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LED顯示技術發展歷史,各種黑科技層出不窮。但是真正能給行業帶來“革命性”創新價值的技術卻是鳳毛麟角。近日,由英國GaN基Micro LED技術先驅性公司Porotech首先全球公開展示的Micro LED一體式全彩顯示器,便屬于此量級的科技創新范式。
該顯示產品,Porotech創新應用了動態像素調整技術DynamicPixelTuning™(DPT™),可實現單個Micro LED二極管的RGB全彩顯示。單燈即是一個完整的RGB全彩像素點,突破了傳統LED顯示技術常用的RGB子像素(1R1G1B)模式的限制,可將Micro LED顯示屏的整體像素密度提升4倍。同時支持使用調制電流,使之單個Micro LED芯片上發射覆蓋整個色譜的可見光,并世界首創從單個像素中發射出純白光。從而顯著提升各類顯示屏的分辨率、亮度和光效。進一步加速Micro LED、Mini LED和LED直顯產品的商業化進度,還能為AR/MR/VR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顯示器和大型直視顯示器等應用提供下一代高性能顯示產品。
此外,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GaN氮化鎵 (GaN) 為基礎的芯片制程中,紅光Micro LED芯片生產和效率問題,一直是行業技術瓶頸。由于傳統的紅色LED采用磷化鋁銦鎵(AlInGaP)材料,發光效率隨著尺寸逐漸減小到微顯示所要求的微米尺度,大幅度急劇降低。
2020年11月,Porotech 發布全球首款基于氮化鎵材料原生InGaN紅光微顯示模組,這也意味著三種原色藍,綠,紅的MicroLED發光元件首次可通過單一材料體系和工具鏈來生產,例如外延,芯片制成等設備,尤其巨量轉移等MicroLED需要的一些新興技術和設備也統統可以統一及簡化,進而消除了因合成基于不同材料和結構的器件而產生的流程復雜,良率低,價格高等商業化核心瓶頸問題。
目前,國內面向下一代全彩顯示的氮化鎵物紅光MicroLED的研發項目中,由AET阿爾泰與材料科學實驗室的合作成果最為顯著。已經成果實現實現紅光Micro-LED混光制備,且目標技術樣品達到620波長6.5%外量子效率,未來有望達到20%外量子效率(EQE),將實現加速普及LED顯示市場,并有利于構建更完善的供給產業鏈,AET阿爾泰處于領跑位置。切實提高我國半導體自主研發實力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填補國內現有的技術空缺。
值得關注的是,Porotech從紅光Micro LED芯片顯示模組首發到Micro LED一體式全彩顯示器的首展僅僅用去一年時間。而如此高效的研發進度,離不開Porotech團隊基于在氮化鎵領域的研究積累,率先開發出可工業化量產的新型納米多孔氮化鎵半導體材料。
所謂多孔GaN本質上是一種帶有非常多個幾十納米小孔的GaN材料,”Porotech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朱彤彤博士說:“這是一種可用來構建新型半導體器件的GaNg材料平臺,相對于傳統材料,它具有更好的量產性,且其晶圓的可擴展性更是對于下一代顯示設備至關重要。
“底層技術的扎實根基,一直是Porotech最大的發展底氣”
Porotech最初創辦于劍橋大學材料科學與冶金院系氮化鎵中心,雖然成立時間僅有4年,但在氮化鎵材料外延器件等方面先關聯合創始人均有10余年深厚的技術沉淀。得益于新型納米多孔氮化鎵半導體材料的創新性、先進性、底層性以可量產化等諸多優勢。Porotech不僅在技術成果方面加速落地,同時也贏得了資本的青睞。2021完成種子輪融資,本輪融資金額3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709.33萬元),由專注于科技領域早期項目投資的Speedinvest領投;2022年2月完成A 輪融資,本輪融資金額為2000 萬美金(約合人民幣1.4億元),三星風投跟投。
隨著技術的越加成熟,基于PoroGaN®微顯示技術平臺的規模化量產已經推上日程。今年5月Porotech與英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外延)廠商IQE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戰略合作的方向聚焦GaN基Micro LED,將合力開發并商業化Porotech獨有的外延材料技術,在8英寸或12英寸單一GaN外延上生長高密度、高效率RGB全彩Micro LED,從而賦能AR/MR/VR、可穿戴設備、智能顯示器及大型直顯等Micro LED顯示應用終端。
在本次合作中,IQE將充當Porotech外延代工生產合作伙伴的角色,依托IQE的GaN MOCVD外延生長技術,幫助實現PoroGaN®微顯示技術平臺的大規模量產。未來,雙方將攜手開發8英寸、12英寸外延制造平臺,并推動商業化應用。
寫在最后:
如今LED顯示技術正在逐漸步入以Micro LED為標志的“超微間距時代”。不同于傳統LED與半導體各有各自的生態,隨著LED芯片微米尺寸不斷縮小,從材料、思維、產線甚至整個產業,都在像半導體的思維邁進,未來精度、質量、良率等將在未來LED顯示技術演化中成為越加關鍵的升級指標。這意味這傳統LED顯示屏企業懶以生存、關聯解密的生態環境,也正在悄然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