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過去幾年Micro LED顯示技術仍然是停留在實驗室里的“概念產品”,那么,2022年,絕對可以被定義為Micro LED的商業應用元年。
這一年,基于Micro LED的相關產品,不僅突破了傳統專業顯示市場的局限,進入了商用市場、教育市場,并且Micro LED家用電視也已經登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正式開賣。不僅如此,在小型應用,如手機、VR頭盔、眼鏡等消費電子設備上,Micro LED顯示面板也已經開始被采用。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之爭的重要角色,Micro LED技術如今幾乎已成為所有顯示大咖們必備的技能。
近期,關于外資品牌在Micro LED領域大力布局的新聞屢屢登上熱搜。比如,三星的110英寸Micro LED電視正式在中國市場銷售,等等,無不表明傳統巨頭們對Micro LED的重視,并從側面反映出,該市場即將迎來一個爆發期,搶占賽道正當時。
有趣的是,在進軍Micro LED市場的路線選擇上,筆者認為,外資品牌與民族品牌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譬如,以三星、LG為代表的外資品牌,除去上述的在家用顯示市場大力布局,搶占客廳顯示空間外,也不忘在消費電子領域加大布局力度。
近日,有韓國媒體報道稱,三星顯示(SDC)和LG Display(LGD)都已開始開發micro LED微型顯示技術。其中,三星欲將micro LED微型顯示器技術用于AR設備,而將OLED微型顯示器用于VR設備。三星的micro LED顯示器的分辨率將達到6,000到7,000 PPI(高于其OLED設備)。
而LG Display的目標是成為蘋果的供應商,并且已經在建設一條OLED微型顯示器生產線。其近期也開始開發micro LED微型顯示技術。
不難發現,外資品牌在選擇進入Micro LED應用市場時,優先選擇了家電和消費電子等細分市場。筆者認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路線安排,一方面是源于外資品牌在這些領域多年經營所積累的口碑和渠道基礎,借力這些成熟的渠道推廣新產品,無疑是明智的選擇。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基于在液晶時代以及OLED方面積攢的合作關系,像三星、LG這類顯示屏供應商更容易拿到諸如蘋果這類品牌的大訂單,而蘋果作為受眾眾多的消費電子巨頭,樂于嘗試也樂于推廣新型顯示技術。擁有這樣的合作基礎,也使得供應商們敢于持續加大Micro LED顯示領域的研發投入和擴產進程。
而在我們的民族品牌這邊,則選擇了不同的方向。以專業顯示市場起家,國內的小間距LED品牌的主要優勢則集中于中大尺寸專業顯示應用。因此,在進軍Micro LED市場時,民族品牌選擇了從專業市場出發,進軍商用市場、教育市場,再是家用市場,最后是消費電子市場的路線。
表面上看,二者的路線似乎是完全相反,其實是殊途同歸,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做出的選擇罷了。不過,這似乎也給了我們另一個啟示:在Micro LED真正進入應用落地階段后,上至電影巨幕,下至VR眼鏡,Micro LED顯示技術終將無處不在,而這必將引發一次顯示行業的品牌格局大洗牌。至于誰能笑到最后,就看誰能快速適應新賽道的規則,甚至是率先建立自己的游戲規則,贏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