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月份,是彩電產業重要的“轉折點”:不僅有AWE2019展會上,5G、4K/8K、AI、IoT等彩電廠商掀起的一輪終端創新高潮,更有月底CCBN展會上“廣電”網絡端的“新表態”。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宏森
3月20日,CCBN2019主題報告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宏森表示,“4K+5G”、“融媒體+智慧化”是未來廣電行業的“方向”。這一表態可謂進一步夯實了彩電產業終端向“5G、4K/8K、AI、IoT”革命的預期。面對嶄新的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未來的彩電定當“大不一樣”。
廣電網絡變革,從“哪里“看電視在變
傳統消費者看電視的“信號”通道,無外乎“地面無線數字電視”和“地面有線數字電視”兩種選擇——倒退15年,全國90%的電視機依靠這兩類信號源。
但是,現在消費者看電視的格局卻已經大不一樣。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有線電視用戶總量22316萬戶,全年減少2319.6萬戶,同比降幅達到8.7%;同期,IPTV用戶數已經達到1.55億,比上年末增長27.1%;同期,OTT用戶則高達1.64億戶,同比增長高達48.2%,躍居用戶模式第二位。更為重要的是“地面無線數字電視”用戶數量已經接近退出市場。
——用戶選擇的變化,即是科技革命的結果、也是新的基于互聯網的多元化應用與業務價值的體現,更是廣電系統“革命”的指揮棒。
在政策和組織結構方面,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廣電網絡整合工作,中宣部牽頭成立了廣電網絡整合發展領導小組。今年2月19日,發布了《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實施方案》。提出了,1)2019年內,國網公司加快完成全國非上市省網公司的整合;2)2020年前后,盡快推動中國有線上市,為后續的網絡建設募集必要資金;3)2020年起,推進與上市省網公司的整合。這些具體和可操作的目標,成為新一輪“廣電網”升級的號角。這一全國統一的固網也將是4K/8K電視推進的重要承載工具。
在資源方面,廣電網絡界高度重視5G的建設:廣播電視網絡優勢的700M頻段,具有廣泛覆蓋的優勢,只需要建立一個40萬個基站的國家5G網絡,就可實現全國覆蓋——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第四家5G網路公司的牌照”發放,但是,手握700M頻段資源的廣電網絡不會在5G時代缺席:5G+TV的應用模式是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必然選擇。
已有的市場變化和即將到來的市場變化,無一不指向一種新型的“彩電體驗“:突破固定終端,將媒體信息實現各終端覆蓋,真正實現媒體的“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突破傳統功能局限,將數字經濟和數字生活與數字媒體緊密結合,成為數字中國可依靠、可依賴的中樞和終端;雙向互動、在充分感知和了解受眾的“回音壁”前,打開節目創新創優的想象空間,提高信息傳送的時度效水平——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提出如上發展目標。
業內觀察人士表示,2019年以來廣電系統的新變化,無論是IPTV標準的修訂、全國一張網的籌謀、廣電5G網的猜測,都已經說明,一個高度互動、多元和融合的廣播電視新時代已經上路,“5G、4K/8K、AI、IoT“正在成為未來彩電娛樂的應有之義。
終端形態革命的起點,何為“好電視“在變
在3月份,“期待已久“的華為電視再傳輸新消息:擁有雙攝像頭、具有游戲和社交功能。華為電視正在像余承東所言的”不做傳統家電,但是會探索AI時代大屏的體驗升級,例如帶屏的具備電視功能的智能音箱“的表態。
在3月份的TCL新品發布會上,同樣的信息也被傳遞出來。TCL指出,彩電未來正在進入“AI和IoT時代”:“IoT在逐步地實現設備之間的萬物互聯,AI與各種各樣形式傳感器結合,在賦能每個硬件。這個時代產品最后會體現為‘硬件+軟件+萬物互聯+各種場景的融合。’”——這一時代,傳統彩電必然會被“重新發明“。
基于“AI+IoT“技術的未來彩電,一定與今天的電視”大“不一樣。行業專家指出,智能手機產品”重新發明和定義了“新一代手機,也真正實現了”互聯網和通信網“的融合,成為過去10年”三網融合“最大的成績和市場金礦,并重新定義了社交、支付、購物、娛樂、出行、游戲、視聽等眾多”生活形態“。同時,移動互聯網的手機視頻,也成為”彩電觀眾“流失的最大出血點。
而未來,嶄新的物聯網智慧化彩電產品的重新發明和定義,將不亞于“智能手機“革命的力量:這甚至是廣電網絡真實進入”三網融合“時代,成就互聯網化應用潮流的開端——一個可稱為”廣電互聯網“及其必備終端的新時代正在開啟。同時,業內專家認為”嶄新的彩電終端功用“,也將是把消費者重新拉回客廳的核心動力,是重塑”低頭族“行為習慣的關鍵力量。
當然,在嶄新的技術支撐下,彩電的升級依然面臨“爆點應用“匱乏的尷尬。所以一個開放的、多元的應用產業鏈,將是新一代彩電形態升級的基礎。甚至,行業人士認為未來的彩電必然告別今天”彩電主要由顯示性能定義的桎梏“,進入一個以”算力+軟件“定義的新時代:這種變革,非常類似于傳統手機到智能手機的變化——比拼CPU將是下一代彩電性能消費的核心所在。
另一方面,類似于手機產品對“外周功能的重視“,彩電產業也將如此:比如語音感知、機器視覺、雙射功能、行為認知和身份認證、藍牙和紅外通信等,這些手機產品”功能多樣化“的”海量外設創新“也將更多的應用在彩電產品上,讓彩電成為一個”可以廣泛作為的智慧中樞“。
總之,“彩電=視頻”的概念必須改變,也必然改變:未來彩電的技術、應用和生態都將是多元化的,彩電正在日益進化為一個“全能但不失去特色“的新硬件。
彩電“應用價值“的拓展,亦是競爭的革命
從傳統手機到智能手機的市場變革,幾乎“血洗了“整個手機品牌市場的結構——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彩電的”再次發明“之際嗎?
一方面,有了手機市場“智能迭代“引發的”血流成河“的歷史競爭經驗,彩電企業不敢掉以輕心,更不敢”固步自封“:事實上,傳統彩電企業正在成為領導彩電形態革命的主力軍。另一方面,新的彩電形態必然引起”入侵者“的興趣,小米、華為就是這類廠商。更何況未來的AI+IoT模式里,必然包括和需要TV和手機的互動,這給所有智能手機廠商以”某種勢在必得的暗示“。
同時,彩電的新型態化,“算力+軟件“化,必然引發”常規家庭算力和軟件產品:PC“廠商的”注意”。PC產品的市場分成三大部分:工程專用產品、商用辦公類產品和家用消費PC產品。其中家用消費PC幾乎占據整個市場規模4成以上,是重要的“大宗市場”,而且比較商用類產品還具有高毛利的特點。一旦家用電視成為一種“算力+軟件”中心化產品,其在多媒體、社交、游戲、教育、購物上的應用,必然進一步壓縮家用PC的市場價值——此前,智能手機產品已經“搶奪了”眾多PC產品的“家庭應用”時間。
所以,彩電行業的“AI和IoT”革命不僅僅是彩電業內的事情,而是整個“智慧終端”產業的事情:手機、PC、TV——三網融合概念下的“三大終端”的分工、應用融合和市場結構變革,構成了“未來彩電市場競爭”的更大“框架”。
如果說AI+IoT的未來TV已經站在風口上,那么2019年的3月就是這個風口“系統的展示自己”魅力的第一場大秀。無論是AWE、CCBN,無論是TCL或者華為,更無論是PC還是手機業,乃至于廣電網絡與5G傳輸,都在成為這場大秀中的“元素”之一。這種宏大的、彩電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敘事混亂”也更印證了這次革命的深刻和寬廣,意味著未來的彩電和彩電應用必然“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