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黃金周、“雙11”等節假日 ,電商們總是吆喝著促銷。不過,據網友吐糟,很多網店促銷,還存在不少虛假打折、贈送假劣商品等問題。對此,國家工商總局昨天發布《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要求網絡商家在無依據或無從比較的情況下,不得標稱“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促銷中附贈的商品,也應提供“三包”服務。
據了解,征求意見稿共31條,首先規定組織者應對經營者的經營主體身份進行審查和核實,要在網站顯著位置事先公示集中促銷活動的促銷期限、促銷方式和促銷規則等信息。
意見稿要求經營者將促銷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數量、質量標準、使用時限、使用條件、配送方式、配送價格、配送時限、促銷規則的限制條件、促銷范圍外的商品或服務等信息向消費者公開。廣告、宣傳應真實準確,不得對商品和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和虛假表示。針對公眾關心的價格問題,意見稿要求商家不得虛標促銷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如果在集中促銷前提高價格的,應向消費者說明。
意見稿要求經營者在促銷的商品或服務銷售完畢后,應在促銷頁面、購買頁面及時告知消費者。如果因商家原因導致交易未能達成,商家應按《合同法》規定承擔責任。
對于促銷中附贈的商品,意見稿要求商家也應提供“三包”服務。在促銷活動中發放優惠券的,商家應標明優惠券的使用條件、方法和時限。商家單方改變優惠券使用條件、方法和時限的,應告知消費者,但增加消費者權益的變更除外。有獎促銷時,商家不得虛構獎品數量和質量,不得進行虛假抽獎或操縱抽獎。
每到節假日,電商和賣場都和會進行促銷活動。賣場促銷,消費者可以實際體驗,使用產品。贈送的禮物也能一目了然;在電商方面,由于看不到真實產品,但產品價格往往比賣場要實惠很多,或者有部分電商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再進行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淘寶商有很多。
而《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的內要求網絡電商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不得與實際不符。這不僅能規范電商行業銷售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不論是購買促銷的衣服、水果、鞋帽、手機、空調或者電視機產品時,能夠明明白白消費,得到真正的實惠。如此周而復始,也將有利于網上銷售平臺的健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