠道)受到廣泛的好評,不少IT渠道商戶和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前來洽談代理、經銷等事宜。一個很好的證明就是在產品量產前的一個月,我們收到的訂單就將近1000K(編者注:1K=1000臺),這也是我們頗感驕傲的地方。
在產品線方面,目前除了迷你HIFI級便攜音箱外,我們還根據用戶需求推出了多款散步機、便攜式擴音器以及桌面電腦音箱、藍牙音箱、HIFI掌上隨身影院等多種產品,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記者:您剛剛提到還未上市就接到100萬臺訂單的消息此前我也多次聽聞,記得當時曾有媒體將其稱之為“來自第三空間的神秘力量”!不過恕我直言,2011年(編者注:第三空間品牌誕生年)整個插卡音箱市場可謂一片紅海,產品功能、外觀同質化非常嚴重,為什么第三空間這個全新的品牌能夠從紅海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大經銷商、電商平臺的首選呢?
彭總:(大笑)關于您提到的“第三空間神秘力量”的說話我也有所耳聞。其實經銷商認準我們的原因非常簡單,就4個字“專業、創新”!關于“專業”這一點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第三空間品牌母公司恒源誠不僅有數十年電聲產品研發、生產經驗,而且還擁有從產品芯片級研發到新產品模具設計及開模、PCB貼片、電池廠、液晶屏廠等在內的全流程生產能力。目前業內擁有如此能力的廠商,屈指可數。
相比全流程的產品研發生產體系,“創新”則是我們產品的靈魂所在,在第三空間需要跑市場的除了常規的銷售人員、客服人員、市場支持人員外,我們對于產品研發工程師也規定了硬性的市場調研時間,通過和用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來了解用戶的需求進而應用在產品的研發上,從而讓我們的產品成為最符合用戶需求、最接“地氣”的產品,這樣的產品熱賣恐怕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這些產品推出的背后源自我們擁有一支富有激 情、使命感、高素質、高效率的運營團隊,這也是不少同行最為艷羨的地方。
談性價比:性價比的產品不等于價格低
記者:“接地氣”這個說法很有趣,不過單純從傳統意義上理解,“接地氣”的產品往往一半都是價格比較低廉,但這顯然和第三空間現有產品線以及價格體系是不相符合的。相反,和同類產品相比,第三空間產品單純從價格來看并不具備優勢,這似乎是和“接地氣”相悖!
彭總:長期以來,大家一直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性價比等于價格低”,其實真正的性價比和低價并沒有直接的聯系。衡量一個產品是否具有性價比,首先要考量的是它的綜合素質,比如功能的多寡精專、售后服務的完善程度、最后才是價格。作為便攜音箱領域最受歡迎的中高端的品牌之一,倘若純粹以價格來論產品的話,我們的價格的確偏高,這主要是由于我們的產品采用了業界最為領先的新技術、新工藝以及質量最為可靠的優質原材料。這些也是市面上所謂“低價且性價比”的產品無法企及的,相信用戶的心中自然有一桿秤。
事實上對于理性的消費者來說,這一點是無需解釋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在2012年我們推出的不少采用新技術的產品在價格體系上都進行了一定的上調,但從銷量不但沒有受到影響,相反這些采用新技術的產品更容易受到用戶的青睞。
談研發:磨刀不誤砍柴工 產品研發工程師更需要走出研發中心
記者:把產品設計師趕出設計室進行市場需求調研后設計出來的產品可能是最符合用戶需求的,但是這樣可能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市場競爭瞬息萬變,而(第三空間)產品設計師卻還在外面進行市場調研,這樣會不會導致公司對于市場需求的反應時間變長呢?
彭總:確實如你所說,對于不少研發新品需要借助芯片方案公司、產品生產需要依靠模具公司和OEM的音響廠商來說把研發工程師趕到市場上做用戶需求調研確實可能會延長其市場應變能力。
但對于有著全流程研發、生產能力的第三空間來說,這樣的做法不僅不會延長市場反應能力;相反地,公司強大的后臺支撐系統可以讓我們在獲得市場最新需求后的最短時間內推出相應的產品。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市場調研比作“磨刀”,新產品推出速度比作“砍柴速度”的話,對于會“砍柴”的品牌來說,磨刀是不誤砍柴工的。
關于這一點,一位代理我們同時也代理國內多個主流音箱品牌的歐洲代理商曾經做過如下評論:“在提出對于產品本地化建議后,其他品牌往往需要1個月才能給出調整意見,而彭(彭總)和他的團隊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給出近乎完美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令人欽佩”!
記者:幾乎所有的原創廠商都會遇到被抄襲的的問題,我在市場上也發現了不少除了LOGO不同其他幾乎和第三空間產品完全一樣的產品,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彭總:你說的這個問題的確存在,雖然我們所有產品均有用獨家外觀專利設計,雖然我們也在不斷地進行打擊仿冒、抄模的行動,但在現有大環境下,這方面的努力似乎有點力不從心。(笑)不過被大量抄襲從某種角度來說也說了這些不具備研發能力的低端廠商對于我們的認可,畢竟只有優秀的產品才會被模仿抄襲。談行業:2012年是便攜音箱產業的關鍵一年
記者:眼下便攜音箱市場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除了第三空間等少數幾個產品持續熱銷。2011年中出現的不少便攜音箱品牌在市場上已經看不到產品了。還有不少廠商干脆全面轉行進入其他領域,徹底告別便攜影音市場,對此您怎么看?
彭總:其實你提到的“抄模”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放眼整個市場,除了第三空間和少數幾個大品牌,真正具有研發能力和愿意進行研發的廠商寥寥無幾,最終市場陷入了“二高三低”的惡性循環。
即“高仿、高同質化”和“低價格、低利潤、低門檻”。沒有研發實力的廠商只能進行高仿,高仿帶來的結果就是高同質化,沒有核心競爭的產品自然只能依靠價格戰來獲得市場,接下來自然就是低利潤,而利潤的降低又導致這類原本就沒有實力進行研發的廠商更不愿意斥資進行研發,最終導致用戶用腳投票!
在我看來,眼下才是洗牌的開始,2012年對于整個便攜音箱產業而言,必將是最為重要的一年,只有擁有核心競爭力,不斷推陳出新,努力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廠家,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小資料:關于第三空間
狹義上的“第三空間”的概念由美國社會學家Ray Oldenburg提出,指除了“第一空間”(家庭居住空間)和“第二空間”(職場)之外,不受功利關系限制的公共空間,如城市中心的鬧市區、酒吧、咖啡店、圖書館、城市公園等地方。在第三空間里,人們的關系自由、平等,可以把真正的自己“釋放”出來。
然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傳統的第三空間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君不見十字路口,急駛的車輪將視線放射性蔓延,街邊的風景卻在漠然中無暇欣賞;霓虹燈下,閃爍的璀璨迷離了城市的寂寞,撫慰著靄靄的暮色,而那片曾經最接近也是最親近的星空卻不見了影蹤。霎那間,心亂了一地的孤單。人在旅途,請記得帶上心上路,游走在第一空間的世俗、第二空間的繁華,請記得在第三空間中還珍藏的那如斯般安謐如畫,而這正是恒源誠所帶給我們的全新的“第三空間”根本所在——快樂生活、享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