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暴風電視發布AI2.0新品,暴風馮鑫亦接收媒體采訪,對于前段時間有媒體質疑暴風彩電的發展情況,其公開表示“樂視的問題暴風一個都沒占”。但是,在互聯網彩電界,2017年紛紛陷入低谷的背景下,暴風的表現亦“不如人意”。如果暴風沒有樂視的問題,那么暴風的問題在哪里呢?
奇視點:2017年以來互聯網電視經歷了一個低谷。就您看來,樂視、暴風、酷開、小米等幾個領導品牌,目前的處境如何呢?
蕭蕭:2017年的確是一個互聯網電視的行業低谷。但是,這并不是說所有品牌都面臨了困難。
首先,從數據看,互聯網電視整體板塊是下滑的。這沒有問題。但是,本質上,互聯網板塊的失地,基本都是樂視造成的。樂視超級電視作為互聯網板塊的老大,他的體量太大。小米、酷開、暴風加起來,都不及一個樂視。因此樂視的風吹草動,在數據上就會成為整個行業的風吹草動。
其次,2017年彩電業整體情況不佳。上半年市場萎縮了8-10個百分點。這種變化是共性的;ヂ摼W品牌里面除了樂視電視因為自身母集團的問題,造成一些額外困難外,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中廠商并沒有出現“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波動。
第三,對于暴風這個品牌,很多人覺得它是樂視第二。這個判斷并不準確。樂視彩電的困難,可以分成兩個部分,首先是他整個集團系統的財務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彩電行業自身的周期性影響。暴風的問題也可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也是他整個集團的問題,第二個則是共性問題——彩電行業自身的周期性影響。
對于第一個方面的問題,樂視母集團和暴風母集團的狀態顯然不一樣——樂視的問題是財務障礙,是高速擴張之后的“虛胖”;暴風則是此前擴張不足,包括視頻、彩電等板塊規模都不夠。這方面的問題顯然二者并不一樣,甚至恰恰相反。所以馮鑫說“樂視的問題暴風一個都沒占”。
第二方面,共性的行業周期性,即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彩電業漲價周期。這個問題首先是共性的,其次是無法避免的。對于不同企業只有應對能力上的不同。從樂視看,她此前規模沖的很高,又高度依賴價格策略,所以漲價周期形成了很大壓力;小米和酷開雖然對價格策略也有依賴,但是自身規模不是太大、加上母公司的反哺,對彩電漲價周期的響應比較平衡,業務基本穩定。暴風電視,自身規模也不大,雖然依賴于價格擴張手段,但是行業漲價周期不至于造成大的經營困擾和業績波動。不過暴風和小米、酷開比較,母公司提供的后臺能量略顯薄弱。這導致很多人把暴風和樂視兩個品牌歸為“一類”,但是,他們的問題卻完全不一樣。
奇視點:您同意暴風與樂視面對的是不同的問題這個結論。那么暴風彩電現在的問題核心是什么呢?
蕭蕭:這個可以打一個比方——剛剛出生的幼苗,趕上了霜凍。暴風電視就是這樣的例子。用馮鑫的話說就是“暴風沒有一個很強悍的業務”。影音、電視、VR和內容板塊都不夠強。而且,在其彩電板塊沒有成長到足夠強大的時候,一場行業漲價風波、需求萎縮周期,壓制了暴風的成長性。
從2017年上半年的彩電行業看,成長的品牌只有兩個夏普和飛利浦。這兩個品牌采用了相似的策略,即價格上的優勢策略。尤其是夏普,其降價力度史無前例。有人都說這是夏普做液晶40年歷史上,價格戰最瘋狂的時期。不管如何評價這種競爭方法的優劣,但是其產生的業績是顯而易見——這也證明了,價格在彩電市場中,撬動品牌成長的動力核心地位。
實際上,互聯網品牌也好、傳統品牌也好,都在努力做技術創新、產品差異化;但是這種努力掩蓋不了彩電產品本質上已經高度同質化的事實;蛘哒f,沒有足夠的創造性差異能彌補價格上的劣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完全新秀的品牌,在上游漲價的周期作用下,很難繼續成長——這就是暴風彩電的問題。
奇視點:那么暴風彩電如何應對現在這樣一個行業周期性規律呢?
蕭蕭:求解暴風彩電的成長性問題,可以參考其他品牌的案例。比如小米電視,保持了基本面的穩定,其力量來源于米粉的粘性。雖然小米電視還不足以在規模上成為主流品牌,但是米粉的粘性卻也保障了其一個穩定的基本盤。
再看看上半年成長顯著的夏普。可謂之背靠大樹好乘涼。夏普結合了日本技術、富士康制造、鴻海群創的上游面板資源。現在,彩電業講究生態這個概念。生態不僅僅是軟件和應用,硬件其實也要有生態概念。從生態角度看,夏普的上游硬件鏈條基本可以與三星、LG媲美。這種優勢使其成長加速。另一個成績突出的品牌飛利浦,則也具有上游上冠捷制造的優勢、冠捷則在面板資源上與京東方、中國電子保持很好的歷史性的友善關系。
如果眼光在放廣闊一些,我們還可以看到2017年以來TCL系的財務成績很好。這其中華星光電的上游價值是顯而易見。
由此可以總結出彩電業抗周期波動的規律:要么有強勢的粉絲文化粘性,要么有強大的產業鏈整合能力。這兩者其實不僅僅是暴風彩電要考慮的問題,而是所有彩電品牌和玩家都必須認真考慮的“生存底線”。前者的實現需依靠產品設計和技術創新的積累。這是暴風新品AI2.0的長期意義所在。暴風彩電期望把AI價值做成自己的粘性標簽。同時,9月20日,暴風新品發布會上,暴風除了強調AI2.0的技術進步外,也格外強調了渠道和供應鏈的價值。
奇視點:透過暴風和樂視彩電的例子,您怎么看互聯網電視的未來呢?
蕭蕭:這個問題應該分成兩個子問題——第一,互聯網電視產品的未來如何?其實現在所有品牌都在做互聯網產品。網絡化、云化、智慧化,作為產品應用方向、技術方向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在產品技術角度上看,已經沒有“非互聯網產品”。
第二,新興的互聯網電視品牌會怎么樣?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個思考出發點是,“現在彩電品牌太多,彩電市場根本容納不下這么多品牌”。因此,無論是新秀還是傳統,今日的彩電品牌大軍里,總要淘汰一些,至少淘汰三分之一以上。
而從實力對比看,新興互聯網陣營的品牌,多數實力不濟。早期成長最快的樂視也遇到了困難。這決定了在這場淘汰賽中,新秀品牌的出局比例會更高。
以上這是行業基本面,不受什么漲價周期的影響。而從漲價周期的角度看,面板價格自2017年中已經開始松動、下滑。預計第四季度彩電產品也會出現價格下降。這會給新興互聯網品牌帶來新一輪成長空間。但是,考慮到此前市場發展的挫折,料想互聯網品牌陣營的動作或比較謹慎、策略也會有新的調整。
如果從行業新秀的競爭實力角度分析,我個人認為“母公司”實力還是一個比較重的砝碼。比如酷開、小米的地位都與母公司關系甚大。樂視電視的問題最大一塊也是由母公司所牽連的。這方面,暴風形成的視頻、電視、VR三足結構,實力上居于中上等。
奇視點:也就是說,一個必然有人被淘汰的亂戰時代,是目前彩電圈的真實寫照了!
蕭蕭:的確如此。因為新秀、傳統、內外資、第二品牌,彩電圈在總規模沒有顯著提升的背景下,現在玩家太多了。所以淘汰一部分是必然的趨勢。
個人認為,未來三年是彩電品牌格局一個關鍵洗牌期。現在市場的各個品牌也都在摩拳擦掌。比如,QLED和OLED的爭論,激光電視的突起,都反映的是不同品牌對未來話語權的爭奪。體現的是行業非穩態的結構狀態。
當然,這種激烈的競爭,對于消費者是好事情。一方面價格上可以收益頗多,另一方面競爭也加速了技術升級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