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1-25日召開的BIRTV2018展會上,“全IP化”的廣電系統已經被行業公認為“下一代廣電系統”的基本標志之一。尤其是作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商的華為,鼎力加盟此次廣電展,更是給IP化的廣電系統帶來了新動能。在廣電IP化背景下,信號處理產業必然要經歷“浴火重生”的考驗,這將是一次重大的行業轉折。
為何廣電網絡要做“全IP化”
BIRTV2018與會專家們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全IP化的廣電系統和制作級的IP化問題。其中,華為媒資行業解決方案高級營銷總監趙靖主要以4K時代的高帶寬需求為切入點;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汪建強則以“融媒體”為切入點;國際廣播制造商協會IABM CTO Stan Moote (羅華)重點關注了IP技術的可信性;北京新奧特云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全武探討了IP標準下制作和播出級別廣電系統的AI應用價值。
歸納起來,專家們對廣電系統IP化的看法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外圍系統已經IP化。比如消費者接觸到的IPTV對有線電視的大規模代替,光纖入戶成為下一代超高清標準的必然選擇;同時OTT代表的網絡機頂盒的廣泛發展,也推動了IP系統在終端受眾側的應用;甚至廣電省級骨干傳輸網絡,更是與一般通信網相似的IP化系統。
第二,廣電系統正在進入4K為代表的超高清時代。松下互聯解決方案公司媒體娛樂事業部技術中心鹽崎光雄指出,IP化傳輸,目前的帶寬可達到400Gbps,2020年有望達到1Tbps這種高速性能足以滿足4K等超高清時代的傳輸需求。而傳統的SDI系統則難以滿足4K視頻源碼速率高達12Gbps、甚至更高的帶寬需要。
第三,“融媒體”已經成為廣電產業轉型的唯一和必須方向。我國已經確定以省級硬件軟件平臺為框架,省市縣三級融媒體平臺的廣電系統發展方向。融媒體的核心含義就是,脫離廣電的專網,形成對移動互聯網、傳統互聯網的內容覆蓋。而后兩者必然要求廣電系統具有IP化的輸出和調度性狀。
第四,AI在廣電系統,尤其是運營、監管、容錯等領域的應用,必須與IP技術結合。因為傳統的AV標準下的視頻內容,無論是調度靈活性,還是在AI下的“媒體分析”計算,都是不足的。廣電產業的智能化趨勢,主要建立在IP技術的前提之下。
正因為以上諸多因素的存在,業內專家認為廣電IP化的命題,尤其是核心的播出和制作級別的IP化已經不是“技術探討”的問題,而是如何實施的問題——今天的廣電系統,信號標準、傳輸、切換向IP化的遷移,具有巨大的時代緊迫性和必須性。這考驗著眾多的廣電系統方案和設備供應商的創新能力。
如何解決IP系統的“劣勢”是關鍵
雖然在4K時代、融媒體趨勢、AI技術的模式下,IP化的廣電系統的必要性大幅上升,但是這不能打消人們對IP設備性能的疑慮。
與會專家指出,傳統IP概念產品固有的優勢包括:可擴展性、可調度性、發展和開放性、容錯性等等。這些特點在互聯網網絡中都有充分的表現。但是,廣電系統往往有特殊的要求,即更高的可靠性、穩定性、實時性等等。這些方面恰是互聯網中IP系統的弱勢所在。因此,廣電系統的全IP化,特備是制作級別、播出級別的IP化,不僅是傳統IP技術的應用,更是嶄新的創新領域。
例如,廣播級別的切換要求1-2禎內設備完成全部動作,且不能出現畫質抖動、花屏等瑕疵。這是很高標準的信號控制指標。再例如,重大直播節目,尤其是時政直播中,設備穩定性成為重要的指標——直播廣電節目很可能帶來巨大的峰值訪問量,這使得廣電IP設備必須有更強大的穩定余量。
對于廣電核心網絡IP化的創新和特殊需求的滿足,廠商們有自己的辦法。例如,華為提出以自研發的專用芯片為基礎,通過可驗證的高冗余設計,實現設備的高度可靠性。松下則強調將SDI技術標準中的經驗和創新積累,與IP系統的優勢結合起來,實現廣電系統內部創新成果的繼承和發展。
總之,高可靠性,除了具有IP化的固有優點之外,也具有SDI一樣的體驗和無差別的“應用水平”,這是廣電系統核心級產品全IP化的基礎。這也是目前信號處理行業前沿創新的重點領域和方向。
全IP化的廣電系統對信號處理業的影響
BIRTV2018展會上,業內廣泛提及廣電網絡的全IP化,對整個信號處理產業具有極大的“示范”和指導意義。
一方面,視聽信號處理行業不僅廣泛服務于廣電行業,而且其自身的起源就是廣電行業——廣電行業是一切視聽應用產業的鼻祖,廣電行業也是絕大多數視聽應用產業中對“可靠性要求最苛刻的”領域。
另一方面,廣電行業走向全IP化的市場基礎包括:融媒體、4K、AI應用等新趨勢、新變化。這些趨勢和變化,在視聽工程的很多應用領域也廣泛存在。比如大屏工程的4K化;金融或者軌道交通的AI化;廣告大屏的融媒體化等等。也就是說,廣電行業選擇全IP化的理由,是在整個視聽工程產業廣泛存在的。
因此,廣電系統的全IP化不僅僅是廣播電視行業的問題,也是整個視聽產業的問題,是信號處理行業的根本趨勢。面對這一技術方向轉折,信號處理行業面臨很多新情況。
首先,如果一個信號處理產品企業,要在廣電領域有所建樹,IP化的4K,乃至8K系統的開發是繞不過去的門檻。這涉及到符合廣電系統標準的IP信號處理產品體系的建立,核心自主硬件設計的突破,軟件層面的擴展和兼容創新等課題。尤其是與融媒體和AI技術結合,IP化不會停留在傳輸標準的變化上,而是會進一步深入到內容和業務結構的深層,這增加了對信號處理設備的性能需求和創新考驗。
第二,主要從事非廣電行業信號處理產品的企業,依然需要認真面對IP化的趨勢。一旦4K為標志的IP化下一代廣電系統大規模應用,并具有了SDI一樣的穩定、可靠性和應用體驗。這些技術創新一定會形成外溢,在更多的視聽工程領域被復制和應用。作為視聽工程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廣電系統一直是新標準和創新的“誕生地”。視聽工程整個產業內,傳統傳輸標準的信號處理設備與IP化設備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第三,即便IP化的信號處理設備實現大規模普及,也不意味著信號處理產業要向“互聯網IP硬件”產業“繳槍投降”。因為,即便是IP化的視聽信號處理設備,其核心需求還是與互聯網交互傳輸產品有很大差別:穩定性、可靠性、切換速度、延時控制等方面,視聽產業設備的特殊性在IP時代不會消失。即,IP化不是用互聯網信號設備取代視聽信號設備,而是視聽信號處理設備的一次進化和升級。
綜上所述,BIRTV2018展會已經打開廣電核心系統、制作和播出級別產品IP化的大門。由此一個視聽工程行業信號傳輸與處理產品的“全IP化”趨勢也日益明顯。這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信號處理產業創新的焦點,也會成為這個產業中企業生存競爭的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