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達音響,在音響界可謂是家喻戶曉。這個有著三十四年歷史的民族品牌,憑借著精湛的技術、高科技系列化的產品、一條龍的服務打造出一個屬于中國人的國際音響品牌。飛達音響專業器材有限公司迎來了三十四周年大慶,董事長何歡潮博士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并向記者講敘了企業發展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勵精三十四載成就國際音響品牌
飛達音響專業器材有限公司隸屬于飛達國際產業集團,該集團于1981年在香港創立,八十年代文化與經濟領域逐漸放開, “飛達音響就是在那個時候搭上了改革開放的順風車,在風風雨雨中一步一步走來。”何博士說。
回想起當年創業的經歷,何博士告訴記者,1980年,他先在香港開辦了一家電子貿易公司。當時內地經濟正蓬勃發展,民眾的消費欲望開始抬升,擁有一臺三洋卡式收錄機成為一種時尚。也正是看準了這個勢頭,他做起了日本三洋電視機、聲寶手提式四喇叭立體聲收錄機的代理生意,主要銷往內地市場。隨著香港代理美國、歐洲、日本品牌的音響業務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低,何博士開始由代理電子電器產品轉向研發生產經營麥克風。1981年,飛達音響第一支無線麥風“8101”誕生。憑借著當時市場上小體積無線麥克風較少,需求量大,產品延伸至各種不同的領域,開始在行業里嶄露頭角。不過市場風向的轉變同經濟的發展一樣快,到1985年,麥克風市場慘烈的競爭也達到了極點。此時,飛達音響憑借著前瞻性眼光,迅速找準突破口,由麥克風領域向專業音響領域轉身,成為香港專業音響生產廠商第一家,也成為世界為數不多的能同時生產包括專業音響器材、公共廣播系統、Hi-Fi精品系列的國際廠商,也是最早在中國大陸銷售音響的港資企業。FIDEK品牌迅速成為當時中國市場有影響力的國際品牌之一。
1994年,何歡潮博士在中國音響之都廣州市花都區建立起大型現代化花園式生產基地——廣州飛達音響專業器材有限公司。中國市場凡事都喜歡一窩蜂,落戶花都一年多,飛達音響再次面臨市場新的考驗——音響制造廠商猛增,并開始泛濫。面對挑戰,飛達音響選擇另辟蹊徑,將產業鏈延伸至民用音響領域,開始跨越到高端民用音響產品市場,三十多年來,對民族品牌的執著,對“始終以提升顧客電聲享受為己任,以追求客戶滿意、創新改進、永無止境為宗旨”的服務理念的堅持,使飛達品牌逐漸被消費者認可,先后通過ISO9001標準體系認證、QC080000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認證,還獲得了THX、UL、杜比、CE、3C等幾十項認證,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國音響名牌、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20強(音響企業5強)、廣東省全國名牌、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廣東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廣州市著名商標等一系列榮譽,并成為一家集研發、制造、銷售,涵蓋“專業音響”和“電影還音系統”兩大應用,包括專業和民用產品兩大市場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國際音響企業,也是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音響制造公司之一。
何歡潮博士在總結飛達音響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時表示:“我很欣慰飛達音響能得到社會各界用戶的擁護與認可;從國家省市的各級榮譽,到各方行業協會對我們產品專業度的嘉獎,歸根到底,是我們一直專注于音響。”專注,正是“做生意”與“做企業”最大的區別,也是飛達音響能夠不斷發展壯大,持久不衰的原因。
改革創新轉型升級走專業化路線
企業要可持續發展,除了要有雄厚經濟基礎和技術支撐,還要有不斷改革創新的前瞻性思維,要有對未來發展的明確思路。三十多年來,飛達音響公司一直把改革創新,轉型升級,走國際化專業道路作為企業的主要任務。
為適應大環境的變化和市場需求,近年來,飛達音響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做出了一系列的力保企業穩中求進的戰略布署,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績,如堅持走自主品牌之路,公司每年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品牌戰略,并設立專門的部門歸口管理,以響應企業在產業轉型升級整體變革中對品牌戰略的要求。目前公司擁有商標十余件,自主品牌飛達(FIDEK)已在數年前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產品多次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指定采購,并成為全軍文化軍備用品的長期指定供應生產商。2005 年起,連續三年成為國家廣電總局全國數字電影放映設備的中標商,在2007 年底更是成為國家廣電總局該類項目的入網指定推廣產品。 “Fidek”&“DJ-TECH”系統提供的專業便攜式拉桿音響、智能一體化音響、專業線陣音響、專業調音臺等產品系列,因其豐富的產品造型、完美的音質和出色的品質深受歐美市場的歡迎。作為飛達音響公司出口品牌中的中堅力量,“Fidek”&“DJ-TECH”兩大品牌已深入歐美市場二十余年,歷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培育的自主出口名牌。
除了打造好飛達音響這一自主品牌外,面對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市場,飛達音響公司始終緊跟世界先進技術發展趨勢,加大以科技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工作力度,明確技術創新三原則,即技術創新目標國際化、技術創新課題市場化和技術創新成果商品化,并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化、主導產品高新化”的產業發展方針,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依托,以提高技術含量為主攻方向,加強與國內外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承擔多項政府支持的科技攻關項目,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技改成果轉化升級,創造出一批具有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科技成果,推出了一批在國內外領先的高新技術產品。近三年來已經實現20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使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和檔次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逐步實現了產品自主開發和產業化生產與市場的接軌。
飛達音響的企業技術中心擁有接近幾十人的技術研發團隊,均由來自機械、電子、聲學、工業造型等資深工程師隊伍以及國內外優秀專家顧問團隊組成。與此同時,公司還擁有四大科研平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廣州數字聲頻工程研究開發中心以及廣州市博士后創新型實踐基地。
與此同時,飛達音響公司還建立并完善了《技術中心管理制度》、《項目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等系列管控制度,為創新成果的產出、產業化和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明確的指引。公司還常年邀請來自德國、法國、以色列等地的高級工程師參與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保證了產品創新的高端性及持續性。
作為國內最大的專業影視器材的生產制造商之一,飛達音響為數字電影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束了前期進口數字電影設備一統天下、價格昂貴的局面;為國內城市專業數字影院、中檔數字影院以及農村流動放映三個層面的基礎建設大幅度地降低了投資成本,并為中國數字電影關鍵系統與設備的國產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提升了民族品牌的影響力。企業率先在業內成功主辦 “2012年的全國數字影院還音設備技術研討會” 、“中國電影音響(2013)飛達合作伙伴羊城會”以及“中國電影技術文化交流(2014)飛達年會”,提高了行業工程技術水平,引領產業升級發展。
依托行業領先技術,飛達音響公司作為工作組成員還參與了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起草制定的《數字電影中檔和流動放映系統用聲頻功率放大器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行業標準工作,參與起草了行業標準“有源音箱通用規范”;并參與了《數字電影流動放映系統技術要求》行業標準以及《電影放映用聲頻功率放大器最低性能要求和測量方法》行業標準制定工作,為我國電影事業行業標準的制定、規范我國影院音響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做優做強做大實現可持續性增長
2014年,被很多音響行業人士稱之為“寒冬”,事實上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就已經有不少人士感受到了這一點。場館樓宇的停建讓體育場館等項目擱淺,舞美演出反奢華帶來演出市場嚴重縮水,而民間娛樂市場也受到清理整頓……飛達音響公司從事音響行業30多年,見證了中國音響行業的起起落落,面對市場這一變化,何博士表示這還算不上是“寒冬,公司完全有能力應對,但必須腳踏實地去做,各員工也需有一定的危機感。
早在2008年歐債危機開始之前,公司就敏銳地意識到出口業務將會受挫,開始部署著力拓展國內市場。從營銷策略、銷售渠道、推銷手段等多方入手,整合營銷資源,健全營銷體系,完善市場網絡,重點在營銷渠道建設上下功夫。一方面根據市場內外環境的變化,依托企業強大的品牌優勢,借助展會、網絡、新聞媒體等窗口,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擴大產品的輻射范圍,拓展國內市場。另一方面,企業以進軍中高端市場為目標,建立完善的產研銷一體化運作體系,強化市場調研和售后服務,使企業在國內尋求到一片新的天地。
對于今年國內音響行業面臨的困境,何博士告訴記者,其實這種困境遲早要面對:受政策的影響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給傳統企業經營模式帶來巨大沖擊;音響市場競爭原本就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行為,比如假冒、抄襲、惡意競價等,因此音響市場洗牌是正常現象。企業要度過“寒冬”,首先要讓自己的品牌更有內涵,要獲得行業人士的認可,要讓經銷商、代理商有信心;其次是產品要跟得上時代,不斷創新,使應用更廣泛,最終得到認可。如國家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我國電影產業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國內影院銀幕數量不斷增多,且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穩定增長,潛力巨大。按照國家廣電總局計劃推廣發展,國家計劃市場需求額至少增長30%,根據中國目前的市場行情,非國家計劃民間市場需求額將遠遠大于國家計劃額,未來五年電影院建設及改造將呈現不斷上升增長趨勢,按每年至少30%增長率計算,五年所需數額至少40,000塊銀幕(2014年12月31止為23600塊銀幕)。電影市場潛力巨大,飛達音響憑借其在數字電影方面奠定的堅實基礎將迎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除了專注于專業化市場外,飛達音響公司通過綜合分析市場還發現,私人定制家庭影院將會是一個新的商機與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富豪數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將專業影院的動感體驗帶進家庭這種為富豪量身定做的需求將會帶動新一輪的消費經濟,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相信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而在此之前,飛達音響于2008年已向社會推出“國際星級一條龍服務”。其核心內容是從產品的設計、制造、購買,到安裝使用,采取一條龍,不斷滿足市場個性化需求,并通過具體措施使開發、制造、售前、售中、售后、回訪六個環節的服務制度化、規范化。為此,飛達音響公司抓住這一商機和在這方面成熟的經驗,積極開展個性化家庭影院的私人定制業務。
面對經濟全球化,互聯網對音響企業的挑戰不可小覷,何博士表示傳統企業要看到社會的發展,不應該坐以待斃,要奮起直追,與時俱進。為此,從2013年開始,公司就提出要走“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無線化”道路,除繼續保持原有的技術創新優勢外,還將在音頻編解碼技術、智能控制與優化技術、海量音頻數據處理及聲場數學建模、基于物聯網的音頻傳輸技術等方面作出重要突破。
何博士還表示,要跨出事業域往外發展,實施多元化經營,以克服原事業領域市場容量過小對企業進一步發展所造成的制約。今后會專注主營業務,多元化發展與核心科技相關聯的周邊產品,通過不斷的創新開發保持和提高企業品牌形象。
“實現優、強、大”是飛達音響未來的戰略目標,何博士坦言,目前音響行業形勢不容樂觀,但作為一家大型旗艦型國際音響企業,飛達音響公司仍會以誠信踏實的作風,繼續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在打造民族品牌的路上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