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教育啟動數字化轉型,新型信息技術深度參與教育教學,“三個課堂”(即“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也因人工智能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自2012年起,“三個課堂”便作為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舉措。2020年,教育部《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2年,全面實現“三個課堂”在廣大中小學校的常態化應用的建設目標,有效彌合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推動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2年3月,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新”)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訊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國新旗下國新文化奧威亞與科大訊飛將以此次戰略合作為契機,充分發揮技術、資源、品牌優勢,在教育信息化領域進行深度合作,通過系統性的方案創新、學情的全場景融合和深度AI技術的創新應用,打造出與課后服務、精準教學、五育并舉等教學需求深度結合的智慧教育升級版,致力于引領“三個課堂”行業標準建設,全面助力教育優質均衡。
理念契合,共建高質量“三個課堂”
2012年以來,“三個課堂”的廣泛建設顯著提高了我國中小學校師生信息化終端的普及率,并在“停課不停學”的關鍵時期與“教育基本均衡”的重要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新時代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升級,建設高質量的“三個課堂”成為關鍵。基于此,一直致力于用人工智能切實推動教育進步的科大訊飛,與堅持通過遠程音視頻互動教學設備服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國新文化奧威亞,在“三個課堂”的創新升級方面不謀而合。以人工智能賦能“三個課堂”,攜手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支撐構建“互聯網+教育”新生態,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中國國新與科大訊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產品聚合,共研“三個課堂”新模式
從設備、人到機制,“互聯網+”背景下教育教學呈現出復雜且多元的新生態。因此,在實際的“三個課堂”教學應用中,教師總是面臨教研備課、課堂互動、作業批改、學情反饋等應用不同步的問題;教學管理者也時常被組織難、監管難、維護難等問題所困擾,常態、長效的一線教學、管理訴求難以得到滿足。如何從“用得上”向“用得好”轉化,成為“三個課堂”建設的新關注點。
為了讓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最大化回歸育人本原,科大訊飛與國新文化奧威亞共同組建專門團隊,推進“三個課堂”融合創新應用,引領“三個課堂”行業標準建立。
雙方通過優勢產品的聚合,創新地架構出“1352”的“三個課堂”新模式:以輕量化、可兼容的硬件配置,滿足設備間的利舊共享,提高利用率;以深度融合AI智能引擎的服務支撐平臺,實現資源、管理、數據的一體化,促進服務集約化;以貫穿教學全流程的應用工具體系,覆蓋教學、資源、學習、教研、管理五大場景,真正意義上地服務于教學,促進教育教學提質增效。
基于“1352”架構的“三個課堂”新模式
應用融合,共繪智慧教育新藍圖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指出:“推進教育信息化、教育資源數字化建設,首先要堅持應用為王、服務至上”。
科大訊飛與奧威亞架構的新模式 “三個課堂”,通過課前、課中、課后貼合教學實際的應用體系設計,為學校課堂教學、備課教研、教育管理等各個方面提供了高效、優質的支撐,在統籌區域教育均衡情況的同時,兼顧教書育人的個性化目標。
目前,該模式已在安徽省金寨縣中小學校及河南省內河南工業大學、洛陽理工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多所高校落地應用,并陸續在全國多個省市進行了全面布局。
其中,安徽金寨縣“1對N 智慧專遞課堂”項目已成功覆蓋全縣260余個班級,受益師生超過6000人。通過智慧專遞課堂項目,合肥南門和金寨形成跨縣域教學共同體常態開課機制。課前,南門小學利用智慧平板向主從兩端學校發布預學導案,應對校際學生之間教學背景和能力水平的差異;課中,雙方再通過采集到的課堂反饋數據有針對性地對課程進行完善設計,為學生的過程性學習進行精準指導;課后,則利用AI錄課將課堂上生成的重難點知識錄下來,推送給學生便于鞏固復習。基于智慧課堂與遠程音視頻互動能力深度融合的遠程授課,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城市教育資源,助力城鄉教育差異的有效彌合。
精準育人的課堂,高效的師生互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動了為課堂賦新、為教師賦能、為學生賦權的智慧教育新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