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激光電視系統,離不開一張好的抗光幕——那些所謂的“無屏”概念、所謂的“墻壁上的300英寸巨幕”,在專業玩家眼里都是“耍流氓”。那么抗光幕到底有何神奇之處呢?
為何我們需要抗光幕
抗光幕真的很重要!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我們的激光電視需要在光照條件下使用。而光照環境,會顯著影響畫面對比度的“生成”。
首先,很多消費者對投影機顯示系統的第一關注點是亮度。筆者不認為這個理解有何問題。因為投影機的亮度,不僅事關產品應用效果,也與價格成正比關系。但是,對于大多數在3000-4000流明的家用投影和激光電視而言,亮度其實是“不變量”。
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好的畫面,關鍵元素是什么呢?是色彩和對比度——而不是亮度。即投影機不是電燈,他的核心不是照明。投影機之所以在乎亮度,主要是因為“亮度包含了對比度所需要的最核心能量”。
不過,對比度卻又不完全取決于亮度。因為對比度是“亮和不亮”的比之。在黑暗環境中,這個“不亮”的水平由投影機決定。在有照明的環境中,這個“不亮”的水平則主要受到環境光亮度的影響。
正常情況下,室內亮度,包括天然照明和人工照明的情況,不會低于100流明。更多時候可以達到200流明,乃至更高。這就相當于,在投影屏幕上,時刻有一個至少100流明的亮度(無論是大畫面投影,還是小畫面投影,這個亮度值不變)。對于只有3000流明亮度的投影機,即便投射60英寸的“小屏幕”,這也意味著最終對比度難以達到30:1。
以上案例是很多投影應用,在光照環境中,畫面呈現整體“灰白”效果,沒有層次感,更沒有色彩艷麗感的原因。但是,如果使用的投影屏幕是“抗光幕”,那么環境光中的亮度,就會大部分被吸收掉——100流明,可能只有30流明或者5流明被反射出來。再加上人眼自身的瞳孔調節作用和光強敏感度的變化,投影畫面就能顯示“純純”的黑色。
所以,用最簡單語言描述選擇抗光幕的原因就是:好的投影系統看的就是對比度、好對比度由環境光和對環境光的處理決定。而抗光幕的工作就是“處理環境光”。
高科技的抗光幕,門道只有兩個
抗光幕幾乎是激光投影機實現電視化顯示效果的“關鍵”所在。那么抗光幕是如何工作的呢?
首先,“吸收”是最基本的抗光手段,F在市場所有的抗光幕都是“深色系”的。更深的顏色意味著對光線更多的吸收能力。更強大的吸收,也意味著更少的反射,也就形成了更為鮮明的對比度效果。
從這個角度看,所有的深色幕都可以成為抗光幕。但是吸收技術有一個悖謬:即100%吸收的技術,同時導致畫面亮度為零。而投影幕是靠反射光線成像的。這決定了不是沒有更好的吸收材料和技術,而是抗光設計中的吸收效果不能“太高”!荒転榱撕谏拿溃鴱氐谞奚咨拿馈Ro畫面留出足夠的亮度。
這一悖謬也就決定了單純靠吸收手段的屏幕,抗光效果要大打折扣。
第二,光學反射是重要的抗光手段。在激光電視中,投影機使用反射式短焦鏡頭。投影機的投射光線與屏幕的夾角很小。另一方面,環境光或者來自于屋頂的照明、或者是窗戶的陽光,以及屋內的漫反射。這些光線,大部分與投影屏幕呈現很大的夾角,甚至有三分之一的能量與屏幕幾乎垂直。
利用投影的光線與環境光線對于投影屏幕的不同夾角,投影幕可以設計獨特的光學結構——這個結構主要將與投影光線方向相反的環境光完全反射到成像視角之外,同時把與屏幕角度接近垂直的大部分環境光也反射到成像視角之外。進而,為成像視角留下高對比度的清晰畫面。
利用反射技術對抗環境光,有幾個先決條件:第一,投影光線必須和環境光線的方向、角度差距大一些,這樣才能設計出高效率的反射鏡面。這一點決定了,反射式抗環境光在長焦投影工程中應用的意義不大。第二,屏幕反射鏡的結構和投影機的投射角度擁有匹配性,即安裝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設計規范擺放屏幕和投影機相對位置。第三,對于更大的投影畫面,短焦鏡頭很難保持“足夠小的投影光線與屏幕夾角”。即這種靠反射技術的光學抗光幕,在大尺寸投影方面有應用障礙——雖然這個障礙不是投影幕造成的,而是投影鏡頭的設計造成的。
第三,菲涅耳仿生結構的抗光幕。一款抗光幕同時應用了吸收和光學反射之后,它對抗環境光的效果已經不錯。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抗光幕不可以做的更為精細。
一般的反射式抗光技術,整個屏幕采用單一形狀的反射結構。而高檔菲涅耳仿生結構,采用更多的、按照屏幕與投影機不同角度位置變化而重新設計的抗光結構。這種設計的屏幕,畫面效果會更好。不過其也有缺點:一方面,這種幕布的制造成本更高;另一方面,一旦投影機位置或者畫面尺寸變化,都意味著抗光幕可能要重新設計光學結構。
第四,抗光幕如果采用了光學反射技術,那么他就會有更為明確的“分辨率”概念。尤其是對于4K畫面的顯示,要求抗光幕的每個反射結構更為小巧精致,以保證每一個像素的顯示效果。
第五,如果抗光幕采用了光學反射技術,那么這種幕布一般是硬幕,而不是軟幕。硬幕在顯示上還有“畫面平整度”更好的特點。但是,硬幕的移動、搬運的便捷性也要打折扣。
綜上所述,抗光幕的核心抗光技術無外乎吸收涂層和光學反射結構兩種。一般激光電視用抗光幕要求同時采用這兩大技術。且最好光學結構的設計具有依據入射畫面光線角度的多種獨立設計。
抗光幕如此重要,市場中難免有亂象
對于一個激光電視系統,抗光幕是重要的組成成份。僅從成本看,一張好的100英寸抗光幕亦需要5000-7000元。且隨著尺寸的增加,產品售價上漲明顯。
正因為,抗光幕售價不菲,一些商人也打起了歪主意。市場常見的抗光幕問題主要有:以單純深色幕布抵充抗光幕;或者以單純的只有吸收涂層的幕布抵充高品質抗光幕。對此,消費者需要認準“光學抗光幕”的概念,在選購上,也不能單純貪圖便宜。且購買激光電視最好選擇那些標配了抗光幕的品牌產品。后者有助于消費者得到銷售商的更好的服務:在安裝時悉心調教屏幕和投影機的位置與畫面。
總之,激光電視應用和傳統投影顯示的一大關鍵差別就在抗光幕的“標配”上。從這個角度講,激光電視絕不是簡單的“無屏”概念——它真的需要一張高水平的屏幕,才能配得上電視二字,才能在光照條件下依然畫面清晰、色彩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