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行業同仁意料之外的新品發布會!” 2021年4月24日,惠普投影在時隔17年之后,再次挺進中國市場,在國內舉行新品發布會。
從會議的規模看,本次發布會發布了七款產品,分別是:惠普4K激光電視BP5000PLUS/BP5000、智能商務超級投影儀MP2000PRO/MP2000C、聚合便攜投影儀MP250PRO/MP250、惠普網紅投影儀CC2000C,其數量規模在近三年來國內投影品牌市場“處于領先狀態”。
以此,行業分析普遍認為,至少惠普投影的“第一把火”是要真正玩一次的架勢。而且產品覆蓋LED智能家用、LED智能商務和4K激光電視,都是“創新產品”;也是傳統日臺和歐美系投影品牌“布局相對落后的產品線”。這說明,至少惠普投影這次抓住了“產品和技術”上的“創新市場焦點”。
要規模有規模氣勢、要市場熱度有市場熱度:這一開局顯然是“足夠專業”。這也讓業內對惠普投影此次“出招”的背后力量,有了更多的關注。
變身回歸的惠普投影
從公開新聞看,惠普投影此次回歸國內市場采用“品牌授權、本地企業運營”的“轉基因”模式。
其品牌背后操盤手是元大光電(重慶)有限公司。元大光電(重慶)將全面負責惠普投影儀產品的研發、制造與運營。即惠普投影基本就是“元大”的全權操作+惠普的品牌光環。
其中,元大光電(重慶)成立于2020年,由臺灣元熙科技與大宗光電集團共同合資設立。某種角度,重慶元大基本就是專門為“操盤惠普”投影戰略而成立的“新載體”。同時,惠普投影發布會上,元大表示,其獲得了“惠普投影品牌全球10年的唯一經營權”。
這個信息的質量是很高的:1,惠普投影的目標是全球市場、2.元大至少有10年的穩定規劃和經營許可,這是長期合作——兩者結合,我們甚至可以說是“全球投影市場一家專注于新技術、新形態投影應用的‘品牌’誕生了”。這與此前LED智能投影和激光電視全球主要銷量集中在國內市場,以及2020年開始本土創新品牌相應產品的國際化速度加快的趨勢是吻合的。
從這個角度看,惠普投影的回歸不僅是國內市場的新競爭變量,也會成為全球投影市場的新競爭變量。在這樣的“巨大意義”下,元大背后的“老板”必然要“有點真能量”。
惠普投影背后的背后
首先,重慶大宗光電集團的網絡搜索信息顯示,其注冊于2015年,注冊資本1億元,業務主要是“光電一體化 ,光伏發光體新技術開發 ,技術咨詢及相關設備產品的開發 ,生產 ,銷售 ,貨物及技術進出口”。
重慶大宗光電集團可以查閱到的網絡信息顯示,其背后股東是東莞市大宗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09年07月,經營范圍包括:研發、產銷數碼電子產品、手機配件、模具、通訊設備、電腦設備、絕緣材料、硅橡膠及硅橡膠制品;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
此外,重慶以“大宗”為名稱,并與東莞市大宗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股東有關聯的企業還包括,重慶大宗存儲、重慶大宗新材料等公司。與東莞市大宗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股東關聯緊密的其它電子類公司還包括,重慶格絡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格絡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等等。
其中,深圳市格絡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的業務包括從事光電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光學鏡頭、光電儀器、光電投影技術研發。——即元大背后的“大宗光電”的關聯企業,似乎提供了惠普投影的基礎技術與生產。
惠普投影操盤手元大的另一個發起人“臺灣元熙科技”可查閱的信息不是很多。網絡信息顯示江門和深圳等地有以“元熙”為名稱的科技類相關公司。網絡有信息顯示,臺灣元熙科技董事長許湘熙,與曾經的天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同名。天瀚科技則是AIPTEK品牌的操盤者。AIPTEK(愛普泰克)則是早年比較著名的臺系數碼相機品牌之一。此后,該品牌也推出過自主品牌“微型投影機”,即“LED投影機”。
假如以上信息沒有錯誤(以上信息均來自網絡公開檢索,不能保證信息真實性,更不能用作投資依據;這些信息哪里有誤歡迎業內人士和相關企業指正賜教),可以看到惠普投影回歸背后其實是我國臺系投影光電行業相關資本與本土系相關行業資本,特別是此前運營過品牌終端的資本與純幕后的代工資本,對“終端品牌市場”的一次沖刺。
從技術角度看,用元大光電CEO許湘熙的話說就是“在全球有九大基地,全球擁有專業的技術人才,10年專注于激光電視與投影儀研發、制造與運營”——其產業資格和技術儲備是相對可靠的。
從慧示到惠普,代工走上前臺為哪般
對惠普投影機的背后實力,如果用最簡單的名詞概括就是“多年代工走上前臺”。這與2020年發力品牌市場的慧示品牌如出一轍:慧示背后則是成都晶華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是長期從事投影機代工和光機、光學系統研發制造。
對此,肯定有很多人想問:為啥此前的代工現在要做自主品牌呢?答案更多來自于品牌市場自身的變化:即國內LED投影行業領先、也是全球市場銷量領導者之二的極米和堅果都已經進入“自主光機研發與制造”環節。按照2020年成績看,二者市場占比接近國內LED投影行業一半。LED投影另一個崛起新秀光峰旗下的峰米,自己不但堅持制造業的布局,還給小米等品牌做OEM,更是對傳統“品牌背后OEM廠商”的雙重挑戰。
另一方面,國內LED智能投影市場的增幅正在逐年下降。在目前每年近400萬臺的規模基礎上,未來增量區間已經可以看到天花板——最好的預測是接近千萬臺,比較差的預測是600萬臺的頂端。雖然近年來,LED智能投影和激光電視加速了國際市場挺進步伐,有望在全球市場帶來“家用等新場景”的新增量。但是,傳統的汞燈投影代工體系,也在加速轉型進入LED和激光光源產品市場。
因此,行業從簡單國內的“快速增量階段”進入,國內國際兩個循環、品牌企業自主化制造轉型等共同作用的復雜的“更為成熟市場成長階段”,行業的上游企業、代工業者必然也會“謀變”。
同時,元大光電背后的臺系資本背景,也格外值得“重點提及”。在過去5年,國內LED智能投影和激光電視等新技術產品快速增長的時期,基本也是臺系投影品牌在國內零售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不斷下降的時期。作為全球投影最主要的兩支傳統力量“日臺體系”之一的我國臺灣地區的臺系投影資本,已經經歷了“我國大陸地區市場份額的下滑”、正在經歷“我國大陸創新品牌國際化,可能導致的對臺系投影陣營全球市場的競爭”(當然這兩點日系品牌也并不例外)。
這時候,臺系資本力量和投影、光電產業實體,想要尋找傳統臺系品牌之外的“終端出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即,不僅僅是OEM、品牌、品牌自主光機等之間的競爭關系轉變,也包括不同地域投影陣營之間的競爭關系轉變,構成了“元大光電”誕生背后的故事。
以上復雜的行業關系轉變,與惠普品牌一直有心“投影事業”,以及投影在我國大陸地區市場實踐中形成的新需求增長模式全球范圍復制的可能性結合,一個嶄新的惠普投影版圖誕生也就“順理成章”。
綜上所述,惠普投影的“背后是有故事的、有實力的”。這也是3年來國內投影市場新品牌的共同趨勢:當貝、慧示、創維和騰訊極光、峰米等,成績比較好的品牌,背后都有一定的深厚“勢力”。惠普是否會成為一個新的品牌崛起點,乃至于借助其臺系資本和惠普品牌的雙優勢,特別是在投影的“中國創新經驗全球復制”上走出新高度,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