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G手機正式作別市場!”這是清明假期最具清明味道的“科技新聞”!一時間引來無數網友們的“祭奠”。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企業巨頭,LG為何在小小手機上折戟沉沙呢?表面看,是創紀錄的連續23個季度的連續虧損,讓這家曾經的全球三甲,現在以全球2%的市場份額黯然離場。但是,細心的人士已經要問全球2%的份額真的很少嗎?那依然是一年近三千萬臺的手機銷量,全球手機10強之一!
“進與退,手機興衰背后的算盤”
LG手機,歷史最好成績是全球三甲:從最早的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到十年前的LG、三星、蘋果;再到現在的三星、蘋果、華為(目前小米剛剛取代華為全球地位)……手機市場二十多年的三甲中,只有愛立信和LG告別了手機產品(摩托羅拉和諾基亞還勉強有品牌產品問世)。
由此可見“瘦死駱駝比馬大”:誠然,LG手機現在一年兩三千萬臺,比不了巔峰期一個多億的銷量。但是,和國內三線品牌比較,依然不小。甚至,可以說比這個銷量小得多的手機品牌,全球至少還有十余家:比如,印度市場新興的幾個手機品牌,或者國內家電系的手機品牌,都遠不如LG的“市場勢力”。
對此,一個比較客觀的解釋是:印度也罷、國內市場也好,小手機品牌的生存前提是“巨大的母國市場”;諾基亞、摩托羅拉品牌依然在生存的前提則是,“品牌換了主人”以及“歐美市場對二者的‘母市場’意義”。
相對而言,LG手機所處于的局面,更類似于“曾經也是十余個品牌走全球的日系手機陣營”——本土母市場很小。這導致,看似還不小的銷售規模,其實是全球撒醬油,難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LG和日系手機品牌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上游不強”:例如,三星手機是屏幕、芯片、半導體、終端,外加5G網絡的產業鏈;諾基亞、摩托羅拉也是“網絡端”技術大拿。即,LG手機,對終端的依賴特別強烈,產業鏈深度不及蘋果、華為、三星等等。
同時,作為一個龐大集團下的“單一產品線”,LG的手機,對自主命運的決定能力“更為有限”:即缺乏三線手機品牌“靈活的市場打法的基礎”——即“強大的大象,即便是跌倒都是致命的,因為它再站起來需要更大的消耗。而螞蟻們,滾下山頭可能都能輕松翻身!
因此,利弊衡量,特別是已經給了手機板塊5年虧損的“復活期”而還無效果之后,加之2020年新冠疫情這根最后的稻草,LG決定“刮骨療傷”,放棄手機業務。但是,“做減法總是容易的”,面對消費產業新趨勢“LG手機的敗退”會是終點嗎?
“擴張主義下,下一場戰爭消費電子怎么干”
10年前,在LG手機穩居全球三甲的同時,一家國內手機品牌正在謀劃第一款產品:它就是小米。而就在最近這個月,小米剛剛取代華為,成為全球手機新三甲之一。更為勁爆的消息是,小米在3月春季新品發布會,公布了“造車計劃”。
幾乎同時,全球手機界的另一個扛把子,蘋果也傳出“策劃造車”的消息。蘋果庫克最近表示“在我看來,自動化本身是一項核心技術。如果你退一步看,汽車其實很像是一臺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就是一臺機器人。所以可以憑借自動化做很多事情。我們可以看看蘋果會做什么!
事實上,科技巨頭眼中的新機遇“遠遠不止于汽車”:AIOT是自動化技術、是機器人智能互聯體系。這個體系中,巨頭們的終端產品線,不再能“獨立生存”。就像有些專家一再強調的概念,“手機將作為智能家庭、智能出行、智能生活的遙控器、樞紐設備之一而存在”!在后者的意義上,“手機是戰略性的樞紐節點”,而不僅僅是單一產品線而已。作為一家綜合性家電巨頭,LG放棄手機,背后的戰略問題將“異常復雜”。
手機,可以視為LG在智能產品上的第一個“阿喀琉斯之踵”。在LG產品線中,另一個巨大的智能產品,彩電也面臨一些小小的問題。例如,2020年,在彩電總出貨量上TCL再次超過LG,位列全球第二;即便不計算OEM產品規模,在品牌液晶電視出貨量上,TCL也已經超過LG的全球地位。——而此前,LG彩電的全球第二已經保持了接近10年。
與手機在AIOT中的“最重要移動中樞”類似,彩電被視為“智能家庭、AIOT”體系中,最可能的“固定在家庭內的中樞”,其戰略意義異常巨大。這也是華為、OPPO等品牌,接連入局這一產品線的原因:搶占智慧家庭的高地!
此外,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是,彩電正在進入“5G時代”。2020年,TCL和小米率先全球發布了5G電視。針對彩電的智慧化新趨勢,華為甚至指出“未來的彩電就是超大號的家庭手機”——2020年,國內市場增量最高的彩電細分品類是“帶攝像頭”的產品:這就是彩電手機化的最好證明。
綜上所述,LG退出手機市場的影響,將遠遠大于“手機產品自身的邊界”。AIOT體系之中、手機與彩電的技術同性之中、智慧時代與5G技術的普及之中,LG這一步決定的“后勁”多大,還有待長期觀察!特別是在蘋果對汽車表現出興趣,華為已經深入汽車智慧產業鏈、小米要獨立造車等等兄弟巨頭紛紛最大程度擴張生態的背景下,LG對手機的放棄,是不是明智之舉,還未有定論。
“消費電子品牌們,總是面臨新秀之爭”
“打敗歐美日系手機品牌的LG已經告別市場!边@一點如果放在更大的“時空框架下”,其實是消費電子品牌從歐美向日韓轉移,在向中國大陸、乃至于印度等新興消費市場轉移的大趨勢。
不僅僅是手機,包括彩電、白電、小家電、生活電器、甚至醫療儀器,都在過去四五十年有這樣一種“品牌衰落、崛起,與地域轉移趨勢”。對于LG手機而言,其市場崛起靠的是歐美日系品牌的衰落、其市場衰落則同步了中國國內本土品牌的崛起。
這一過程與技術轉移、新的創新中心的形成、產業鏈轉移,以及“母市場”的容納能力都有關系。尤其是日系消費電子與家電品牌的衰落,與日本母市場的能量不足有很大必然性聯系——這一點上LG為代表的韓系品牌也很突出。特別是當遇到中國新秀品牌——這些品牌在母市場規模以及技術創新、產業鏈實力方面,更具優勢——的時候,質變總是很容易發生:事實上,即便韓系強如三星這樣的巨頭,在我國國內消費市場的占比,也不甚至樂觀——且幾乎是全線產品的“與其全球地位不符”。
2020年,三星蘇州液晶面板及其相關資產已經出售給TCL、LG則將位于北京的中國總部大樓出售給了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子公司……在這樣的趨勢下,也許LG的手機“做別離”,只是“新秀品牌集團”與“上一輪轉移地品牌”之爭的一個小小臺階。
行業研究認為,在5G+AIOT時代,消費電子、包括傳統家電都在進入“智能化”的變革深水區。應用生態和創新技術的大爆發時代,必然產生一輪新的“新秀品牌潮”。全球消費電子的品牌地域屬性如何進一步改變和書寫,必然將是一輪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