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與晶弘冰箱的“緋聞”由來已久,在晶弘冰箱入駐格力專賣店后,更是達到了頂峰,不過,格力方面一直采取了含糊的態度,極力與晶弘冰箱保持距離。然而,在9月17日,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代言的晶弘冰箱新廣告片在央視播出,終于坐實了這段“緋聞”——“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白電領域的三大巨頭中,與海爾、美的相比,格力的多元化顯得過于低調,這與格力品牌一直塑造的專業化不無關系。作為家用空調市場的龍頭企業,格力一直強調自身的專業性,品牌塑造也一直遵循這一理念,因此,在不少消費者的潛意識里,格力品牌代表的就是空調,格力品牌的美譽度就是判斷格力空調產品質量的關鍵性標準。為了維持自身在空調領域的專業形象,格力品牌就必須保持“清白”。
事實也確實如此。以近日來持續發酵的格力除濕機召回事件為例。9月13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出公告稱,將主動從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召回約225萬臺除濕機產品,盡管此次召回所導致的經濟損失不會對千億元規模的格力不會造成實質性的影響,畢竟小家電業務在格力主營業務收入當中占比不足2%,但是,對格力品牌造成的傷害卻不可避免,這直接導致了格力電器在9月16日復牌后股價大跌了4.82%。
凡事有利有弊。格力品牌押寶空調,成功凸顯了品牌個性化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品牌的自由發揮,稍不留意,空調業務就會“躺槍”,為“撿芝麻”而傷了手中的“西瓜”,顯然是格力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格力在多元化發展方面不得不謹慎行事,不能讓新的產業拖累空調。
有消息稱,在除濕機召回事件的刺激下,為了保持住格力專注空調的品牌形象,格力電器已經下定決心對小家電進行換牌,最快在今年年底,格力小家電產品將使用“大松”品牌進行全國推廣,與格力品牌劃清界限。小家電領域如此,冰箱領域也不例外,不想讓沒有把握的冰箱業務拖累空調,或許正是格力一直與晶弘冰箱保持距離的關鍵性原因。
然而,劃清界限固然避免了空調業務被拖累,卻也讓晶弘冰箱不得不以新人的姿態孤軍奮斗。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冰箱市場,不僅有海爾、美的、容聲、美菱等國產品牌,還有三星、西門子、LG、松下等眾多外資品牌,更有TCL、康佳、創維等黑電巨頭的強勢進入,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晶弘冰箱要想崛起顯然并不容易。
對于格力而言,進入冰箱領域本就晚了一步,要想盡快趕上“大部隊”,在較短的時間里讓消費者熟悉晶弘冰箱,僅僅幕后支持顯然不夠,必須走上臺前,利用格力品牌的影響力,以熟帶新,提升晶弘品牌的市場知名度。讓董事長董明珠代言,卻不正面回應格力電器與晶弘冰箱的關系,或許正是格力盡量避免拖累空調業務的折中之選。
今年以來,外界頻頻質疑格力發展遭遇天花板。當前的國內空調市場,格力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上游控制核心配件、下游掌控銷售渠道,已經做到了極致,僅僅依靠空調業務,企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已經很難。到2015年,格力的目標是要實現營收2000億元,緊靠空調業務,顯然壓力不小,進行基礎領域的多元化發展已經刻不容緩。格力愿意就多元化高調一把的動力或許正是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