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程投影機市場的大勢“有一點出人意料”:年初市場已經預計,后新冠時代,放開防控之后,文旅會刷一波“增量”。但是,2023年的增量卻吃的并不“舒服”:
因為,2023年被認為是中外工程投影品牌對抗最為激烈的一年。一方面,本土品牌領先導入激光等新技術的“先發時間紅利”消耗殆盡,另一方面,外資品牌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前所未有的提升,開始布局更多“普及型產品”。
包括萬流明以下市場和萬流明到兩萬流明市場,2023年工程投影機品牌都進行了可謂“針鋒相對”的產品布局。例如,特別強調本土化戰略的巴可和本土品牌的代表著光峰,基本都系統的實現了主流銷量型號的“全流明線”的迭代更新。加入到這一對抗之中的也包括科視、NEC、視美樂、松下、理光、愛普生、麗訊等品牌。
“2023年的對抗更多還是‘供給側布局層面’的,但是2024年這些新布局必然已經全面落地——這將是中外對抗升級的關鍵一年。”行業人士指出,除了少數堅持主要產品線向中高端需求撤退的外資品牌之外,2024年外資品牌在“工程”投影市場的強勢依然會繼續,而且很可能是2023年的加強版。普及性市場上,外資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創新差異、價格差異恐進一步縮小。
這在工程投影機國內需求增幅已經下降,且2024年亦已經失去后疫情紅利、部分工程投影需求市場遭遇LED直顯大屏競品挑戰的背景下,將形成5000-20000流明的“相對供給過剩”局面。預期2024年國內工程投影市場的“內卷”必然再上一層樓。
特別是2023年在工程市場動作“晚”于歐美日系的臺系陣營,極大概率在2024年加大市場“填線”力度。因為,在本土品牌、歐美和日系之間的臺系工程陣營,如果再不加大“參戰”力度,很可能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本土品牌和歐美日系“雙向擠壓”。在市場供給端相對過剩的格局下,臺系工程投影陣營“2024年的競爭有一點生存之戰”的味道。
不過,戰場永遠是雙向的。在外資品牌下沉,向本土品牌發起工程投影市場攻勢的時候,本土品牌也在“向上突圍”。例如,2023年前三季度,光峰科技工程激光產品線,積極向高端市場拓展,萬流明以上貢獻度達到24%。本土品牌正在高端工程市場復制此前普及型市場的成功經驗。
“優勢市場互相進入”,這是目前國內工程投影行業本土品牌和外資品牌的基本格局。也恰是本土品牌日益高端化,帶給了外資投影品牌更多的競爭壓力,迫使其加大了下沉市場開拓力度。
不過,與國內市場本土品牌的風生水起不同,國際市場上外資品牌依靠上游供應鏈、下游渠道體系等優勢,依然牢牢掌握主動權。用全球優勢打壓國內市場的本土品牌,這是目前外資投影巨頭在工程市場的主要戰略。這一點帶給本土品牌的壓力實屬不小。
總之,本土工程投影市場是公認的全球第一大需求和第一大增長市場。外資巨頭在這一市場不會輕易認輸,本土品牌更是必須要贏。2024年這場硬核對抗只會更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