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彩電廠商熱衷于通過4K技術、OLED技術等“真刀真槍”進行PK時,在冰箱行業,廠商卻開始大玩“非主流”。同屬于大件家電,為何差別如此大?這是由產業本身發展的特點的所決定的。
一直以來,冰箱行業推崇的都是渠道和規模至上,技術并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且,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冰箱行業的核心技術已經趨于完善,短期內很難出現革命性的突破,要想不落俗套,冰箱廠商只能在細節上化心思,既然無法在深度上做文章,只能在廣度求關注,這就直接導致了冰箱新品“奇葩”扎堆的現象。
不過,目前的出現的這些“奇葩”產品,對于消費者而言,“奇”是有了,“新”卻未必,很大一部分產品所謂的創新,并不能讓消費者產生非買不可的沖動,而且,這些創新產品的售價不菲,基本都在萬元以上,這顯然不是大眾化的消費者水平。
就目前而言,在大多數消費者的意識里,冰箱仍屬于居家型產品,應用周期長,更新換代緩慢,因此,實用性仍是最核心的要素,如果僅僅是奇特,卻不夠接地氣兒,那么博得或許主要是眼球,而真金白銀則十分有限。當然,這些冰箱廠商看重的或許并非是利,而是名。
由于入場門檻較低,不僅導致了冰箱行業的產品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更使得諸多黑電企業開始跨界搶灘,如TCL、康佳、海信、長虹、創維等彩電巨頭在涉足白電產業后,紛紛將冰箱視為市場開拓的重點,這就直接導致了國內冰箱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面對競爭趨于白熱化的市場,如果不能打造成有特色的產品,那么被市場邊緣化只會是時間問題。以“奇葩”產品搏出位,鞏固市場領先地位很有必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冰箱企業以大打非主流牌,來體現自身行業領先性很有必要,但是,這僅僅能作為一種營銷上的策略,對于整個市場的實質性開拓影響有限。對于冰箱企業而言,要想名利雙收,接地氣兒的創新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