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最為重要的零部件當屬光學部分,這其中Micro-LED是目前行業內呼聲最高的黑科技。
潮電智庫預計,未來的VR/AR市場規模將達到35億元,AR/VR市場則是大公司競爭的大賽道,未來將人、車、生活分別進行賦能,行業的應用十分廣泛。一個賽道從形成到成熟僅僅需要三年,2025年會出現AR起量和VR爆發的局面,行業正在倒計時。
6月22日,“AR/VR技術創變趨勢峰會”將在深圳南山深鐵皇冠假日酒店舉行,本次會議由潮電全屋智能和深圳市攝像頭行業協會聯合舉辦。
本次擬邀企業包括Meta、索尼、PICO等;ODM企業龍旗、歌爾等;電池ATL、欣旺達、德賽等;AR光學模組靈犀微光、耐德佳、三極光電等;顯示模組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等;CPU芯片高通、AMD等。
在會上,我們會詳細為大家解讀目前Micro-LED技術分析、市場現狀、行業未來等,為大家帶來一場光機與顯示的技術市場交流盛宴。
期待何時成真
近幾年和目前市場上一些比較主流的VR/AR產品,所采用的主流顯示光源還是LCD、LCoS與Micro-OLED,真正采用Micro-LED顯示方案的產品非常少,而且多為概念型產品。
盡管基本盤還在紙上談兵中,但我們可以看到,整個Micro-LED的概念非常火爆,說明行業對其未來的期待非常大。
不僅如此,Micro-LED的專利布局也印證了賽道競爭的火爆程度。從已經取得了專利授權來看,蘋果公司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從新申請的專利數量來看,三星、京東方與LG都非常活躍。
但火爆程度與實際滲透率之間存在一個非常巨大的反差。
對顯示來說,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夠真實準確的還原事物的色彩。其他顯示方案比如LCD、LCoS、LBS與Micro-OLED都能合格甚至比較好的實現高對比度、廣色域、高色純度,得到較好的顯示效果。
但目前Micro-LED在近眼顯示領域主要缺陷是紅光效率嚴重不足,不能實現全彩的高亮顯示。
雖然已有幾種巨量轉移技術方案如彈性印章轉印、靜電轉印等來解決這些問題并取得了成功,但制造能滿足AR/VR應用的高分辨率全彩Micro LED顯示器仍是巨大挑戰。
從 RGB的三色圖來看,Micro-LED紅光量很低的,這也是目前采用Micro-LED的AR眼鏡大多為單綠色顯示的原因。正是這樣一個致命的缺陷,成為了Micro-LED的實際滲透率極低的根本原因。
當Micro-LED用于近眼顯示的時候,其芯片尺寸至少要小于5微米,但在這么小的芯片尺寸下,傳統紅光材料AlGaInP載流子擴散長度大,芯片邊緣非輻射復合速率快,材料脆且Micro-LED工藝窗口狹窄,側壁的損傷比較嚴重,所以發光效率是很低的,EQE低于5%,不足以支撐高亮的全彩顯示。
技術瓶頸無法阻擋市場
近一兩年,面板廠加大VR/AR面板布局力度。
潮電智能眼鏡了解到,京東方已投資270億元布局主流LCD及下一代硅基OLED生產線,不斷探索元宇宙創新應用空間。
TCL華星在LTPS技術上升級硬件能力,提升產品良率,實現超高ppi,其1512 ppi LCD-VR屏的模組產品也將于今年年內實現量產。
統計數據則顯示,2021年全球AR/VR硅基OLED顯示面板市場規模約為6,400萬美元。用于VR的顯示面板的出貨量將在2022年首次達到千萬級別,今年預計共有1580萬塊面板將進入VR應用。
由此可見,技術遲早會被攻克,Micro-LED的未來無法阻擋。
早在2021年,小米和雷鳥的眼鏡產品就分別采用了Micro LED光波導技術和全彩MicroLED技術。
而在國內,LED顯示產業鏈企業也對AR/VR等市場布局良久。
此前,乾照光電、華燦光電、維信諾、利亞德等數家顯示公司均表示,公司的MicroLED相關可用于VR/AR中。
對于元宇宙帶來的廣闊市場,錼創方面認為,Micro-LED在AR等穿戴設備的應用還需內容、光學及其他配套等整體生態系統的相輔相成,預期最快兩三年內,可以看到更多Micro LED AR產品走向產業化的機會。
6月22日AR/VR技術創變趨勢峰會為解決行業痛點而生,為智能眼鏡核心產業技術進行深度解讀。本次峰會亮點多多,在16:10和17:30分的AR/VR顯示模組專場中,演講嘉賓將對Micro-LED、顯示的精密化檢測、顯示芯片等諸多角度進行知識普及和技術分析。
比賽發令槍已響,不要白白錯失一次贏得未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