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mRNA,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它就是2020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被大規模應用的mRNA疫苗。
要談這種新型疫苗技術,就要說說傳統的疫苗技術。
一般而言,針對一種特定的新病毒,給它專門研發一個疫苗,整個過程大約需要十年。這意味著等疫苗出來,那個病毒可能早就已經沒有了。
上次中國非典病毒就是這個情況,后來疫苗雖然研發成功了,但是疫情已經控制住了,疫苗只能存起來備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但是這次新冠疫情就不一樣了,武漢第一個病例剛剛出現十天的時候,中國科學家就已經向世界公布了病毒的完整基因測序。而美國的莫德納公司從拿到這個基因測序,到它的第一支疫苗被生產出來并且完成首次人體注射,只用了 63 天 。
之所以能這么快,是因為 mRNA 疫苗使用的是一種“平臺技術”。平臺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載體,是一種納米顆粒。有什么病毒出來,只要把病毒的一段非感染性的基因片段安裝在這個載體上就行。這個納米顆粒注射到人體內,然后人體細胞收到疫苗中的納米顆粒,就能根據那個基因片段制造出相應的抗體。
這就是平臺的威力,利用一種成熟的、可重復使用底層技術,具備了承載變化的能力,為現實世界中出現層出不窮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數字孿生世界的難題
數字孿生的技術手段因為其顛覆性的交互方式,為應用系統的實現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尤其在物聯網應用軟件領域,幾乎所有公司的產品中都增加了三維可視化功能模塊。
毫不夸張地說,物聯網應用軟件廠商要么到達了數字孿生的彼岸,要么在去往數字孿生彼岸的路上。
希望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在投入了大量資金,組建了研發團隊,交付了軟件產品后,眾多物聯網廠商開發出來的應用水平卻差強人意。
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交付速度,一是界面效果,說白了就是千辛萬苦卻難登大雅。
首先,三維可視化開發中應用到了大量數學模型,門檻較高。即使在業務需求明確的情況下,沒有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的時間,也根本無法完成開發。而這樣的交付效率,就如同非典疫苗一樣,無法滿足業務快速發展變化的市場,發揮不出它應用的作用。
其次,三維模型和特殊效果這兩個最主要的因素決定了界面效果,三維模型取決于建模工程師的能力和積累,特殊效果取決于開發工程師的能力和積累,這些都是新入門的公司所不具備的。
那么,在數字孿生的世界里,是否有一種類似于生產mRNA疫苗的平臺,幫助物聯網企業快速推出效果優異的三維可視化應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很多人都低頭走路太久,不曾想到,只需抬首仰望,便能發現天空中有顆最閃亮的—比鄰星。
#比鄰星之光
Proxima,中文翻譯為比鄰星。比鄰一詞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天涯若比鄰”,“比鄰”即近鄰,比鄰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恒星。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推動地球要奔赴的第二家園,就是比鄰星系中的宜居帶。
如果將物聯網世界比作地球,優锘科技則是利用計算機的三維可視化能力,在2020年推出了一款物聯網可視化應用的快速交付平臺,相當于打造了一個物聯網世界的比鄰星,故稱為Proxima。
它用一種便捷易懂的方式來解讀物聯網世界,使企業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物聯網可視化應用的搭建。
閑言少敘,下面就來說說如何用比鄰星快速打造優質的物聯網可視化應用。
高效 · 三步法
用比鄰星平臺打造物聯網可視化應用,思考過程的精髓就是三步法,Where->What->How,即2W1H。對應這個思考過程,平臺內部則有一個三層的系統框架,讓需求得以實現。
Where
以智慧園區管理系統為例,一般會把智慧園區分成園區、建筑、樓層、房間和物體這樣一些從高到低的空間層級。這些空間層級,就是Where,這是不同的系統功能的入口,也是我們三步法的起點。
這些的空間層級,對應三層框架中最高也是唯一的一種節點,稱為【選擇器】。用戶可以配置不同的選擇器,代表不同的空間層級。比如,在園區級別,用戶希望實現【顯示所有建筑物的名稱】這個功能,首先就要定義一個針對園區的選擇器。
選擇器 = Where
What
確定了Where,即操作的入口以后,打算用什么方式實現什么業務需求呢?這就是What。
What對應的三層框架中的第二級,二級節點有三種類型,分別是物體面板、圖層和業務。
物體面板通常用來表達當單個物體的信息,在用戶點擊某個物體時被觸發。一個攝像頭再被點擊后,物體面板出現并顯示該攝像頭對應的視頻流窗口。
圖層通常用來表達多個具備同一屬性值的物體信息,在用戶點擊某個菜單時被觸發。上文中提到的顯示所有建筑物的名稱,就是在一個菜單被點擊后,把類型是建筑物的所有物體的名稱顯示出來。
業務則被設定為表達跟具體物體無關的管理功能和統計分析圖表,在用戶點擊某個快捷按鈕時被觸發。
究其本質,上述這三種類型的節點并不實現具體的功能,而是不同的容器。
物體面板 and 圖層 and 業務 = What
容器承載著實現具體操作的功能組件,至于那些實現業務需求的功能組件,可用How來詮釋。
How
How是具體的功能組件,屬于三層框架中的三級節點。它嵌入到屬于What的三種容器之中,實現具體的操作。
為了清楚地解釋How,將之前的Where和What作進一步說明,例如智慧園區應用功能的例子。
項目中,用戶希望進入系統后,系統顯示所有攝像頭的位置,并在點擊攝像頭時,顯示該攝像頭的實時視頻流。
對于這個需求,三步法實現的過程如下:
第一步:Where級別確定。由于攝像頭分布較廣,室外和室內都有,需要定義多個選擇器。同時,為了兼顧操作上的便捷性。最終確定在在園區和樓層兩個層級分別定義對應層級的選擇器;
第二步:What容器確定。這個需求中涉及到兩個功能,一是顯示所有攝像頭的位置,需要使用圖層容器,用戶點擊菜單來觸發;二是包含視頻流的物體面板容器,用戶點擊攝像頭時觸發;
第三步:How功能組件確定。攝像頭位置的顯示,可以使用在某種物體模型上方顯示圖標的功能組件;攝像頭監控視頻的顯示,則可以使用視頻流功能組件。
不同的功能組件=How
類似視頻流這種廣泛使用的功能組件,可以通過官方網站下載使用,并不需要自己開發;同時,這些組件經過了優锘的建模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在幾十甚至上百個項目中的不斷打磨,無論從功能還是效果層面,都是上上之選。
以功能組件作為豐富內涵的三層框架,是比鄰星最大的技術優勢。
#總結
這些平時看起來復雜的應用,利用比鄰星平臺,實現起來不要太簡單。一天夠不夠?半天夠不夠?毫不夸張地說,比鄰星平臺就是物聯網可視化領域的mRNA疫苗。
下面是一張簡單的圖來表達,更容易理解業務到實現過程中,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