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屏顯示行業,本土企業、民族品牌一直是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尤其是在核心的系統工程和渠道環節,本土企業長期處于整個市場的支配者地位。討論大屏產業的發展和成長,討論大屏顯示產業的升級和壯大,必須建立在深刻認識大屏產業中本土企業民族品牌的發展特點之上。
民族品牌在大屏產業中的地位
首先,本土企業是整個大屏產業的支柱,但是其主導地位卻并不穩定。在銷售市場的份額上,本土企業的綜合市場占有率不低于8成,其中關鍵的營銷環節,本土企業的參與程度在九成以上。尤其是在高端產業應用市場、政府采購市場、本土企業的市場控制力更是處于絕對優勢地位。
本土企業和品牌在國內大屏市場的主導地位是由大屏行業發展的客觀進程決定的,也是在過去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緩慢形成的。
早期大屏市場,是一個客戶主導、應用主導的市場。存在著市場規模小、產業體系不健全、項目實施要等服務商、營銷大量依賴人脈資源等特點。這樣的行業特點就決定了,在大屏市場的絕大多數領域,必須是本土廠商才能真正深入。即便是海外品牌,拓展國內市場依然要依賴于本土企業的幫助。直到目前為止,外資品牌對國內大屏市場的參與還是“以供應商的身份居多”,以工程商的身份為輔。
因此,雖然國內大屏產業尚沒有出現全行業性的巨頭企業、全能企業,但是卻早已經形成本土品牌對行業的主導性控制。不過這種行業主導地位是建立在獨特的產業成長路徑之上的,同時更是建立在特殊的產業市場需求之上,所以這種本土企業統治大屏行業的格局并不是穩定的、強勢的。
未來隨著大屏產業中企業實力的壯大、產品和服務的成熟、市場區域和行業分割的打破,大屏行業中企業地位份額,擁有重新排序的空間。在這輪市場結構調整中,不僅會有本土企業的崛起或者衰落,也會有外資巨頭的深度參與。
第二,本土大屏企業雖是科技研發性企業,但是在業務形態上卻處于“服務型”狀態。大屏產業的技術本質是顯示產業,但是大屏產業的主要參與企業卻都不掌握核心顯示技術。大屏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是利用上游企業的核心器件、標準和技術,設計成具體的應用方案,幫助客戶實現特定的市場需求。
在這樣的業務結構條件下,大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表現在對客戶需求的深刻把握能力、產品體系的整合能力、以及輔助軟件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上。“顯示行業的從業者,核心競爭力卻在顯示行業之外”,這是大屏市場最基本的特征。大屏行業從業企業,尤其是對市場具有主導作用的本土企業,雖具有研發和創新型企業的特征,卻不具有核心顯示產業的影響力。
第三,大屏行業看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應用行業,但卻是一個低門檻市場。以應用和服務為主要內涵的大屏企業競爭力,決定了參與者對客戶關系的高度依賴。這種競爭格局是典型的“低門檻”型市場的特征。實際上,任何具有核心顯示技術、或者在顯示產業具有適當規模的企業都可以從容的進入這一市場;同時,任何擁有客戶基礎的其它行業從業者,進入該行業的“轉換”成本也不高。
這也是形成大屏行業中小廠商居多、行業結構分散、地域和行業市場割據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更是近年來三星、LG、創維、TCL、長虹等“外行”企業能夠輕松進入大屏領域,并如魚得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