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8對于小間距LED顯示屏行業而言,“新”與“變”是兩個關鍵詞。新面孔、新技術、新應用的涌現注入新生活力,而小間距LED屏企在業務多元化、細分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探索又為現有格局增加了新的變數。下面請跟隨投影時代網的視角,梳理一下這一年來行業的趨勢變化。
如果說,在2018年之前大屏商顯市場還是小間距LED陣營和其他技術體系廠商之間的角力,那么,2018年以后,這種技術站隊的邊界就越來越模糊。具體的表現是,一些非傳統小間距LED屏制造商也紛紛上馬小間距LED項目,其中一些甚至將經營重點也倒向了小間距LED。
例如,DLP拼接領域兩大巨頭威創和GQY,傳統投影巨頭巴可和科視,傳統商顯品牌LG、NEC,無屏電視品牌艾洛維等等,都相繼將小間距LED納入了產品線陣營,一時間,小間距LED幾乎已成為主流顯示廠商必備的通用產品類型。
當然,這種廣泛意義上的“鋪貨”并非盲目跟隨,作為時間上的“后來者”就必須拿得出有力量的拳頭產品。而事實上,各品牌不僅在產品戰略上有所不同,在“收編”小間距LED的途徑上也有所差異,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譬如,威創選擇了COB這一特色技術點為研發突破口,大力布局小間距LED。而NEC則是通過收購德國LED顯示系統供應商S[quadrat]將相關業務納入旗下。艾洛維則是投資建設安徽滁州LED工廠,深度介入小間距LED業務。
小間距LED朋友圈擴展如此之快,一方面源于近年來行業的高速增長,即便是上半年增長率降至5成左右,從絕對增量來看仍是十分可觀的,一些項目的凈利潤更是高達30%以上。這對于已逼近飽和,面臨嚴重同質化競爭,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的傳統大屏商顯市場而言,可以說是一塊閃閃發光的處女地了。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小間距LED市場現有的品牌格局將面臨新的變化:傳統大屏商顯廠商擁有傳統時代積累的品牌影響力及渠道優勢,而小間距屏企則擁有小間距LED時代的先機和技術領跑優勢。到現在,我們終于可以說,小間距LED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時代,而新競爭的引入,無論從技術革新還是產業模式變革的角度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就小間距LED行業內部而言,企業經營策略也在進行著某種分化。具體而言,領軍品牌以LED屏顯核心業務為基礎,開始拓展和發掘新的衍生業務,致力實現業務體系的多元化;而二、三線及新生品牌則更多專注于某一個或幾個細分領域,力求以深度挖掘尋求立足點。這種“放”和“收”,“面”和“點”的對比,也為行業帶來了更多看點。
以洲明為例,圍繞專業顯示核心業務,上半年公司組建了國內市場三大行業部,形成了包括公安、交通、會議、教育等十多個細分行業,并為每個細分應用領域配備專門的銷售與產品團隊;同時公司也相繼加大了租賃顯示、體育顯示、創意顯示等領域的資源整理力度,同時對Mini LED進行了相關技術儲備。再如,利亞德圍繞顯示業務核心,形成了智能顯示、夜游經濟、文旅新業態、VR體驗等多個業務板塊。
無疑,一線品牌的“多條腿走路”是全方位推進的,并不偏離顯示這一核心。當然,我們也高興地看到,通過在特定細分市場的深度開發,近年來,市場上也涌現了許多來自二、三線及新生品牌的出色產品。例如,年初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8分鐘”演出中的冰屏就是出自新晉品牌壹品光電之手。
一線品牌憑借資歷、資金、研發、渠道等方面的優勢,構建多元化、集團化業務體系,意在發揮版塊協同效應,實現業務價值增值和風險分散;而非一線品牌,特別是中小品牌則充分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致力實現業務聚焦,單點突破,是量力而行和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正是不同的品牌策略定位,才令今天的小間距LED產品及應用市場如此豐富和精彩。
自2016年開始,小間距LED行業涌現了一股并購熱潮,并在2017年得到延續。不過,2018年,并購案例的數量顯著減少。不過,這并不代表行業進入蕭條時期,而是更多地表明了企業并購行為正在回歸理性。
回顧過去兩年行業近乎瘋狂的并購行為,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行業處于多品牌混戰,尚未明確形成寡頭競爭的“劃地盤”時期,企業希望通過并購,快速吸收補充自身在某領域市場的實力;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力求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洗牌浪潮中幸存下來。
經歷了近兩年的并購熱潮,“圈地”的空白地帶越來越少,同時清晰的品牌格局也逐步成形,這使得企業不再為了并購而并購,而是“按需并購”。事實上,許多企業如今已邁入了協同效應顯現的“后并購”時代。
例如,并購MFLX后,東山精密加大了新產品研發投放,積極開拓目標市場,并積極調整運營管理策略,并購整合成效顯著,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提升明顯,老客戶合作的深度和新客戶合作的廣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回顧2018年發生的并購案例,也可以發現,企業的“目標性”更強了。如洲明全資子公司廣東洲明收購廣東海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權,就是為了完善集團層面景觀工程領域的資質布局;NEC收購S [quadrat],就是為了以擴大其顯示技術產品組合,使之包含用于室內(小間距)和室外解決方案的完整LED業務體系;利亞德&平達收購德國視覺顯示解決方案提供商eyevis,則是為了拓展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控制室、廣播和VR領域市場。
通過并購,快速吸納新的產品類型,開啟新的業務能力;或快速打通新市場通路,搶占先機;或多元化業務體系,企業對于并購這種手段的運用可以說是越來越老練和理智了。
小間距屏企熱衷會議市場
回顧2018年的新品陣營,不難發現,會議屏正在成為小間距LED屏企新品研發的一大熱點。譬如,洲明推出的136英寸、176英寸UTV III商用LED一體機,艾比森針對高端會議市場推出的138英寸、165英寸iCon系列會議屏,奧拓推出的CLD 136英寸單屏商用顯示器(Mini LED P1.5mm)等等,從側面反映了高端會議室市場的巨大商機已顯現。
有數據顯示,當今社會,各種會議無論在頻次還是時長方面均持續增長,會議室日漸成為當今商務、社會生活的重頭戲,會議室設備潛力有待開發。另一方面,在可視化、協同辦公等潮流的驅動下,傳統會議室對大屏顯示系統的需求也呈現出量質齊升的趨勢,大尺寸、高畫質、高靈活度、能搭載互動技術等要求被更多提上日程。
由此,如何顛覆低效的傳統會議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從技術格局來看,在教育、會議、展示等領域,對傳統投影機的替代性需求,成為液晶平板一體機和小間距LED會議平板搶占下一個風口的必爭之地。特別是對于小間距LED而言,在百寸以上領域,其無拼縫的優勢更加凸顯。同時,對于急于尋求傳統監控領域之外新應用市場的小間距LED而言,同時兼具對大尺寸需求,又沒有消費電子領域的價格敏感性的商用會議市場,無疑是當下最理想的突破口。
因此便很容易理解,小間距LED屏企熱衷于會議市場的緣由?紤]到小間距LED的顯示特性、成本、市場認知、應用基礎等元素,其在大尺寸,特別是百寸以上領域將可能率先取得突破;而在百寸以下領域,則要面對LCD、投影的長期共存。
2017年,三星首推Onyx LED電影屏,并率先在首爾落地應用。2018年2月的歐洲試聽展上,三星再推全球首款3D LED電影屏,并在年內,將Onyx LED電影屏安裝在了上海和北京。12月7日,全球首個14米寬的三星Onyx影廳在首都電影院西單店揭幕。LED屏在影院行業推進的速度如此之快,令人咋舌。
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于三星而言,不斷刷新的技術高度也在不斷穩固三星在LED電影屏領域的先發優勢,更在其他品牌跟進之前,享受先機的紅利;而對于影院運營方而言,新技術的引入不僅可以打破放映機寡頭競爭的局面,引入新選擇,還確確實實地帶來了一些觀影體驗上的變化。譬如,得益于LED屏的高亮度,使得開燈看電影成為可能;除了播放電影外,還帶來了做直播、表演秀、玩電競、電影首映禮、明星見面會、電影慶功會等非電影業務經營的新模式,有助于為影院開啟新的盈利模式。
除去顯示介質自身的創新性外,三星Onyx LED電影屏還融入了4K、高動態范圍(HDR)等前沿技術,令畫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西單店還結合了DTS:X臨境音技術,實現了觀影體驗的全方位立體式提升。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當前將小間距LED屏用于影院,還面臨畫面顆粒感、可靠性等技術考驗,以及成本挑戰。并且,還要面臨被視作下代技術的micro LED的競爭,后者盡管畫質更細膩,但也同樣面臨成本和可靠性的挑戰。
因此,現階段而言,三星LED電影屏更大的意義在于開啟影院多元化經營思路。
2018年,小間距LED顯示屏行業呈現出三個50%的特征,預示著行業發展邁入了嶄新的階段。
首先是,與過去幾年八成以上的增量相比,2018年的行業增量降至50%左右。盡管從絕對增量來看仍高于去年,但增幅進入下滑通道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一變化,預示著行業已從“絕對增量市場增長”進入“存量市場競爭”的轉折期,即品牌競爭將進一步激化,一定范圍內的市場進入再分配。
另一個變化是研發支出超50%增長,許多企業研發增長甚至超過銷售業績和利潤增長。這種變化主要是源于與COB、mini/micro LED相關的技術研發,以及在高端市場,與解決方案、配套設備、兼容性開發和軟件產品開發相關的研發費用增多。這表明了小間距LED產業仍是“科技創新”主導,圍繞新產品、新應用的創新將持續進行。
第三個變化體現在競爭力上。一方面,市場第一階梯的三到五家品牌幾乎瓜分了6成的市場份額,同時占據了一半以上的研發費用,推出了多一半的新技術產品。另一方面,在新技術產品布局上,比如微間距、COB、MINI-LED領域,依然有50%以上的企業“沒有涉足”。這意味著市場將出現分化,即一些產品,如P1.5間距以上的品類,很可能會成為白菜貨;另一些高端指標或新技術產品則會被“中高端市場”和領先品牌專享!袌龊推放频姆謱硬粌H僅與規模有關,更與市場定位緊密相關,主動放棄高端市場競爭的品牌在增加。
這三種變化預示著,小間距LED行業將迎來競爭格局的轉變。一方面,高端領域將成為具有方案化、技術領先和市場優勢的一線品牌戰場,而許多傳統市場將步入成熟的競爭市場,競爭也將主要圍繞渠道能力開展。與此同步的是產品價格的分化。
總體而言,小間距LED行業已從“初創市場”的“增量規則”、“無碰撞賽跑”,變成“存量規則”、“對抗性拉力賽”。業內人士預計,隨著行業市場增幅的不斷回落,這種趨勢還會不斷增強,市場細分化也會持續加劇。
伴隨相關技術的持續進步,以及競爭格局的轉變,小間距LED屏價格,特別是P1.5以上產品,迎來了大幅下降,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應用領域的加速拓展。包括影院、家用、會議室等針對細分市場的應用更加細化,另一方面將向三四級市場不斷下沉,并由此推動小間距LED在專業市場滲透率的提升。
洲明在半年報中指出,當前國內主要城市公安指揮中心仍以DLP和LCD拼接屏為主,小間距LED滲透率不足10%,這一數字有望被提升到50%。而在商用顯示市場,小間距LED滲透率同樣不足10%,增長潛力巨大。此外在電影院行業,2018年也已開啟應用。對此,洲明針對小間距LED應用的不斷下沉,組建了國內市場三大行業部門,業務涵蓋公安、交通、會議、教育等十多個細分行業,針對影院應用的復合DCI標準的產品也在研發中。
再如艾比森面向高端會議室推出小間距iCon系列產品,針對會議室應用特點,在安裝便利性、使用便捷性、接口配置等方面進行了優化,被認為是代替傳統投影的LED顯示最佳解決方案。同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控制系統,面向舞臺租賃的戶外超輕租賃窗簾屏等也相繼問世。
利亞德陸續推出更多創新的智能顯示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透明屏、智慧教育空間信息化解決方案、智能會議系統、DLP大屏幕系統等。
與此同時,市場逐步向三四級市場下沉,并在新一輪西部開發及一帶一路框架下,向非一線城市及欠發達地區延伸。這是解決全國資源均衡框架下的必然選擇,也是在一線城市趨于飽和的環境下,挖掘新的市場潛力的目標和方向。
總體而言,方案成熟和成本下降為小間距LED沖擊傳統大屏顯示市場以及開拓新的細分應用領域提供了助力。新的應用市場開啟以及市場下沉,也會為小間距LED屏帶來更多商機。
近年來,以微間距、COB、mini/micro LED為代表的新技術為行業帶來革新動力。而圍繞這些新熱點的研發和占位,也成為各品牌搶占“后小間距”時代技術和市場制高點的核心戰場,關于這些熱點的競爭可謂暗潮洶涌。
舉例來說,微間距理念推動者Voury卓華主打的黑珍珠系列,具有低亮高灰、高對比度、支持前后維護、智能亮度調節等特點,更在2018年推出全新的P0.9微間距LED顯示屏,采用節能IC,節能方面突出,色彩還原度高、亮度一致性好;箱體之間無縫拼接,電源和信號雙備份設計,運行穩定可靠;燈珠墨色一致性高,使得對比度更高,平整度更好。
COB方面,雷曼不斷加強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市場推廣,年內正式發布第三代COB小間距高清顯示面板,并將其作為公司戰略發展重點。公司未來三年產品規劃也包含向Mini/Micro LED升級。
而如果說微間距、COB均是在下游應用上做文章,Mini/Micro LED帶來的變化將是顛覆性的,由此也幾乎成為龍頭品牌暗暗較勁的戰場。如洲明申請了多項與Mini LED相關的技術專利,并開始向目標客戶提供Mini LED樣品供其進行認可性測試,致力于Mini LED顯示效果的提升和成本的優化以實現規;茝V應用。
利亞德MINI LED已完成研發進入中試階段。其中P1.25 MINI LED 產品處于工藝穩定、性能提升和小規模中試階段,目前良率>99.98%,效率>23kuph;P0.9和P0.6 MINI LED 產品處于開發和工藝驗證階段。預計MINI LED產品1-2年可實現規模生產,投放市場。目前公司研發的MINI LED產品采用批量轉移技術,處于全球技術領先地位。為加快推動新型顯示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利亞德和saphlux簽訂“Saphlux-利亞德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雙方旨在mini LED、micro LED和高亮度激光投影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奧拓電子方面,公司最新研制的“Mini LED商用顯示系統”,一次性解決了超小間距LED顯示屏易損壞、COB產品不可現場維修以及表面墨色、顯示亮色一致性等問題,本系統有30多項來自全球各地的授權專利。
目前來看,mini/micro LED將成為小間距LED屏企下一個戰場已基本沒有懸念,對于迭代技術的儲備戰顯然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而在下一個顯示時代,小間距屏企能否延續小間距LED時代的輝煌,研發進度和商業化應用進程能否搶先將十分關鍵。
進入2018年以來,LED需求端市場不斷變化。如OLED的高歌猛進,減少了LED背光的市場需求。而LED照明對傳統照明的迭代,已經進入以存量市場為主要結構的新階段,該階段對LED芯片的消耗能力顯著低于此前的“既有產品替代階段”。而顯示屏領域,小間距LED已進入增速降緩的階段,新的芯片需求“日漸有限”。
盡管有mini LED等新技術加持,但卻沒能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矛盾。成熟的供給和成熟的需求同步出現,已經意味著LED產業進入買方時代。加之可能出現的供給過剩,這個買方主動權還會擴大。
買方市場的主要影響包括兩個方面。必然的方面是,供給端被迫實施更經濟的市場供給策略。即價格會處于下降趨勢之下。這將極大的有利于小間距LED顯示這個領域的產品市場拓展。業內專家指出,在即有價格下,小間距LED市場必然進入增速放緩期。而一旦價格能夠突破,與智慧社會建設結合,小間距LED的總需求規模還能大幅增長。
另一方面,具有機會性的影響是,供給方會在買方市場條件下加大“需求層面的創新”。目前看,“工廠化農業”的照明將是LED行業未來產能消化的重要領域,甚至有望成為僅次于照明和顯示行業的一個支柱市場。當然,這一領域的發展,還必須結合精細農業生產的革命來進行,其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節奏不確定性。
總之,LED產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求調整成為一個比技術突破更能影響產業格局的“關鍵因素”。買方市場的形成,消費規模說了算的機制,將促進行業企業更多的向需求端傾注資源,包括創新資源,也包括資本資源。這將引發行業品牌格局的重塑,甚至不同地區、國家之間產業版圖的更新。
近年來,海內外各大體育類賽事活動上,LED屏的出場機會越來越多,并且,其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從年初的平昌冬奧會到年中的俄羅斯世界杯,來自中國的LED顯示屏不斷閃耀在國際賽場。譬如大家熟知的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上一鳴驚人的冰屏;再如俄羅斯世界杯期間,在各大賽場助力的洲明、奧拓電子,進一步擴大民族品牌國際影響力的同時,再度將體育經濟推上LED屏企的關注焦點。
事實上,LED屏深度參與體育賽事并不僅僅是曝光度的提高,而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一個顯著的變化是,LED屏在賽事中的身份角色悄然發生了變化。譬如,本屆俄羅斯世界杯期間,首次啟用了視頻助理裁判(VAR),即主裁判做出判定后,相關比賽畫面將在球場內的LED大屏上重播,并配上文字,解釋做出如此判罰的原因和依據。這一做法無疑有助于減少假球、不公正判罰等現象的發生,讓球場“貓膩”無處遁形,保證了比賽的公平性。
從最初替代傳統靜態廣告,只在鏡頭切換時才出現幾秒;到后來用于顯示賽場信息和直播畫面,某種程度上作為觀眾視界的擴展和補充;到以“助理裁判”的身份參與到比賽進程的決策環節——LED屏在賽場上的身份,正在逐漸從配角向主角進化,這也是當下大屏顯示系統深度參與用戶業務流程的“智能化”、“可視化”趨勢的直觀體現。
參與度和重要性的日益提升,使得LED屏與體育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也是LED顯示應用深度不斷深化以及應用廣度不斷拓寬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