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LCD面板制造商友達光電(AUO)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雙浪(Paul Peng)日前表示,公司將于2018年開始采用mini LED芯片用于背光,此舉并不會影響micro LED應用研發,后者預計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現商業化應用。
友達光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雙浪
照片來源:Michael Lee,Digitimes,2017年11月
Mini LED和micro LED是需要不同制造工藝的兩種不同技術,前者為背光應用,后者為顯示應用。因此mini LED的采用并不會拖延micro LED技術發展進程,彭強調,友達沒有micro LED顯示屏的生產時間表,將繼續研發此項LED技術。
友達光電曾是美國micro LED開發商LuxVue Technology的股東(該公司于2014年被蘋果收購),因此公司在臺灣廠商中已是micro LED的領導者。
彭指出,Micro LED技術的發展困難重重,因其涉及精密機械、半導體、測試和檢測等不同領域,需要諸多突破。Micro LED在2018-2019年間仍將處于開發階段,但期間許多產品原型有望被開發出來。
Micro LED必須在批量生產之前被證明是可行的,彭表示,在其商業化之前尚需要很長時間。
Mini LED縮減了用于直下式背光的芯片尺寸,一臺筆記本電腦面板的背光單元(BLU)可能需要6000-7000個mini LED,比目前的LED芯片擁有更佳的亮度、色彩和對比度。
然而,mini LED背光單元成本較高,因此不太可能用于低價產品,如售價僅5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彭表示。但其可被用于利基市場應用,如游戲筆記本電腦、PC以及專業顯示器等售價在1000美元以上的設備。彭透露,友達光電正在與客戶就可能的mini LED背光應用進行商談。
對于micro LED而言,由于巨量轉移(mass transfer)技術的挑戰,其不太可能被用于電視機,彭表示。但是micro LED在使用壽命方面優于OLED,而在面板厚度和對比度上優于LCD。
彭表示,micro LED在分辨率方面也優于OLED,響應時間上優于LCD,因此最可能被用于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設備。Micro LED面板也適用于智能手機,但成本競爭力不強,在成功運用于其他產品后,micro LED應用才可能會在智能手機中出現。
彭指出,新建一條10.5代LCD生產線至少需要2000億新臺幣(約合66.3億美元),而建設一條micro LED工廠僅需花費100億新臺幣或更少,因為現有TFT-LCD設備和制造流程的一部分即可用于生產micro LED面板。
Micro LED對于臺灣TFT-LCD和LED產業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其對于本地顯示產業來說是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