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道杠桿。在2019年11月深圳高交會上,“粵港澳大灣區展示區”將“數字創新”經濟作為核心來展演,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珠三角板塊,在全球5G+AIOT時代的領先優勢。
數字經濟時代,大灣區要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信通院測算,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于2018年已達3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4.8%。畢馬威甚至預測,到2030年,數字經濟在中國GDP中的占比將達到77%,總額將高達153萬億人民幣。
“如此龐大的數據流動,你們是如何控制的?”這是高交會現場,一位來自中東的采購商,提出的疑問。
的確,在數字經濟時代,海量信息以光速傳遞。如果說信息存儲和通信網絡是數字經濟的骨架,那么“顯控”系統就是這場經濟革命的“大腦”:作為人機接口、業務呈現層和管控核心,專業控制室解決方案,在數字經濟領域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廣州日報融媒體指揮中心
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舞臺上,世界頂級的通信網絡、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面向全球性的金融和服務業正在蓬勃發展。每天都會有海量的數據在創生、被使用;每個企業都渴望著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工具帶來新成長;每個角落都聚集了大量的數字型人才,更有華為、騰訊、富士康、平安集團這樣的世界巨頭。
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在數字經濟時代引領世界,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具備,需求、產業規模和基礎、人才與政策導向無一或缺。粵港澳大灣區在制造業、消費品和ICT三大行業的高水平人才占比均超過10%;從行業人才的數字化程度看,ICT行業數字化程度更是超過80%;以服務業著稱的香港,GDP數字化比例已經超過50%——大灣區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不僅國內領先,且是全球高地。
可以說,大灣區數字經濟的發展是含著“金湯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必然使得大灣區成為“顯控”產業創新的高地。例如,在11月13-17日召開的深圳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上,國內頂級控制室方案廠商之一的威創成功進入高交會專設的“粵港澳大灣區展示區”,現場模擬展示的泛指揮控制領域“顯、控、用”整體解決方案給嘉賓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通過一體化平臺將大屏幕超高分多終端顯示、計算機通信、信號控制處理、各類信息實時互聯共享、信息安全、應用軟件定制、系統部署與設備管理等復雜功能進行高效智能融合,這有助于形成全時空、全過程、全要素的控制室平臺化管理,大大提高指揮控制效率。
數字大腦不斷升級,顯控行業向“致用”發展
“如果說可視化時代的主題還是如何更好地‘顯示’,一體化時代補上了‘控制’的短板,那么現在的全面數字經濟和AIOT時代,‘用’就成為了行業平臺化發展的關鍵方向。”
這是威創眼中過去5年,專業控制室市場跨越的三道臺階:這三道臺階系統地代表了數字經濟的不同發展層次——從發掘數據、到掌握數據、再到交叉應用中的數據賦能,專業AV工程的概念已經成為歷史,控制中心進化到超級大腦、超級平臺、超級中樞,成為行業市場的需求新方向。
“顯、控、用”,激活的是數據的內在能量,模擬的是自然社會的演進過程和內在邏輯。這種應用遠遠超過傳統的“簡單呈現”數據,而是基于復雜的業務邏輯,來重新構建控制室的“決策”支持地位。例如,依據公路車流,預測夏季電網的負荷高峰,適時啟動備用調峰電源——這種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精度,是前所未有的。
北京城市副中心配電運營指揮中心
第一代控制室業務模式是“單位主導”——顯示為王、第二代控制室是“垂直行業主導”——控制為王、第三代控制室是“業務邏輯主導”——交叉數據支持和驗證,升級成“應用”主導:在AV工程時代,威創是行業的先頭兵;在控制為主的垂直行業時代,威創是可視化概念的最早倡導者。現在,行業進入“應用”為王的數字化深水區,威創再次成為“顯控用、融為主”的首倡者和創新領袖。
用什么?融什么?這是新時代控制室市場的核心命題。威創提出,“全體系”和“全要素”兩大概念:全體系把智慧融合的資源跨平臺、跨終端、跨地域進行分發和調用;全要素將信號、多媒體文件、數據、控制指令統一匯聚,并根據顯示要求編輯、融合。借此打造面向未來數字新經濟的“平臺化”解決方案體系,實現控制室中心節點與“泛應用平臺”整合的大“顯控用”跨越式發展。
“跨出去”,讓數據賦能IOT時代
“數據在內部轉——永遠只有本來就知道數據的人看到這些數據。”這是傳統的數據資源格局:即條塊化、互不相連,也就談不到數據規律的挖掘和不同行業的賦能。
所以,數字經濟的核心發展瓶頸就體現在“打破既有的數據鴻溝,實現數據的流通,跨過部門、地區、業務分工、終端等的壁壘”。例如,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就擁有“12個不同行業的專業云、100多個APP應用、1000多個管理與分析模型和6000多個培訓課程”——這顯示了工業物聯網的復雜性和跨部門性質。
“平臺化,不是‘一個方案’通吃一切。而是,要‘能合能分’‘能上能下’。”例如,從顯示方案角度,威創擁有COB小間距、DLP拼接的行業領先地位,也在LCD拼接、觸摸顯示、處理器、坐席管理和可視化應用等產品上擁有先進經驗,比如在與本次高交會同期在深圳舉行的 “2019第十五屆中國音視頻產業大會”上,威創“超高分海量數據三維可視化仿真系統”及“融媒體平臺”就獲得了年度創新獎。可以說涉及指揮中心大數據融合的產品和技術威創70%都有了,這在業內是少有的,這讓威創能迅速將其推廣、落地,形成統一架構、接口兼容、協作友好的可自由選擇與組合的平臺體系,為客戶不同層級的應用節點,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選擇。威創軟件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冰先生認為:“這不是簡單的軟實現,是軟硬件等技術的高度融合,可保證平臺效率更高,更穩定可靠”。
另一方面,在應用業務上,威創突出行業垂直專業度,將公共安全、能源、交通、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工廠和融媒體等行業的特殊需求與威創的專業技能、20年的經驗沉淀有機整合,通過威創強大的研發團隊,提供“差異行業解決方案”,針對性滿足特殊行業特種需要。威創軟件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電力專業應用的軟件企業,公司總經理馬冰先生談了他的實踐感受:“我們要將過去大屏可視化和用戶常態化的業務應用這兩條線打通,這是威創電力智匯融合平臺的核心。大屏可視化不存在獨立操作的必要,而是要將大屏可視化與業務系統融合,業務端和大屏端共用一套可視化平臺。通過控制終端實現可視化場景切換、業務聯動等操作,業務端與大屏端同步呈現,互聯互通,協同控制”。威創軟件南京有限公司已在電力行業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給江蘇電力做的項目,大屏和業務端各個系統全部界面風格一致,用戶能夠結合日常業務進行常態化的應用與升級,定制化部分在減少。
威創電力行業一體化智匯融合平臺大屏與業務端界面示意圖
同時,進一步整合跨行業數據的內在業務邏輯,利用標準化接口、軟硬件平臺,融和“遠端”應用、“泛化挖掘”、“跨專業業務”的升級型需求。專業化、精細化、簡便化和共享化四大特征,構成威創平臺化顯控用融合解決方案的特征。
一切變化都是為了未來而生:大屏可視化的“信息環境”正在隨著AI、大數據、5G等的革命發生質變。無論從數據數量、來源、規模來看,還是從行業的應用模式多樣化、數據交互、可靠性和完整性控制復雜化看,大屏可視化行業都在進入“翻山越嶺”的新時期——威創認為,數字經濟帶來的規模和復雜度需求,恰是頭部企業的優勢所在,是威創發揮“大平臺、大專業、大融合”優勢的主戰場。
大數據帶來的影響:AI驅動業務能力更強,操作更智匯化
5G帶來的影響:圖像傳輸質量更高,移動互聯更自由
乘借大灣區東風,“顯控用”不斷蛻變
創新與需求之間總是互相迭代。有粵港澳大灣區這樣全球一流的數字經濟、智慧化物聯化實踐平臺,必然會誕生世界一流的“顯、控、用”解決方案供應商。
數字世界是“扁平”的,更是“立體”的。扁平是因為距離不斷拉近、分工不斷精細;立體是因為結構更為復雜、關聯更為緊密——在大灣區內,每一個應用行業、每一個創新起點,都能找到多元的供應鏈條。甚至,借助數字平臺,灣區概念可以在全球市場延伸,構建一個“嶄新的數字經濟”網格。
這樣的背景下,威創不斷發揮主場優勢、緊密與灣區內企業、客戶深度合作,誕生了越來越多的“可復制”數字化應用顯控用融合平臺案例。比如,廣州日報集團融媒體中心成為新華日報社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參照、廣州交警項目團隊借鑒了深圳交警項目等的眾多經驗等案例,充分體現了應用行業內的“生態響應和號召力”。
而現在,威創正在將這種垂直影響力進一步橫向化,提出建立跨業務、跨領域的合作機制。在整合自身硬件平臺、軟件平臺、標準化行業應用方案的基礎上,建設開放式的上下游客戶結構與數據溝通體系,滿足最終用戶在業務長尾化、應用外部化、溝通跨越化的新需求,打造基于生態合作的開放靈活、可復用和安全可靠的“嶄新”控制室平臺體系。
“用”是一件超級復雜的事情。不僅涉及多元的技術人才、多領域的行業專業知識、多種需求結構下的軟硬件供給,更涉及與眾多“專業應用開發商”、上下游數據與通信廠商的緊密融合。后者恰是大灣區核心的數字產業資源優勢,更是威創需要在生態上恰和、融接的平臺鏈條。
“市場領先、創新領先、人才充沛、伙伴融洽”,這是大灣區在威創眼中的主要優勢。這些優勢使得大灣區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最緊密的覆蓋一億以上人口的區域數字經濟體”。在這輪變革中,威創以“顯控用、精于融”為基礎,已經找到未來專業控制室產業的發展道路:即在深度上苦練內功,在廣度上廣交賓朋——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真正的“致用為先”的融合控制平臺,為大灣區數字經濟的騰飛升級提供超級控制“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