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榜單出爐,全面呈現了中國縣域智慧城市建設水平,也深刻揭示了中國縣域不容小覷的經濟實力。根據《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全國百強縣以占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0%的GDP。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重心向低線城市和農村地區下沉,縣域已成為重要發力點,這些數據就是最有力的證明。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云計算和AI成為各大科技巨頭押注的對象,而城市,則成為了技術能夠落地的主要場景。近年來,智慧城市從地市級逐步下沉態勢明顯。

小城市為什么要建設智慧城市?
實際上,小型城市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不容小覷,單體年均智慧城市科技相關投資達到幾千萬至上億規模。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城市也逐漸開始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促進城市治理優化,通過產業升級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從而實現“彎道超車”。另外,為了便于上下級聯動、統一管理、避免重復建設等,基于地級市平臺向其下轄區縣進行擴展延伸建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于廠商而言,打造高標準高質量的智慧城市標桿項目非常關鍵,因為這不僅會帶動周邊城市加快建設進程,帶來更多業務拓展機會,還將形成區域協同效應,促進多方參與的智慧城市生態圈的構建。

正視短板,尋求破局
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探索縣域政府的整體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轉型的道路,從來都不是暢通無阻的。
1、信息化水平低。縣域整體信息化水平偏低,部分垂直行業過度依賴上級部門,與其他部門業務隔離,“數據孤島”無處不在。
2、新基建基礎薄弱?h域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進程中,傳統基礎設施逐漸提升完善,但新型基礎設施存在投入少、建設不足等問題。
3、人才及能力缺失。對于產業不具優勢的縣域來說,區域人口結構分布不平均,受智慧城市直接服務的人群有限,而以人為本又是作為縣域綜合發展的核心原則,故此如何實現讓人們共享智慧成果更是縣域智慧城市建設重點考慮的問題。

小城市是如何建設智慧城市的?
以城市智能化綜合管理和應用服務作為切入口,以特色產業優化提升作為突破口,以信息綜合基礎設施建設和覆蓋作為著力點,釋放發展潛力,成為小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發展的三類典型做法。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一方面是對現有硬設施的升級。通過廣泛應用物聯網、感知技術等,促進城市戰略性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是形成縣域發展的新基礎設施。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體系,以信息通信技術和設施普及“授人以漁”,全面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