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是最近兩年顯示行業的一大熱點,無論是電視、投影還是內容行業都樂此不疲。但是,在大屏市場,4K卻并沒有成為“一股勁風”。2016年INFOCOMM China展上,這一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4K產品,信號處理和顯示單元行業看法不一樣
在ifc2016展會上,大屏顯示單元企業,并沒有對4K過于關注。雖然展場外有威創發布的全球首款4K DLP背投單元打破市場空白,但是也正是這個“全球第一”說明4K并沒有成為顯示單元企業的核心。這一點在DLP拼接、液晶和OLED平板拼接、小間距LED屏拼接行業沒有差異。
威創發布4K DLP拼接單元
“我們的大屏幕是單元模塊化的結構,如果非得要說4K:電視墻工程幾十年前就是4K了”,這是一位業內工程師對所謂4K大屏的評價。的確,以最終產品看,4K不是拼接墻行業的既定命題,也不是邊緣融合投影行業的既定命題。而且,對于往往觀看距離較大的大屏系統,極限提升像素密度,還需要平衡提高成本與效果改善方面的價值。
但是,與顯示單元市場不同,信號處理行業對4K還是比較熱情的。例如,Extron 業界首款 50 Gbps 數字背板的 XTP II 模塊化矩陣、小鳥科技的4K拼接處理器、Creator快捷推出4K混合拼接處理器、奧羅拉多媒體亞洲有限公司首次推出全新VLX-TC1 4K級別接收發射一體機、MicsView網絡技術公司的 4K UHD云輸入節點等產品,都是4K時代的標準配置。
對于信號處理行業而言,4K本質上是傳輸和背板帶寬的技術考驗,而不斷提升單位硬件的傳輸與背板帶寬是信號處理設備的根本研發方向。或者說,沒有4K技術和需求,這些基礎研發也不會停止:他們會以多路2K的方式存在于產品之中。另一方面,近年來2K及其以下級別的信號處理設備價格下滑比較快,市場競爭激烈,這使得廠商有動力主動升級產品指標,以此提升市場附加值。同時,信號處理行業還需面對單體是4K設備,如4K投影機或者4K顯示器的傳輸需求。
或者說,正是在應用價值上的不同,決定了大屏行業單元廠商和信號處理廠商對4K的不同態度。
4K在大屏行業開花,還需拓展有效應用
4K在IFC展會上并沒有成為重點的另一個原因是,4K應用的有效性問題。
能帶動4K應用發展的關鍵市場條件還未完全具備——這主要是指4K大屏系統的顯示方案:如果采用拼接屏幕實現4K,那么專業4K顯示的傳輸、信號處理設備就不是必須、對單體顯示單元的分辨率也沒有明確要求,這樣的應用中已經成熟的技術還具有價格比較優勢。
如果是單體設備的顯示系統,例如4K投影機和4K液晶顯示器,就又會出現其他問題。比如液晶4K顯示器價格比較便宜,能夠規模供給。不過,這些4K顯示器多數尺寸較小,例如是55英寸,銷量有保障的大尺寸產品也不過84英寸——在這樣的顯示面積上,4K的效果優勢要打折扣。另一種產品4K投影機,現在面臨價格難題。以4K數字放映機為例,其銷量遠低于2K和1K產品,且價格昂貴。在其他投影工程上,在沒有價格優勢的情況下,用一臺4K投影替代傳統的4臺2K投影機的融合系統,并不是好選擇——因為“1代4”的方案,要求4K機型的亮度也要4倍于2K產品。這對于亮度就是“價格指數”的投影行業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應用困境。
沒有適合且有規模的應用,這是4K在大屏行業的最大困擾:事實上,從技術端看,4K是空前成熟的,但是從應用端看4K還是嬰兒期。這也就難怪產品端廠商們的熱情有限了。
借力虛擬現實和低成本方案,4K或可發威大屏行業
從應用端看,4K的具體應用模式必須具有“需求更高的像素密度”這一典型特征。對此,行業人士將目光聚焦在了虛擬現實市場。
虛擬現實最大的特點是近距離觀看的逼真度。這一要求迫切需要更高的顯示系統分辨率支持。未來虛擬現實會在文化、教育、工業設計、國防工程等領域不斷拓展應用空間。這將成為4K產品爆發的最可能需求點。
IFC展會現場,圍繞4K最多的案例是數字影院放映系統和電子沙盤仿真系統。這兩個未來都有廣泛虛擬現實化的需求。此外,4K系統也可以在簡單3D顯示中發揮更為獨特的性能效果,甚至實現成本的下降。
對此,投影顯示屆頗有信心。“此前,4K投影都是昂貴的系統,但是隨著廉價4K方案的推出,這一局面正在快速改變”,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投影時代網如此表示。2016年初德儀推出DLP單片廉價4K方案,至此DLP、LCOS和LCD都已經有廉價的4K解決方案。相信,4K在大屏市場的發力,已經是萬事俱備僅欠東風的情況。
從產業規律角度看,大屏系統一直在進行效果升級。這一根本規律也決定了擋在4K面前最核心的因素還是成本與需求的價值平衡。成本的改善需要時間和工藝的打磨,需求的發掘也需要時間來培育市場,對此行業擁有充足的等待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