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下旬,據外媒報道,京東方再次未能從蘋果獲得iPhone 12 OLED面板的供應訂單。——僅僅在2020年內,這已經是京東方第二次“沒能通過蘋果OLED”屏的評審了!
對此大屏君并不覺得意外:iPhone 12 OLED面板已經有三星、LG兩家供應商,在引入第三家供應商的概率本身就很小。即便是三星與LG兩者,LG也是充當三星的制衡者角色。畢竟,歷史上蘋果曾經長期“拒絕OLED”屏幕,因為那時候全球只有三星規模化量產OLED手機屏幕,而三星“為了確保三星手機的屏幕供應,幾乎拒絕供給蘋果OLED屏”。
所以,大屏君并不覺得“京東方再失蘋果”是一件技術性問題!這背后更多的是“產業鏈的陽謀”!
復雜的產業鏈,誰能“嫁”給蘋果!
對于蘋果采購誰的屏幕,大屏君認為這至少是四個國家和地區、五個方面的復雜問題!
第一, 上文提到蘋果習慣于在面板上“為自己找備胎”。不僅是OLED時期,在LCD時期也是如此——日本JDI的曾經的好日子,以及現在的“瀕死”都離不開巨大的蘋果訂單的撬動。此前,為了OLED面板三星卡蘋果脖子這事情,蘋果還全面決絕過三星的LCD面板和芯片代工。現在,OLED面板依賴于三星的蘋果,培育LG這個三星對手的姿態非常明顯——拉進來京東方,至少也是為了更好的和韓系企業砍價。
圖片來自蘋果官網截圖
第二, 除了備胎性的因素外,大屏君覺得在“評審”的過程中,京東方也處于弱勢。即蘋果手機電子產品主要被我國臺灣地區資本主導的企業代工。其中,富士康是最重要的代工商。而同為鴻海旗下的富士康的兄弟企業群創,就是全球性顯示面板巨頭。這樣深層的關系下,大屏君認為也許不會導致“試產”實驗的不公平,但是如果“優劣相當”的成績下,代工產業鏈利用自己的話語權,進行自己的利益選擇也很正常。
第三, 蘋果采購方向,這兩年深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特朗普不止一次要求蘋果將生產線從我國遷回美國,或者遷到印度等其他地區。目前,富士康和蘋果也有在印度建設基地的動作。這種壓力在蘋果采購京東方屏幕上不會沒有體現。畢竟,這是一筆很大的生意。
第四, 京東方目前的OLED手機屏幕不是沒有大規模生產和應用——華為和三星的柔性屏大戰,就得益于京東方OLED屏幕的支持。這方面,蘋果采用三星屏幕,已經為蘋果手機的對手“三星手機”“加分”,如果再采用京東方的屏幕,顯然其它采購京東方屏幕的品牌都會得到“意外加成”——大屏君覺得,這不應該是蘋果希望看到的局面。
第五, 在具體的技術細節和標準上,三星的優勢的確更大——畢竟三星OLED手機屏幕提前于全行業差不多五六年的時間大規模量產。因此,在保供給穩定上,三星優勢非常之大。考慮到京東方下游客戶并不缺乏,不僅僅是蘋果一個,而其OLED產能暫列三星、LG之后,蘋果優先選擇三星和LG也更為“順理成章”!
總之,大屏君認為“蘋果屏幕”這件事情,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這里面涉及中美韓三國,含我國臺灣地區在內四個地區的“產業鏈利益”;以及從技術、產能、上游競爭、終端競爭和合作慣性在內的多個方面的復雜問題!
當然,每一次“通不過”的理由一定是“技術性”的。這顯然對京東方而言不是“公平”的宣傳。但是,作為全球消費電子巨頭,蘋果的話語霸權強大的很。京東方估計還會在“不斷評審”的過程中,持續被“不合格”,直到蘋果能擺脫三星的所有屏幕束縛:畢竟,蘋果和三星的終端競爭擺在那里——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蘋果不會不選!
蘋果的“技術自主”之路,進一步卡住供應商
當然,無論整個屏幕選擇過程多么復雜、有多少方面的利益糾葛,最終一錘定音的還是“蘋果”!而且,蘋果現在“今非昔比”,它真的有“一錘定音”的“顯示技術實力”!
大屏君對蘋果的“顯示技術”的進步一直在關注。這件事情還得從2013年說起:三星OLED手機大暢銷。蘋果也想要OLED屏幕,但是吃了閉門羹。這讓蘋果意識到除了OS、cpu和生態之外,屏幕上也需要組建自己的隊伍。
BOE(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
第一, 蘋果收購了micro LED屏幕制造商LuxVue(2014年5月),這代表蘋果正式進軍下一代顯示技術,希望在OLED之后的時代,不在“全面受制于人”。這一技術方面,蘋果與臺系企業眉來眼去,其中就包括蘋果手機主要代工廠富士康的兄弟企業群創的“關聯”者。
第二,蘋果在OLED上進行了自己的技術開發,這就是 LTPO 技術。據透露,這一技術,蘋果至少有三個比較關鍵的專利,分別是“具有半導體氧化物和硅薄膜晶體管的 OLED 面板──申請于 2014 年;采用硅和半導體氧化物薄膜晶體管的顯示面板──申請于 2015 年;混合 TFT 制程中保護半導體氧化物方法──申請于 2018 年。”2019年LTPO開始應用于蘋果手表,下一代蘋果手機也會應用相應技術。
所以,即便只看目前的OLED技術,蘋果也已經可以通過LTPO 技術專利打造與競爭品牌產品的差異,并通過技術授權限制面板制造商的“壟斷與競爭”:蘋果成為面板技術企業,這種改變將在未來蘋果的屏幕選擇中起到重要的“杠桿”作用。
對于蘋果顯示面板的這種格局,大屏君認為,其體現了“上游”與“終端”之間的“雙向互動”。即有店大欺客、也有客人能吃霸王餐。而對于本土民族產業鏈而言,最重要的啟示就是要打造“大循環體系”、突破卡脖子的地方——不僅是技術卡脖子,也包括市場能力、品牌文化上的卡脖子問題。
現在,一提到“京東方沒有通過蘋果評審”,基本的輿情導向就是“京東方技術不行”——這是絕對不夠客觀的!大屏君認為,蘋果的話語霸權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在通過深入顯示技術研發得到加強,這一點真的需要本土企業高度重視(不僅是顯示企業,也包括終端企業)。這一背景下,面板選擇博弈變得更為復雜,已經遠遠超越了技術能力的范疇。
從技術角度看,京東方支持了華為第一時間與三星同步推出柔性折疊手機,充分說明京東方的技術實力。大屏君了解到,2020年京東方柔性OLED出貨目標是4000萬片,到三季度為止、京東方突破疫情不利影響,依然是實現了柔性OLED產品50%的增幅,即便沒有蘋果訂單,大概率也能實現全年目標。而2021年京東方柔性OLED的出貨目標是8000萬片。全球看,目前僅僅有三星、LG和京東方實現了柔性OLED的量產。市場上,柔性OLED均被應用于旗艦型號。這充分說明京東方OLED的技術實力“沒有問題”!
“你理解的技術不行,卻是別人的陽謀而已”。在大屏君看來,京東方再次未通過蘋果評選,這不過是一場“復雜交易”的必然結果:既不是純技術問題,也不離開技術問題;但是更多的是蘋果“備胎”戰略、壓價策略的陽謀。至于技術性的借口,聽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