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消息,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索尼今天宣布,該公司已與一組投資者達成協議,以11億美元出售位于紐約的美國總部大樓,并同意回租作為其未來3年美國總部所在地。
報道稱,房地產經銷商Cherit集團花天價購買了坐落在紐約的索尼美國總部,一樁37層的大樓。索尼預期此次交易凈獲利7.7億美元,這對于它去年36億英鎊的虧損來說是個好消息。
索尼集團美國部經理Nicole Seligman評論稱“鑒于目前的經濟市場房地產環境提供的機遇和挑戰,此次賣出550麥迪遜是非常明智的舉動。”
近幾年來,日本幾大消費電子企業的表現都不太理想,其中索尼虧損達27億美元,賣掉美國總部大樓以改善財務狀況;松下虧損則可能達到95.5億美元,目前已進行了大量裁員,夏普也遭遇史上最大虧損,目前欲出售旗下多家企業股權。
據了解,索尼為了削減成本,索尼已宣布在去年10月宣布裁員2000人,也關閉了日本一家鏡頭工廠。該舉措屬于索尼在去年4月宣布的750億日元(約合9.45億美元)重組計劃的一部分。索尼當時表示,將在全球裁員1萬人,其中3000人至4000人是日本員工。在經過大幅重組后,索尼在第二財季實現了小幅運營盈利。索尼第二財季營收為1.604萬億日元(約合200億美元),運營利潤為303億日元(約合3.88億美元),但凈虧損155億日元(約合1.98億美元)。
曾經,索尼新任社長兼CEO平井一夫提出的重建計劃,其思路非常明確,方法也比較得當。包括強化核心業務、重建電視業務、擴大新興市場國家業務、開創新業務并加快創新和調整業務結構,并進一步健全經營體制。不過,方向雖好,但效果不明顯。
所以一直在強調不會放棄電視業務,不過在實際情況中,電視業務乃是索尼的“內傷”。據了解,索尼計劃通過降低成本與強化商品實力來實現盈利。從目前的表現來看,索尼已經將大部分液晶面板合資業務出售,包括與三星、夏普的合資面板廠股份。
另一方,索尼面減少了在液晶電視領域的研發力度,并適當減少機型來降低運營成本,可以看到在2012年出現了HX750、HX555等新機型都有著更低的價格,同時功能上的提升雖然不大卻有著很高的性價比,市場表現比以往更為出色。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很明顯,彩電是索尼虧損的“重災區”。賣樓融資智能暫時止痛,未來的一段時間里,索尼可能會更加艱難。不過目前一下子將索尼給否定了是不妥當的,只能說索尼在近期難以恢復,而日后更需要調整思維去適應全球的形勢,而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研究中國市場。
我國經濟學家咸郎平曾表示;華爾街的經營戰略就是“零和游戲”,華爾街的財富積累是讓99%的老百姓付出慘重的財富損失的代價。而喬布斯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搞了一個iPhone這么簡單,而是這個人用自己的智慧顛覆了整個數字化行業。而后讓這整條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能從中獲益。因此他的成功和華爾街的本質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一種全面的勝利,是整條產業鏈一起富裕的成功。這就是為什么喬布斯被美國人譽為可與愛迪生、福特比肩的歷史人物。奧巴馬總統說他是美國精神的楷模。
如果說索尼缺乏的是資金周轉,還不如說,其缺乏一個像喬布斯那樣大刀闊斧的人物。雖然,日系家電企業都在進行改革計劃,松下圍繞電池、汽車組件、家用電器著手;索尼在智能手機、游戲、相機著眼;夏普專注于顯示屏,它與臺灣鴻海、美國高通結盟。不過,這些可能還不夠。
相關業內人士曾分析表示,地震、海嘯只是表象,國際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是日企落寞的深層原因。“嚴重依賴出口的日本一向偏重歐美市場,而2008年以來歐美市場一直是金融危機的重災區,自身難保,需求自然難以拉動。去年311大地震徹底地把日本經濟推向了谷底。日本政經界人士始終以亞洲的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自居,導致很多日企戰略判斷上出現差錯或延遲。
如果說天災是一個不可抗拒的外力,那么來自競爭對手的宣戰,卻是實實在在的沖擊。日本企業都有一種獨有的傲慢姿態,正是由于這種傲慢,日本沒有抓住彩電革命帶來的機遇。除了面對美國和韓國企業高端產品的沖擊,日企同樣要面對來自中國市場的挑戰。
目前,在家電、手機、低端電子元器件等方面,中國大陸和臺灣企業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空間,這道“低端市場價格墻”讓日企在海外市場也失去了競爭優勢。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產品已呈多元化態勢,日本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年下降,失去主流地位,其原有份額被韓國及中國大陸產品蠶食。再過10年,日本產品分到的蛋糕會更小。
無論是地震、海嘯、歐債危機,還是競爭對手的強勢挑戰,這些都是外力因素。歸根結底,日企大衰退還是因為自身原因。
就如同咸郎平所說的那樣,將簡單的代工生產,升華到整條產業鏈的整合,讓所有參與者同時獲利。這才是真正的產業升級。目前我們很多人把這個產業升級,簡單理解為從什么園區搬到什么園區,然后生產什么所謂高附加價值,所謂高科技產品,這是錯的。真正偉大的產業升級是整條產業鏈的升級,是讓整個國家的產業鏈能夠同時升華,這才能改變企業甚至是整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