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ini/micro LED直接顯示技術,制作居家智能電視,進而突破傳統液晶和OLED電視玻璃基板對彩電尺寸的限制,這條“行業共識”現在似乎出現了變數。
大屏君從韓媒看到消息稱,三星電子正在準備生產77、88、99寸Micro LED消費電視,預計最快在2021年第四季度末上市。——三星引以為傲的“The Wall”正在變“小”:77英寸的LED電視,還是“wall”嗎?
三星的難題,小了就能解決嗎
77、88、99英寸Micro LED比較更大尺寸產品的優勢,顯而易見:那就是必然價格更便宜。事實上,mini/micro LED電視屏幕,本質還是LED拼接大屏——拼接大屏的成本幾乎與顯示面積大小成正比。
大屏君注意到,目前大多數mini/micro LED電視機的價格都及其昂貴。例如,三星的110寸Micro LED電視售價目前為1.7億韓元,即15萬美元,100萬人民幣。對于大多數三四線城市而言,這就是電視機比房子還要貴。因此,這種產品銷量,全球市場都是只有千臺為單位的規模,幾乎無法上量。
尤其是對比競品而言,98英寸液晶電視價格在20000元及其以上;100英寸激光電視最低更是只有一萬元出頭而已。數十倍的價格差,就成了市場銷量上的數百倍差距。特別是在2021年大尺寸電視加速普及,80英寸以上市場國內需求接近翻番的背景下,價格高昂的mini/micro LED電視機依然“銷量起色有限”,凸顯了價格成為mini/micro LED電視機市場成長制約因素的問題。
因此,和大屏君一樣,幾乎所有的媒體對更小尺寸的三星mini/micro LED電視機給出的第一個判斷就是“為了降低價格”。但是,大屏君必須客觀公正的“補上一刀”:即便尺寸變小,mini/micro LED電視機和競品比,價格依然昂貴。三星77英寸micro LED不可能有75英寸液晶電視那種五六千元的價格。
小尺寸市場,本就不是mini/micro LED的菜
為什么要用mini/micro LED技術做家用彩電呢?大屏君覺得,無外乎兩個原因:第一是,mini/micro LED技術讓傳統LED屏幕能夠實現滿足家用觀看的PPI分辨率需求——即實現了更小的、更極致的像素間距指標。這是這一類產品誕生的技術基礎。
第二是,彩電消費的“屏幕尺寸”越來越大。20年前,國內電視機消費數量占比最高的是29英寸;三四年前這個數據變成了55英寸,預期2022年將很可能再次升級為65英寸。且三年來65英寸及其以上彩電市場銷量已經翻番。乃至于預期2021年85/86英寸的消費量都將沖刺彩電總需求的十分之一市場份額。
但是,傳統的液晶電視和OLED新技術,在玻璃基板尺寸制約下,在100+以上尺寸的競爭力和技術可行性并不充足。mini/micro LED技術,以拼接顯示為基礎“構型”,恰不受制于任何尺寸限制,天然滿足未來彩電屏幕越來越大的需求——而且拼接顯示能夠“拆解運輸、現場組裝”,也解決了超大電視“進家門”的運輸難題。
但是,對于77、88、99寸Micro LED消費電視,大屏君認為恰好與以上兩點“反方向而行”:不僅是這一選擇有點違背LED大屏核心優勢就是最大的競爭力特點、與液晶電視既有尺寸正面對抗(雖然77、88、99寸Micro LED消費電視比液晶主流的75/86/98英寸“大一寸”,但是這不會成為顯著的價值差異)。同時,這種“小一點”的選擇,也會極大的提升“像素密度、像素間距”上的“實現難度”。這一點無疑是增加成本的因素。
因為,作為高端電視,最慘分辨率也不能低于2K、甚至4K是基本的指標——對比而言,大屏君必須指出,頂級的75、86、98寸液晶電視,目前都是8K分辨率。而77、88、99寸Micro LED消費電視實現8K指標,目前技術難度非常巨大、成本也會急劇增加。
所以,77、88、99寸Micro LED消費電視面臨的競爭是:相同尺寸下,價格比液晶、OLED高;分辨率很可能還不及液晶產品;產品厚度和重量也超過液晶和OLED產品。這讓大屏君真的很難看好這樣的所謂“產品創新”。能夠賣出去的產品,不是掛一個最高端名頭就可以的:畢竟消費者中,絕大多數并不是“人傻錢多”類型的。
Micro LED彩電創新到底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
大屏君了解到,國內Micro LED大屏顯示技術(不是指中小屏幕和微型顯示的Micro LED技術)的最小像素間距方案已經達到0.3x水平,即基本能夠滿足77英寸4K畫質的需求——這方面,本土企業的創新堪稱全球領先。但是,另一方面,從市場化角度看mini/micro LED直接顯示,有一定客戶需求的集中在P0.8/p0.9產品上。
道理很簡單,目前mini/micro LED顯示主要還是面向工程應用。工程顯示需求往往都是“大面積”的——在合理的觀看距離內,更小的像素間距“沒有視覺價值”。因此,可以說P0.6及其以下間距的micro LED顯示產品,很可能主流應用就在200英寸以下畫面,即類彩電大屏產品。
也就是,大屏君覺得,未來超微間距的mini/micro LED顯示,尤其是真正達到Micro LED標準的設備,必然和彩電有關系:1.或者直接就是大屏彩電、2.或者是對未來更大尺寸彩電的技術積累、3.或者是差異化彩電用戶與需求的補充——無論是商用還是家用,Micro LED顯示與98英寸液晶的“距離”都不會像與傳統LED大屏比較那么“遙遠”。
或許77、88、99寸Micro LED消費電視真的不是好的選擇,但是Micro LED技術必然更大一些的在100-200英寸具有“彩電應用的空間”。
在這樣的理解下,大屏君更傾向于認為,三星Micro LED的戰略階段,很可能并沒有進入“規模發力”階段,其市場還是處于嘗試性和技術積累階段。77、88、99寸Micro LED電視產品,并非沒有考慮過液晶等的同質競爭,而是只有這樣的尺寸才能滿足“現有技術下,可行的價格”:也可以理解為,先解決“這類型產品的市場存在感”問題。
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在性能、價格、尺寸夠大等方面都實現滿足規模市場的優化,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在Micro LED電視技術上,都還處于“初期”階段。大屏君覺得,現在更多是積累技術和實力的時期。Micro LED電視與其如何看中家用市場的可行性,不如在商用等真正能夠“發揮技術優勢”、“客戶又愿意為更好效果埋單”的領域,先掙得第一桶金。
綜上所述,三星Micro LED電視的嘗試依然在進行,新的更小尺寸的產品代表了進一步的市場努力。雖然這一努力的結果大屏君并不看好,但是這種努力的趨勢依然值得稱贊:相信未來,隨著Micro LED顯示技術真正的步入成熟階段,其市場表現也就能夠“全面開花”——這與短期內,Micro LED顯示更多屬于“專業大屏”領域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