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電視行業跌宕起伏、風起云涌,出現了一些高端技術,出現了傳統電視與互聯網的跨界合作;出現多個新品牌的崛起,也出現了企業大面積的虧損;出現了價格戰,也出現了口水仗的你長我短,但是回歸到最后,都要面臨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對于彩電行業2015年備受關注的幾項技術,小編進行了簡單梳理,為大家關注了一年的話題做一個總結。
技術創新
1、
OLED技術(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被譽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又被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LED)。OLED具有自發光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圖層和玻璃基板,當電流通過時,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并且能夠顯著節能省電,因此OLED屏幕具備了LCD不可比擬的優勢。
OLED自身便能發光,無需借助背光燈,因此機身可以做得很纖薄,同時在顯示時黑色場景可以全黑顯示,就如同關機一樣,因此OLED電視在理論生對比度可以達到無窮大,最終的顯示效果也是液晶技術不能比較的,另外就是OLED近乎于零延遲的極速動態響應效果,可以保證畫面的超高流暢度,給用戶帶來極致的觀影體驗。
其實早在2013年創維就率先推出了OLED電視,OLED顯示技術也不是在2015年突然出現的,只是在2015年OLED技術在行業取得的發展和認可是空前的,2015年可以說是OLED技術的發展元年。2015年9月16日,中國視像行業協會牽頭舉辦了OLED有機電視行業巔峰會,會上成立了中國OLED顯示產業聯盟,聯合近30家機構,涵蓋OLED顯示產業上下游、產學研領域,創維擔任聯盟理事長,共同推進OLED的發展。韓國LG和三星是OLED顯示的支柱產業,在OLED上游企業的布局上很完善,從設備到材料、專利技術,幾乎可以說是自主研發、合作研發、全球收購,多種手段并用。在技術思路上,蒸鍍、激光熱轉印、噴墨印刷等也在多條腿走路。而在中國,OLED陣營強大,彩電整機廠商創維、康佳、長虹、海爾等都參與其中,創維也是國內首家率先實現全球量產4色4K OLED有機電視的企業,面板上游廠商主要有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同時,中國兩大家電賣場流通企業蘇寧和國美也為OLED電視站臺助陣。
2015年OLED技術在官方立場上也得到了堅定立場,中國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亞斌就公開表示,“我們認為當前OLED以其獨立自發光特性和柔性可卷曲的材質,代表了彩電進步的方向,中國企業必須正確理解產業發展趨勢,不能因為暫時不具備產業優勢就否認OLED技術的先進性及其代表的發展方向!
當然,目前OLED技術面臨的技術問題就是成品率還沒有達到理想水平,但是技術的發展和突破是需要時間的。OLED電視相比液晶電視可以省去背光源等附件,在生產制造上也更具競爭力,并且OLED能從小尺寸做到大尺寸,加上對比度高、響應速度快、應用范圍廣,能卷能曲等特征,市場前景好。OLED顯示技術是未來顯示發展的動力,具備改變產業發展的潛力。
激光顯示并非是新出現的技術,它已經有50年的發揮歷史,但是激光成為下一代電視顯示技術的爭論也是在2015年達到高潮。激光顯示技術具有色域范圍廣、壽命長、效率高、功耗低、輕量化等優點。激光顯示技術繼承了數字顯示技術的所有優點,同時以紅綠藍三基色激光作為顯示光源,在色度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可真正實現超高清、全色和真三維。
激光電視從本質上講其實算是激光光源的超短焦正投投影機,目前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海信,海信推出了激光家族,其實激光電視的市場定位是相對高端的“家庭影院”,而不是普通的電視機。雖然激光電視亮度非常的高,是天然的高色域電視,同時相比同等尺寸的液晶電視,攜帶方便,安裝簡單,但是相比一般消費者心理定位電視價格在幾千元或是1~2萬元的預期,激光電視5、6萬元的價格又顯得非常昂貴。
激光顯示技術具有天然的色彩優勢,在尺寸具有理論無限大的優勢,同時相比其他顯示技術,國內企業掌握了核心專利技術,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優勢。但是目前激光電視在行業得到的支持還是很有限,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表示:激光電視是小眾產品,企業不宜過度用力。從本質上講,激光電視與我們在會議室常見的投影儀并無本質區別。事實上,激光電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并不叫電視,而是叫投影儀。他反問到:“如果投影儀可以作為大屏幕、超大屏幕使用,為什么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投影儀沒有走進消費者客廳?”而從目前公開報道來看,全世界主流彩電企業僅海信一家把激光電視作為液晶電視替代產品在進行推廣。
其實就市場定位來說,海信推廣激光電視本身是沒有錯的,激光電視作為與液晶、OLED有機電視相互補充是沒有問題的,畢竟這幾種顯示技術都是各有所長,短時間內非要爭論誰好誰壞,也只是顯得相互揭短,對技術本身并沒有什么好處。
量子點技術2014年就開始嶄露頭角,在2015年CES展上走進大眾視野。量子是一種尺寸在2-10納米之間的納米晶體,每個量子依據不同的尺寸,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在藍色LED的激發下,量子薄膜可以發射出色彩純度很高的光線,能夠將藍色光源轉換成紅、綠色,抑制偏色狀況,實現平衡的三原色輸出,可以大幅度提升色域表現,采用這一技術的電視機將集成一層微小的晶體,將色彩能力提升多達30%。
同時,量子點的功耗和成本也要比OLED更低,量子點技術實際上是改善液晶面板的色域, 給LCD產品的高色域方面提供了最佳解決方案,讓我們對電視的色彩體驗進入一個新臺階。目前推出一系列量子點產品的企業有三星和TCL,量子點技術在電視產品上的運用可行性得到了證明,只是這項技術在行業的推廣顯得有點雷聲大雨點小,得到的產業認可度有限,離真正的成為一種主流技術還有一定的距離。
HDR即高動態范圍(High Dynamic Range)。這個名詞最先出現是在攝影領域,杜比實驗室在2014年CES展上展示了自己的HDR技術,而在2015年CES上,索尼、松下等廠商也推出了自己的HDR顯示技術。HDR技術的核心是能夠增強照片的動態范圍,意思就是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間的對比度大,在電視上的應用也是通過畫質黑白對比度調整達到畫質的最優顯示。
通過使用HDR技術,畫面的色彩會更加飽滿充實。色調的漸變也會更加細膩,呈現的畫面更自然、真實,同時,HDR技術在畫質上的使用與電視的物理分辨率無關,主要是讓像素更加準確。換句話說,就是目前的主流4K電視和全高清電視都能同樣適用,當然,4K超清電視結合HDR技術會更加優勢疊加。
HDR技術目前在行業內很多廠商的旗艦高端機型都有搭載,從CES2015開始,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士和企業開始重視HDR技術,而近段時間,HDR的呼聲漸高,大有后來居上的意思,而在CES2016上,HDR很有可能成為電視展臺的一大熱門。
5、 海信發布的中國首顆自主畫質引擎芯片
2015年11月25日,海信在京宣布,搭載自主研發SOC級畫質芯片Hi-View Pro的智能電視正式上市。這顆自主畫質引擎芯片的發布對中國電視業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很多年來,中國彩電企業都處于“缺芯少屏”的尷尬境地,但是海信畫質引擎芯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處境,在加強海信產品畫質上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對整個電視行業也具有重大意義。
海信董事長周厚健認為:芯片是互聯網技術的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芯片設計能力,企業無論是做手機還是電視,只能簡單的拼裝原件,生產千人一面的大路貨。相反,從蘋果到三星卓越的企業都是自己設計芯片,從源頭上定義自己的產品。沒有自己的芯片,我們永遠都是二流廠家。
海信自主畫質引擎芯片大幅度提高了液晶電視畫面的動態范圍、動態對比度、色域、清晰度和運動流暢性,是國家“核高基”高端芯片產業化的結果。海信自主畫質引擎芯片的發布對中國彩電行業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也將海信成功送進了世界一流企業的陣營,成為與三星、索尼一起成為世界電視顯示技術的定義者和領導者。
電視分體技術不是2015年最新出現的,幾年前日本就出現了分體技術電視,但在國內企業中,把分體電視做出來推向市場在2015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小米、BOE、大麥、樂視都是分體主義者,其中小米、樂視又算是做得最好的。
分體電視的定義就是把電視的顯示部分、信號處理部分、聲音系統分離開來,由電視顯示終端、主機、音響系統三部分組成。打破傳統電視三者集成一體的結構模式,解決了傳統電視長期以來無法解決的諸多問題,大幅度提升了電視的壽命、音響效果、功能實用性,實現了電視的個性定制,三大部件可以自由組合和升級,同時也為智能電視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大家都知道,電視越做越薄,音質的處理和電視的厚度本就是一個矛盾的問題,所以如何內置音響和更多的電子部件是一個核心問題,或許分體就是一個最好偶讀解決辦法。但是目前分體電視的這幾家企業都實力很弱小,更何況連電腦都在推一體機的時代,分體電視能不能成為一種主流還很堪憂。
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本身就是一個摸索的過程,什么樣的技術會成為企業的主打也只是消費者和市場的選擇,也有可能多種技術與創新市場齊驅。所以說2015年是電視行業喜憂參半的一年,壓力與動力兼備,但是這些新技術的出現和發展都還是給電視行業帶來了更好的品質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