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OLED十年擴張潮后,首個大幅‘縮水’項目。”面對近日京東方公告稱,終止對“云南創視界光電增資并建設12英寸硅基OLED項目(以下簡稱云南創視界硅基OLED項目)”募集資金10億元的投入,并將資金變更至“京東方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資本性支出的“行業大事”,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代表了新型顯示不同產品和技術路線的“發展趨勢差異”。
云南創視界硅基OLED項目受累“AR/VR”疲軟
據媒體報道稱,云南創視界硅基OLED顯示項目,是京東方控股的面向AR/VR產品的微顯示芯片項目。目前京東方已投入運營8英寸和12英寸硅基OLED產線(一期),并完成0.39~1.3尺寸的多款高分辨率產品開發、量產出貨。
但是,據數據統計顯示,IDC《全球AR/VR頭顯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預測》,截止2023年二季度全球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頭顯出貨量連續第四個季度下降,2023年二季度的出貨量同比下降44.6%。另據維深信息wellsenn XR的調研和跟蹤統計,2023年二季度全球VR銷量為144萬臺,同比下降37%,環比下降21%。其中國內市場VR頭顯銷量為12萬臺,同比下滑65%;海外市場VR頭顯銷量為132萬臺,同比下滑33%。
“元宇宙可能已經全面熄火!”有媒體報道這樣評論目前全球XR市場的變化。但是,與市場終端的疲軟不同,上游投資的“堰塞湖”卻非常“洶涌”。
例如,宜興市環科園的湖畔光芯超高清、高亮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總投資超30億元,總建筑面積超10萬平方米,將新建兩條12英寸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生產線,新建生產車間及配套設施約10萬平方米,投產后可年產1.31英寸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900萬粒。
近日,超高分辨率硅基OLED微顯示器件項目在南京江寧開發區開工建設,預計項目年產值約10億元;芯視佳12英寸硅基OLED產業園項目在安徽淮南市高新區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65億元,規劃月產能達4000片晶圓。韓國方面,據稱科技巨頭Meta將與韓國半導體大廠SK海力士及面板廠LG Display合作開發Micro OLED面板;蘋果公司亦將與三星合作開發硅基OLED顯示產品……
即,與市場終端需求下滑形成對比的是,行業中上游投資還在極速增加。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些項目將帶來“一定的產能過!。
此外,亦有專家分析,硅基微顯示并不只硅基OLED一條路。目前AR眼鏡正在導入硅基micro LED產品,后者在亮度上更有優勢。此外,包括硅基液晶(LCOS)、硅基微機電(DLP)也是成熟的硅基微顯示技術門類;未來可能還會有硅基QLED、硅基鈣鈦礦LED等新型材料和應用方案。
所以,對于硅基微顯示而言,現在是三個問題:第一是需求不足、第二是已有投資規模很大、第三是潛在不同技術路線競爭。這些問題結合在一起,理性的行業判斷就必然是“謹慎為主、等一等市場”。京東方云南12英寸項目二三期暫緩的過程已經有一年多,現在資金拿出來投入其它項目,進一步說明,行業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玻璃基板顯示,或將是未來“最大受益者”
目前,京東方決定將云南創視界硅基OLED項目十億元資金變更到“京東方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后者則是京東方面向新興顯示高等級背板需求的投資項目。
據悉,“京東方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主要生產1850mm*1500mm尺寸的LTPS、LTPO技術基板。這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LCD或者OLED面板項目,而是一個“基板”項目,即主要是提供高品質的TFT驅動載板。這些載板可以用于多種顯示終端產品的開發。例如,(京東方)2.5英寸LTPO LCD VR、AM TFT mini/micro LED等。
“在1英寸以上市場,微顯示器件是采用硅基基板還是AM TFT玻璃基的基板,現在并沒有定論。”這一市場應該就是京東方北京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所說的VR新型應用。另外,三星新一代的室內MICRO LED電視,采用與我國臺灣友達合作的LTPS背板制造,這代表了MICRO LED大尺寸顯示上的一種高等級背板選擇。
某種角度看,京東方10億元的資金并沒有離開“AR/VR”等新型顯示應用產品,而只是在背板技術路線上,從“硅基”轉移到了“玻璃基”。
同時,行業認為,未來mini/micro LED顯示會在“數英寸”級別的市場上,在手機等移動和穿戴設備、車載等高性能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其需要更多高等級AM TFT驅動背板的產能支撐。這也應該是京東方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的目標市場之一。
此外,我國臺灣地區面板企業群創正在實施面板產線IC封裝的“玻璃基封裝”項目,并作為其旗下低效率低世代液晶面板線的轉型方向。群創表示,所開發的封裝技術適合應用于可靠度、高功率輸出的車用、功率芯片封裝產品,目前已經陸續送樣,月產能規劃1.5萬片。這一應用方向也適合于京東方北京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
由此可以看到,先進玻璃基板現在展現出一定的通吃能力:除了傳統的LCD和OLED顯示,也在與micro LED快速結合,甚至正在與IC封裝等新興應用整合;并在微顯示、可穿戴、車載等市場領域表現出更多活力。
Micro LED或是最后贏家,新型顯示的未來如何
據Trendforce 預估,至2026 年 Micro LED 穿透式 AR 智能眼鏡芯片產值約為3,830 萬美元,2023~2026 年 Micro LED 芯片的年復合成長率約 704%。
分析認為,主動式微顯示技術中 Micro OLED 和 Micro LED二者已經形成路線競爭關系。Micro OLED 擁有自發光等特性,但易受限于亮度問題; 除了亮度,Micro LED 在對比度、壽命、省電等規格表現上也優于 Micro OLED;在關鍵的微型化上采用硅基板技術下,二者基本規格相當。但是,硅基的OLED微顯示,產業成熟度和量產進度好于硅基micro LED。
不過,年初曾有消息稱,蘋果和Meta正在國內尋找Micro LED微顯示器件,并已在多家公司下了數筆訂單,用于AR眼鏡的概念驗證(POC),每筆訂單規模在50套-100套左右
那么,市場就存在一種可能:因為今天硅基OLED更成熟,所以更多產品選用它;但是未來硅基micro LED發展成熟后,后者會顯著快速替代前者。理論上,硅基OLED產線能轉產硅基MICRO LED,但是勢必導致近半數的設備更替和技術工藝轉變。
另一方面,在更大尺寸的顯示上,包括彩電的大型尺寸、拼接墻的超大尺寸、手機,車載等中型尺寸上,micro LED也表現出極高的發展可行性。Micro LED不具有燒屏的問題,同時亮度更高、色域更寬,比較OLED顯示優勢突出。其主要問題也在于產業成熟度不足,特別是巨量轉移工藝的成熟度不足。
新型顯示,按照用途可以分為大尺寸、中小尺寸、0.X級別的微顯示、高亮投影顯示(如micro LED像素化汽車前大燈);按照基板技術可以分為樹脂型柔性基板、PM PCB/玻璃基板、AM TFT玻璃基板、CMOS硅基基板;按照成像材料可分為液晶LCD、OLED、mini/micro LED、QLED、鈣鈦礦LED等;按照彩色化可分為單色產品、濾光片彩色化、QD/熒光轉化彩色化、直接RGB彩色化等不同方案……
以上這些分類中,涉及的技術差異眾多,但是大多數技術具有極高的成熟性。如AM TFT基板、CMOS硅基基板、不同彩色化方案等;但是,在成像材料上,卻有著顯著的成熟度差異:如LCD是上一代技術、OLED目前較為成熟、micro LED則是快速發展的技術,QLED、鈣鈦礦LED兩個技術則成熟度相對更弱。
因此,如果把這些成熟度不同的技術簡單看成“存在依次替代性”關系的技術升級線,那么micro LED替代OLED就是一個“順水推舟”的過程。從這個角度看,京東方這次的投資計劃調整,表面看是從硅基基板轉向玻璃基基板,但背后更可能是對OLED和micro LED在微顯示和新興需求上的不同前途的考慮。
綜上述,京東方的投資計劃調整或許會是一個行業變化的“轉折和風向標”。過去10年逐漸爆發的硅基OLED投資可能到達了一個需要重新審視的“需求和技術趨勢”節點。未來市場參與者是否轉向micro LED等新技術,需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