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8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自2016年開始,每年4月24日被設定為“中國航天日”。
“中國航天日”為何選在4月24日?
經國務院批準,自2016年起,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為什么將這一天設為“中國航天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指出: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的開創性、奠基性成就。
“這拉開了中國人進入太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資源的序幕,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制的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里程碑!
許達哲指出,把第一個里程碑這個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事件設為“中國航天日”,是很具有代表性和紀念性的。
23日,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前一天,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舉辦公眾開放日,新中國在光學領域取得的一批先進科研成果集中亮相,揭開神秘面紗
為什么要設立“中國航天日”?
許達哲表示,首先,有利于傳承航天精神,這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筆財富!拔覀冇泻教靷鹘y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設立這個日子,有利于接續上述精神,使之發揚光大。”
其次,有利于凝聚中國的力量。航天夢助力中國夢的實現,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匯集中國力量。
再者,有利于培植創新文化。中國航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創新史,因為關鍵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要靠自己。所以中國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新這條道路。
此外,還有利于促進開放共享。航天工程是個復雜的大工程,需要國際合作,特別是大國!爸袊教烊铡笨梢猿蔀槭澜缌私庵袊教斓拇翱,中國也樂意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國際同行的合作。
“十三五”中國航天有什么大手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載人航天工程方面,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2017年,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2018年前后,將完成研制并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在探月工程方面,2017年,“嫦娥五號”飛行器將發射并完成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自主掌握月球探測返回技術的國家;2018年,將研制并發射“嫦娥四號”飛行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在火星探測方面,中國計劃于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步實現“繞、落、巡”工程目標。在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方面,將研制發射“高分六號”、“高分七號”等5顆衛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設,實現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和高光譜分辨率的觀測。
在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今年,將發射中國首顆空間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和X射線脈沖導航衛星,使中國天文學在高能天體物理領域實現地面觀測到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式發展,建立大尺度時空基準。
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將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號全球組網系統,形成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
“天宮”里怎么樣了?
天宮?這里說的可不是《西游記》里被孫悟空鬧騰的天庭,而是中國的空間實驗室。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有了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的多個重要時刻,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神舟十號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如今,“天宮一號”已正式“退役”,“天宮二號”即將“上崗”。中國計劃在今年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
“天宮二號”在軌飛行期間,任務頗多:接受航天員訪問,完成中期駐留任務;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突破和掌握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進行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開展太空維修實驗,為建造空間站提前開展相關技術驗證。
實時3D引擎UNIGINE,以制作超大真實場景和實時渲染效果著名,在航空航天的仿真和駕駛者操作器的訓練模擬方面十年以來都堪稱行業內的首選,并有多項合作?赡M但不限于運載火箭、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無人機等航空飛行器。
UNIGINE雙精度浮點坐標系統可提供真實世界地理數據,應用于空前可視范圍的虛擬場景,以及具備最小以厘米精度重新創建整個地球的能力。在視覺效果方面,UNIGINE擁有照片級視覺保真度,可渲染出令人難忘的、高沉浸感的逼真太空場景。
(圖為UNIGINE 2.2.1 衛星軌道可視化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