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全線漲價,終端廠商如何守住利潤?
自6月開始的液晶面板漲價風暴已經成為2016年液晶拼接及商用顯示大屏行業的“轟動性”事件,尤其是在整個行業處在降價通道中時。數據顯示,32英寸面板的價格從4月的56美元一路漲到了10月的75美元,40英寸面板從100美元上漲到130美元,幾乎是每個月漲10美金。
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大屏商顯行業近年來的需求大尺寸化趨勢,以及以數字標牌為代表的的應用需求拓展,直接造成的面板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則是短時間內液晶面板制造商沒有更多產能釋放,甚至一部分產能還被轉化為OLED產能,造成的產能不足。簡單來說,供需不平衡是造成此次漲價潮的根本原因。
那么,作為產業鏈終端的顯示屏企業要如何在面板價格重回下降通道之前守住自身的利潤空間呢?首先從大環境分析,這種“逆市”漲價必然是暫時性的,價格波動一定程度上會抑制需求,從而加快供需平衡狀態的形成。
事實上,上游元組件漲價不僅出現在液晶領域,今年下半年小間距LED行業也出現了封裝漲價潮,而小間距LED屏企的普遍做法是相應地提高終端產品價格,以確保品質。這也是顯示終端企業最慣常的做法。
而相對于這種“多米諾式”漲價策略,另一種思路是,如何通過產品價值提升來化解上游提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具體來說,就是在產品、方案、服務層面形成差異化,以提升附加值。例如針對液晶拼接拼縫不斷減小,對面板安裝精度要求相應提高的問題,創維群欣提出了六軸調節方案以解決面板間擠壓可能影響電路的問題,并全部由公司專業人員提供安裝調試,確保系統效果最佳及運行可靠性,這一做法為品牌忠誠度加碼。
此外,公司還通過系統集成力求向縱深發展要利潤。綜合網絡化背景,公司打造了公共報警多媒體發布系統、云綜合管理平臺、云智能拼接系統等智能管控設備。通過參與系統整合,公司一方面強化了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同時也實現了角色升級,有助于將安防行業多年深耕的深厚積累和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不斷放大。
再借小間距LED行業一例,在固裝市場一片紅海的行業競爭格局下,洲明創新推出可前/后維護的超薄超輕S6箱體,可實現貼墻安裝,而無需對墻體進行特殊處理。較常規產品屏體厚度減少50%,同時能耗降低60%,可有效節省使用成本。面對常規戶外LED屏市場價格戰當前的艱難行情,洲明S系列以獨特的超薄前維護應用優勢在同類競品中脫穎而出,實現了堪比小間距產品的銷量和利潤。
無數事實證明,只要是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創新,即使是在傳統市場,企業仍有諸多潛力可挖。這不僅是企業在同質化競爭中突圍的要素,也是提高企業抵御原材料供給等產業鏈風險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