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下半年以來,液晶面板行業持續的快速價格下降已經緩解,7-9月份價格降幅大幅收窄,同時國內行業的出口情況亦顯著改善。液晶面板業自2021年6月開始的低谷周期,進入一個嶄新的“平臺”階段。
行業周期進入“新階段”
洛圖科技(RUNTO)研究數據顯示,8月液晶面板各個尺寸已經刷新過去12個月的最低值,其中絕大部分尺寸線是“歷史最低值”。特別是大尺寸產品的經濟性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同時,降幅也明顯收斂,洛圖科技認為,市場進入到了最敏感的周期階段。
同時,洛圖科技預測9月32英寸價格將維持穩定,停止下跌趨勢;43-65英寸的下跌額度也會集中在1-2美元,下跌幅度顯著收縮;75英寸雖然依然保持5美元的價格下滑,但是跌幅也大幅收窄。洛圖科技認為,全球大尺寸面板廠的平均稼動率連續三個月維持在75%左右,已經實現初步的“去庫存”和“供需平衡”。接下來行業跌幅持續下降,價格逐漸在第四季度穩定到某個平臺之上是大概率事件。即,“L”型價格曲線是大概率,大強度的反彈則要看明年。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保持75%的開工率和成本價、或者略高于成本價的液晶面板市場,多數一線大廠的產線依然處于“盈利”區間。
另據央視報道,我國大陸地區7、8月份電視機出口大幅攀升,部分工廠平均裝貨量相比二季度有所增長。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液晶電視出口持續增長。7月出口843萬臺,同比增長30.4%。1-7月累計出口5158萬臺,同比增長16.4%。
對此,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是,本土液晶顯示產業技術進步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例如全球5條10.5/11代線都在我國大陸地區,8.6代線除了我國臺灣地區一條之外,也均在我國大陸地區。第二是,行業逆周期下,成本競爭力、產業鏈競爭力優勢的凸顯。作為全球最大的顯示面板制造、顯示終端制造和顯示產品消費地,我國大陸地區通過產業鏈優勢強化了行業成本競爭力,這在“逆勢、過剩”的行業周期中更具競爭力。第三是,本土終端品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包括海信、TCL、小米、創維等頭部彩電企業,鴻合、視源等頭部商顯企業,海外市場份額增加,大幅拉升了本土制造產品的出口形象和銷量通道。
以上信息表明,液晶面板及其終端顯示行業,正在從上半年的整體悲觀狀態,向下半年的“結構性樂觀”和“謹慎穩定”狀態轉變。行業的關注點也正在從產品價格加速下滑,向市場需求的反彈幅度,以及行業開工率轉變。液晶顯示的這輪低谷周期,大致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下滑,形成筑底趨勢。
能開工是新階段首要競爭任務
“液晶面板產能相對過剩的狀態會迅速過去嗎?”這是目前行業最關注的問題。對此,有經驗的行業從業人士表示,核心戰略更要注重“當下”。即,不要賭需求不景氣的周期會加速過去,而是要盡可能優化目前的市場結構,確保生產線穩定可靠運行。
據行業經驗判斷,液晶面板線實現盈利的底線開工率在7成左右。目前國內產業鏈開工率普遍在75%左右,如果能夠維持這一局面,相應企業就能從容應對這一輪的“L”型底部——無論這個底部狀態存續的時間長短。
目前,實現更好的開工率表現,國內液晶面板業有一些優勢。例如,10.5/11代和8.6代線在切割尺寸,特別是大尺寸上的優勢。過去一年多,雖然液晶面板全球需求在萎縮,但是大尺寸需求依然在持續增長。但是,這種優勢也意味著,這些線都是“新線或者半新線”,相對的設備折舊壓力也更大。
另一方面,國際競爭對手正在發生一系列變化。如6月份三星停止了最后一條液晶面板線的運營、LG也在考慮將剩余的液晶面板線轉化成OLED面板線、我國臺灣以及大陸地區新建液晶面板線的進度減緩,甚至未開工項目遭遇緩建、年中有新聞報道稱,日本SDP的10代廠面臨較大壓力,一度瀕臨停產、INNO Research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除中國大陸地區以外的LCD面板廠商稼動率降至55%,遠低于大陸地區相關廠商73.3%稼動率……
即,相對于全球市場,國內液晶面板及其下游產業,依然處于“比爛狀態下的更好位置”。這是國內相關企業能夠更從容度過行業谷底的信心所在。
同時,進入下半年以來,在液晶顯示行業技術升級(如大尺寸、mini LED技術、商用的交互平板)等支撐下,以及行業價格下降、產品終端價格下降的推動下,全球液晶顯示消費有所回溫。結合國際市場智慧商顯和車載等應用的發展,液晶顯示亦呈現一些結構性的市場機遇,這對行業市場穩定產業鏈供需結構有一定幫助。
但是即便如此,對于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液晶顯示市場的需求情況亦不應過于樂觀。2021年6月之前的行業景氣周期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疫情導致居家問題,推動了家庭戶的消費,并推動了居家辦公與遠程辦公對顯示設備的需求——這部分需求的增量,具有一定的對未來的透支效應。
第二是,歐美的QE政策、寬松貨幣在2020-2021年拉動了相應市場的消費熱情,推升了行業市場需求。但是2022年以來,QE變成加息和縮表,結合高通脹和俄烏沖突等帶來的不確定性,對全球彩電等顯示設備消納需求造成持續壓制。且這一重大的宏觀轉折不會在未來數個月內迅速結束。甚至相應負面作用還有持續深化發展的可能。
所以,國內液晶面板及其終端顯示產業,既需要看到1.市場谷底已經就在前面、2.中期需求格局回暖的壓力依然很大,對賭市場需求快速回升并不明智、3.相對于全球其它面板產地,如我國臺灣、日本、韓國,我國大陸面板企業擁有規模、世代線、產業鏈,尤其是下游配套需求端等眾多優勢。
在這樣的條件下,確保開工率不跌破盈虧線、盡量保障產品售價在成本價之上、維持合理的庫存水平是液晶面板行業企業的首要目標——更宏觀的表達就是,在行業整體的逆勢下,要更好的生存下去。過去20余年,每一次行業低谷都有被淘汰出局的顯示面板企業。這一輪低谷,大概率也不會例外:低谷恰是行業頭部廠商,演繹“強者恒強”神話的舞臺。
綜上所述,液晶面板行業已經在2022年下半年來到一個新的拐點:即谷底顯現。在這樣的周期新階段,廠商的任務也會發生變化,全球行業格局更將會迎來“深度調整”的時刻。尋求更好的姿態、堅持下去,是行業企業的目標,也是能“守得云開見月明”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