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塊屏,讓更多的山區縣中與成都七中同步上課,能改變更多命運嗎?
過去三年,一家媒體刊發了一個故事:以云南祿勸一中為代表的248所偏遠縣中,因為使用成都七中的網課資源,在16年里走出了近百名清北生。
這個故事引發了一場社會大討論,也打動了很多人,包括網易CEO丁磊。他決定拿出1個億支持更多學校落地這種異地同堂的網課模式。隨后,四川、湖南、甘肅、重慶等地的偏遠地區的100所初高中引入網易公益「一塊屏」,覆蓋數萬名學生。
一塊屏」,是希望讓知識無階層流動。三年過去了,這個公益項目支持的第一批高中生學成,這塊屏真的實現了這種流動嗎?
兩個農村妹兒考上北大
又有兩個農村妹兒考上了北大。7月16日下午,錄取結果一公布,就傳遍了四川瀘州市的古藺縣。她們都來自藺陽中學「一塊屏」公益網班。幾年前,藺陽中學還是縣城第二的高中,靠校長和老師走街串戶,才能求來幾個優生。古藺是位于四川和貴州交界的山區縣城,人口65萬,一大半在外打工。他們的村莊,在距離縣城50公里的山坳里,從沒有人考上過名校。
藺陽中學在朋友圈轉發的學校喜報
今年的高考成績尤其醒目,有19個學生超過600分,除了北大,他們還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等名校。這些學生都是「一塊屏」的受益者。這三年,幫助他們的除了自己的老師,還有屏幕那端成都七中的老師。羅婷從沒考慮過要考北大,一上高一,學習難度翻了幾倍,在村鎮中小學常考第一的她一次次受挫。更強烈的對比,來自教室那塊屏幕的另一端,由成都七中的學生們揭開的差距。那一端,被縣中學生們稱作「前端」。成都七中每年有七八十人考上清華北大,一本率超九成。這一端,是「遠端」。然而,以藺陽中學為例,他們的生源是經過層層篩選后剩下的,在引入網班前,這些學校平均每年的高考一本率在 10%到20%間。
藺陽中學使用七中網課間的十多年間,是公益網班里高考成績最突出的學校,一本上線率超過96%,創近年新高。同樣使用「一塊屏」的馬街中學超額完成了教育局規定的重本指標。
合江縣馬街中學,「一塊屏」網課班
小鎮做題家的未來
一塊屏」激發競爭意識,發起不服輸挑戰
兩個北大學生的高考結果帶來了立竿見影的變化。藺陽中學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因為它連年提升的高考成績,越來越多家長決定將孩子留在古藺縣城讀高中。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無盡處是青山」。劉媛把這句話寫在了畢業衫上,等到九月,她會帶著這件畢業衫,走進大學的校門。
東方中原深耕教育近三十年,能為條件艱苦的學校提供「一塊屏」,提高當地教育水平而感到自豪。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將繼續為教育信息化普及而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