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彩電產業在空前動蕩中走過。無論是技術創新、品牌爭雄,還是宏觀市場環境,都上演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大戲。而2016年,這些戲份還會再次升華。更多的行業動蕩即將如暴雨般來臨。下面就讓我們做一次“神棍”,預測一下2016年彩電業會有那些“大片”和“大戲”。
技術篇:OLED鋒芒盡露時刻
2015年,僅下半年的一輪沖刺,OLED電視銷量就已較2014年增長了8倍以上。這是新技術的巨大能量。因此,創維說:2016年OLED電視要銷售20萬臺。
細想,從2012年OLED電視正式登堂入室以來,并非一方風順。現有技術瓶頸難于突破,后有三星的只能而退,更有LG和三星兩大廠商互訴專利侵權和技術盜竊。即便是到了2015年初,本應按時兩場的LG E4線,居然因為其它線的一次事故,而拖延了2個季度的時間。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預言,OLED是真的都趕上了。困難,無論是計劃中的、還是計劃外的都一股腦的已經呈現。
至此,按照概率看,OLED也應該有一段平靜上升的日子了。2015年底,LG宣布投資87億美元建設OLED 九代線,正式拉開產量競爭的序幕。而國內市場,京東方和華星光電也已經投入8.5代OLED實驗項目。全球面板業進入OLED時代的號角已然吹響。這一切的前提是OLED 8.5代線2K面板的成品率依然超過85%,達到經濟量產的水平。
所以,哪怕上游供給依然不甚充分、哪怕OLED成本依然比較高,但是即便是為了品牌的“領先技術”形象,OLED的預熱都已經需要展開。在加上創維、LG兩大領頭羊的高調,2016年OLED絕對是彩電行業最炙手可熱的詞匯。甚至,我們還可以期待柔性OLED、透明OLED、拼接OLED、多曲面OLED等全新概念產品的亮相。
技術篇:曲面、激光到底能有多便宜
2015年曲面電視按照最低價格產品看,價格幾乎下降了50%;而激光影院電視,按照最低價格產品看,價格下滑也超過35%。但是,這看似巨大的降價,卻并未達到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二者的銷量就是最好的證據。
目前,激光電視的年銷量不足萬臺,曲面電視也僅僅是百萬臺的規模。這對于國內4500萬的彩電行業而言,是一個很小的數目。阻礙其普及的關鍵因素就是價格。
價格、規模、成本:三者之間結成了一個“困難”三角。即,價格是規模的前提、規模是成本的前提、成本又是價格的前提。這三者是一個突破,都突破,沒有突破則是一潭死水的關系。
而已例往的經驗看,曲面電視如果銷量想上500萬臺每年,需要價格最低下降到4000元左右;激光影院電視要突破10萬臺每年的規模,價格應在萬元左右。對此,前者至少還要下降三分之一的最低價,后者也還要下降幾乎50%的最低價格。
對于品牌企業而言,沒有規模的產品就需要暴利才能生存。然而,激光電視和曲面的降價通道已經打開、維持暴利的機會早已不存在。所以,2016年,曲面和激光的價格下降幾乎不可避免。而下降幅度,亦不會小于30%。
技術篇:3D能否借4K回歸
2015年彩電最賺的概念,莫過于4K了。借著價格下降的東風,4K產品的普及程度首次超過三分之一。中國也再此榮登4K銷量最多、普及速度最快、占比最高的,全球4K第一市場。
2016年4K產品的加速滲透不可避免:因為,第一,4K的價格還會小幅下滑;第二,人們對大電視的最求會更顯著,而大電視4K產品也更多;第三,4K產業鏈也會更為成熟。這些因素作用下,一個超過50%市場比的4K產業規模不是不可預期。
但是,4K普及的背景下,廠商也有如下問題:我的4K產品的差異在哪里?同樣是4K產品如何賣出更高的價格?
答案當然是,4K+戰略。也就是在4K基礎顯示性能的上進一步創新。例如曲面4K、超薄4K、高色域4K。而筆者最希望的產品則是3D 4K。
因為,4K電視雖然好,4K內容畢竟還不多。更何況五六十英寸的畫面,也難以根本展現4K的魅力。反而,此前的3D電視,尤其是偏光3D電視,受到分辨率限制,顯示畫質一直飽受詬病。如果讓4K與偏光3D結合,后者的效果提升將非常顯著。
這個思路引領下,消費者也許可以看到3D電視市場占比,經過2014和2015年,兩年的下滑之后,再次上升。3D或許可以說: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技術篇:超薄的新追求
2015年主打超薄技術的廠商眾多。BOE、小米、樂視、創維、索尼等品牌,都把超薄設計最為了核心競爭點。其中,小米和BOE在實現通體超薄的時候,不得不采用分體式的彩電設計。樂視和索尼則充分發掘康寧新型玻璃導光板的技術價值。創維則是OLED超薄派的代表。
但是,電視能有多薄,還是一個未知命題。12月創維稱,明年9月份創維將推出厚度只有1毫米的OLED電視。對此,業界戲稱,電視壁掛架可以下崗了,這么輕薄的產品用雙面膠粘在墻上即可。
平板液晶電視,從最開始的厚度超過15厘米,到現在的一般厚度也就在1-3厘米,超薄設計已經進步巨大。但是,這種變化還只是“視覺效果上”的不同。因為,10厘米和1厘米的產品,在擺放、應用方面的差別并不大。消費者對超薄的第一映像是科技感,而非“新體驗”價值。
超薄產品唯有繼續向亞厘米級別,甚至3毫米以下級別挺進,并與柔性等技術結合,才能因由這種技術進步而誕生嶄新的應用價值。如“膠水壁掛技術”,以及其他現在還無法想象的應用。
或者說,超薄化是必然趨勢。超薄也是柔性化的前提。同時,只有極致超薄才能引起應用模式的徹底變革,產生新價值。所以,此前的進步皆是在未來而努力,超薄顯示還遠遠沒有到達終點。
技術篇:HDR、QLED與直下背光源的婚姻
2015年,液晶電視直下背光源的應用超過8成。為什么呢?因為,從歷史看,直下背光源解決了成本問題、也解決了厚度問題,同時具有側邊式背光沒有的窄邊效果。而從未來看,只有直下背光的液晶才能最終進化成DHR。
高動態范圍圖像(High-Dynamic Range,簡稱HDR),相比普通的圖像,可以提供更多的動態范圍和圖像細節,根據不同的曝光時間的LDR(Low-Dynamic Range)圖像,利用每個曝光時間相對應最佳細節的LDR圖像來合成最終HDR圖像 ,能夠更好的反映出真實環境中的視覺效果。
對于以上這段專業性描述,也許普通人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但是,筆者可以這樣普及這個知識:人眼是天然的高動態圖像感知系統,此前的電視機、影碟機和電影制作過程則是幾乎固定范圍圖像系統。現在,從內容制作,到最終效果展示的電視,都要引入HDR技術。這會使得彩電的工作于人眼的視覺習慣更匹配。典型的變化是畫面不再有那么多的暗場或者高亮失真,以及細節丟失。
但是,液晶顯示技術,只有采用直下背光的時候,才能引入更寬范圍的HDR技術。而其競爭者OLED技術則天然適用于HDR技術。
2015年液晶電視在高端市場引入了QLED背光技術,意圖提升產品的色彩表現。這一技術成為高端液晶電視的標志。2016年QLED必然會與HDR更多的結合,不僅在色彩效果,也在最根本的色彩細節和色彩分辨率指標上獲得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