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概述
數字冰雹 智慧水利數字孿生IOC系統,面向水利監督管理部門,支持整合水利各部門現有信息系統的數據資源,深度融合5G、大數據、云計算、AI、融合通信等前沿技術應用,將信息、技術、設備與水利管理需求有機結合,覆蓋水利綜合態勢監測、水資源監測、流域氣象水文監測、水庫調度監測、梯級電站運行監測、防汛安全監測等多個業務領域,全面賦能用戶業務應用,實現“智能感知、智能處置、智能考評、智能改進”,有效提升跨部門決策和資源協調效率。
一產品功能
1 業務決策賦能
1.1 水利綜合態勢監測
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對江河湖泊流域、水庫、電站、重要設備等管理要素的分布、范圍、類型、狀態等信息進行綜合監測;支持融合水利管理各部門現有數據資源,對水文氣象信息監測、調度業務管理、節水發電、防洪等各業務領域的關鍵指標進行多維可視分析;支持通過三維建模,多種角度直觀展示大壩主體、船閘、電站機組、閘門泄水建筑物等重點管理對象的運行態勢,實現水利管理綜合運營態勢一屏掌握。
1.2 流域氣象水文監測
1.2.1 流域氣象監測
支持融合氣象管理部門業務系統、氣象觀測站、天氣雷達等系統數據資源,對壩區、站點、流域的天氣、降水、蒸發、滲流、徑流、蒸騰等參數指標進行綜合監測分析,支持災害氣象預警告警,輔助管理者全面掌控水文氣象態勢,實現氣象準確預測、及時響應。
1.2.2 水文信息監測
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統,通過豐富的可視化手段,對各流域、河流、湖泊、水庫、地下水等要素的位置、范圍、狀態、徑流組成等要素信息進行直觀展示,對河道水位、河道流量、流速、水庫水位、出入庫流量等數據指標變化態勢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對異常態勢進行實時預警告警,為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突發水事件應急處置、水工程建設運行等業務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1.2.3 流域水情監測
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直觀展示各監測點的分布、覆蓋面積、類型和監測信息,并可結合專業分析預測模型,對流量、流速、降雨(雪)、蒸發、泥沙、冰凌、墑情、水質等水情參數進行多維度分析,對異常水情進行可視化預警告警,輔助用戶及時掌握水情動態,提升對水害事故應急相應效率。
1.3 防洪防汛安全監測
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可直觀監測各流域、水庫、超警站點等要素的分布、狀態等信息;支持集成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城市內澇監測、水位監測等各系統數據,對天氣、降水量以及江河湖泊、水庫的水位、水庫蓄水量、總庫容、入庫流量、出庫流量等要素進行實時監測和可視化分析,并可對各異常情況進行可視化預警告警,為防汛抗旱、洪災風險評估等工作提供支持。
1.4 梯級電站運營監測
1.4.1 梯級電站拓撲監測
支持從地理空間分布維度和邏輯層級結構維度,對大范圍梯級電站送電線路的分布、節點位置、送電方向、拓撲關系等信息進行綜合展示;并可集成電網自動化管理、運行監測、信息采集等調度數據,結合專業模型算法,對電力外送線路、主變及發電機等要素的容量、電壓、負載、線路約束、裝機能力以及電力配送情況等指標進行多維度可視化分析,輔助管理者綜合掌握梯級電站外送與運行態勢,提高電能調配的能力和效率。
1.4.2 電站運行監測
支持通過三維建模,對壩體、電站、閘門等要素的外觀、復雜機械結構等信息進行三維仿真顯示;并可集成視頻監控、設備運行監測、環境監測以及其他傳感器實時上傳的監測數據,動態展示閘門狀態啟閉開度狀態、下泄流量、閘門開啟次數、閘門排序等樞紐信息,對機組運行時間、出力特征值、水位、負荷等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支持設備運行異常實時告警、設備詳細信息查詢,輔助管理者直觀掌握電站運行狀態。
1.5 水庫調度監測
1.5.1 生態調度監測
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對采樣點、產卵場、保護區、實驗區、緩沖區等管理要素的位置、分布、范圍、類型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測;支持結合專業模型算法,對產卵量、水文調度流量、水溫、水位、分層取水數據等指標進行可視化分析,為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河湖生態流量水量管理以及河湖水系連通工作等提供有力支持。
1.5.2 水量調度監測
支持集成各水庫監測管理系統數據,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對水庫的位置、范圍、狀態等信息進行直觀展示,對入庫徑流量、水庫蓄水量、防洪庫容、可用水量等數據指標進行多維度分析研判,對水庫調蓄能力不足、水位超限等異常態勢進行可視化預警告警,提升水庫運行監管力度,為防洪、興利等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1.5.3 泥沙調度監測
支持集成前端監測系統數據,對流域泥沙量進行可視化監測,通過可可視化手段動態展示泥沙淤積情況,支持設立泥沙量超標預警機制,對泥沙沉積過量進行告警,輔助用戶高效感知泥沙沉積狀況,提升泄洪抗洪效能。
1.5.4 航運調度監測
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對河道、錨地、船只電站等要素的位置、分布、狀態等信息進行可視化監測,并可通過豐富的可視化手段,對年/日通航船次、過閘船次等航運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研判,輔助用戶進行汛期防洪對航運影響分析,提高航運調度的能力。
1.6 系統信息安全態勢監測
1.6.1 水情遙測系統監測
基于地理信息系統,支持對水文站、水庫站、雨量站等各站點以及維修中心等要素的位置分布、類型、狀態等信息進行直觀展示,支持點選查看具體站點詳細信息(如 建設時間、面積、站點數量、設備詳情等);支持提供豐富的可視化手段,對衛星、移動基站、電臺、網絡等各類測站的組網態勢、通信傳輸方向、傳輸速率等指標進行可視化分析,輔助用戶全面直觀掌握水情遙測系統運行態勢。
1.6.2 自動化系統監測
支持從地理空間分布維度和邏輯層級結構維度,對自動化系統及設備的構成、區域分布、應用功能等信息進行直觀展示;并可集成自動化系統及設備運行數據,動態展示系統數據流、數據量和系統運行工況、相關單位間數據調取情況等,并可對數據實時流轉情況、暢通率及可用度、數據存儲余量等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輔助用戶全面直觀掌握梯調中心調度自動化運行態勢。
1.6.3 通信態勢監測
支持通過通過拓撲圖、鏈路圖等方式展示通信光傳輸網絡拓撲,對通信數據傳輸的設備、節點、態勢進行動態復現,支持結合專業行業模型分析算法,提供豐富的可視化手段,對通信電源容量、通道/業務可用率、通道容量、光纖長度、業務數量等數據指標進行可視化分析,對通信安全設立預警機制,對影響通信安全事件進行可視化告警,輔助管理者提高通信安全監管力度。
2 智能運維賦能
2.1 智能預警
支持基于時間、空間、數據等多個維度,為各類焦點事件建立閾值告警觸發規則,自動監控各類焦點事件的發展狀態,對來自不同部門和不同系統的告警信息進行關聯分析,結合預警模型進行風險研判,確定告警信息的風險級別,提前進行可視化預警告警。
(智能監測預警)
2.2 智能感知
支持整合12345、122接處警平臺、AI識別、網格巡查、無人機巡查、網絡輿情等多平臺數據資源,實現多源事件的融合共享;并可深度融合前端AI識別、人工智能、物聯感知等技術應用,對城市全要素對象進行全時段智能監測和自動巡檢,對各類異常事件進行自動感知、智能分析、及時預警、主動告警,實現全域態勢的智能感知。
(智能感知)
2.3 智能處置
支持整合信息、事件、工作流以及聯動資源,融合視頻會議、視頻監控、無人機巡航、集群通信等通訊指揮平臺,根據應急預案流程智能化進行事件自動分類、派單、一鍵指揮調度,實現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指揮調度;同時可智能化篩選查看告警事件詳情、發生地監控視頻、處置環節、處置狀態等信息,方便指揮人員及時跟蹤、推進、反饋事件處置。
(工單畫像查看)
2.4 智能考評
支持智能加載事件處置狀態,對事件處置進行督辦。管理者可跟蹤監測事件處置全流程,實時掌握已派發事件或任務的處置、結果、反饋狀態及相關內容描述,直到處置完結反饋提交,實現督辦事件的全過程查看,同時整合事件督辦的相關信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對事件處理效果進行智能量化考評,為精細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5 智能改進
支持建立“智能預警-智能感知-智能派發-智能處置-智能考評-智能改進”的全流程一體化業務流程閉環,深度整合各部門、各領域的數據資源,細分業務場景,建立多維度動態專題指標,對全時空態勢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對問題根源進行智能精準溯源分析,對事件發展態勢進行智能推演預測,為工作優化改進提供全面、科學、智能的決策依據。
(一體化業務流程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