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拼接大屏其核心部件即為HDID液晶面板。目前國內使用的拼接用液晶面板主要為韓國三星生產,約占80%市場份額,其次為LG、SHARP等品牌廠商。由于DID工業液晶面板生產工藝與技術要求極高,國內無法生產及組裝。因此,所有的液晶拼接廠商都對外宣稱所用DID液晶面板為三星原廠產品;使用單位及用戶也基于對三星品牌的信任而接受。實則不然:由于液晶原子的物理特性,在生產過程中個別晶原子形成盲點(即亮點、暗點或色點)是無法避免的;在組裝過程中也極易產生邊緣漏光現象。DID拼接液晶面板的質量標準按常規有A、A、A-、B規之分,市面上統稱A規。A規屏按國際貫例3-3-5標準(即每包按10片計,允許有3片帶點,單色場允許最多3個點,RGB全色場最多允許不超過5個點);B規屏則為還有輕度漏光、木拉等較嚴重質量瑕疵的面板。事實上,不同規格的屏均有不同的出廠銷售價格,一般相差10%左右。
液晶拼接屏面板在使用過程中因受擠壓出現亮線等質量故障后,在國內電子原器件維修市場中基本尚不具備修復條件,基本須返回原廠指定的維修中心處理。從報修到返修周期約需要20天左右。而在實際應用中事實上不可能接受如此長的維修周期,因而只能采取“換新”處理。如何處理維修或翻新返回的液晶面板呢?特價返流市場二次銷售。這也是行內有人遇到的同一包屏裝上墻后發現單元間色差一致性相差甚遠甚至無法調和的根源所在。面對慘烈的“價格戰”,一些廠商為了降低成本,采用簡易的背板結構或者直接采用裸屏拼裝,完全不顧液晶面板防擠壓、防塵、散熱的基本要求,給產品應用埋下直接故障隱患。
液晶拼接屏幕引入國產化后,采用“堆積木式”的機柜或機架結構設計,追求“嚴絲無縫”成了眾多廠商的理解誤區。按照三星原廠的產品設計標準,拼接單元間應保留不超過0.6MM的縫隙,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屏體之間絕不受到擠壓,同時保證屏體間的散熱。然而絕大多數國內拼接屏廠商并或沒有意識到或是為了降低機柜及安裝施工成本,采用“堆積木”式的機柜設計,單元屏體一層層堆迭而上。可以說,在國內業已安裝的國產拼接單元普遍存在著安裝“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