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投影顯示產業中,激光產品的占比依然不足10%。但是,這不妨礙激光技術投影產品線的持續擴充。事實上,行業分析認為,隨著激光顯示技術應用創新重心從商教工程轉向普及型家用市場,激光顯示的爆發才剛剛開始。
2022年激光顯示行業高速增長
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大陸家用激光投影市場(包含激光電視)銷量為43.6萬臺,同比增長27.2%;銷售額為46.1億元,同比下降8.9%。其中,智能投影機市場中,激光技術產品線上銷量同比2021年增長超過130%(不含激光電視),市場占比提升到近7%左右,銷量為近四十多萬臺(含商教智能機型)。
在商教工程和激光電視品類市場需求出現下滑的背景下,2022年國內激光投影市場總出貨量依然維持超過60萬臺的高位。這其中,家用智能激光機型的大發展是重中之重。
例如,2022年海信、小米、堅果等品牌都首次推出家用智能激光投影機產品。峰米更是將激光智能機的價格首次拉到了3000元以下價位。激光智能投影在品牌豐富性、價格線覆蓋上,進一步完善。其中,全色激光智能投影的出現,為高端智能投影應用開辟了一個嶄新品類,構成了激光家投消費的一個差異點。
特別是在中長焦家用激光投影上,此前一直是外資品牌主導,主打高端私家影院市場,價位相對較高——甚至高于激光電視產品。近年來,本土品牌加強了這一細分品類的市場攻勢,推動了中長焦變焦、定焦產品的低價普及機型。據洛圖數據顯示,中長焦激光投影產品均價,從2019年的1.76萬元降至2022年的0.65萬元,2022年全年出貨量也達到18.6萬臺,同比增長181%。
行業預計,以智能中長焦激光投影的高增長為核心,包括商教和工程市場在2023年的復蘇預期、超短焦激光機型市場向普及化的發展,以及4K和高亮家投占比提升對激光技術的友好性加持,2023年激光投影產品銷量將創造新高,極有可能沖刺年度百萬臺的銷量大關。
家投市場激光能贏靠點啥
與目前投影市場占據主流的LED光源產品比較,激光光源的傳統優勢在“高亮度”上。因此,激光光源在工程投影應用中已經取得統治性地位。
但是,在家用和傳統商教市場,投影機需求的亮度水平不是“越高越好”!昂线m的亮度下”,激光和LED技術更多比拼的是色彩、功耗、體積、成本等維度的競爭力。特別是進入2023年以來,LED光源在商教家用端的高亮產品,即超過2500流明的產品布局進一步豐富,3000流明LED光源成為高端標配,更將激光與LED光源的“競爭”線拉向同一市場。
在這樣的情況下,行業專家指出,激光光源從工程高亮端應用向家用等中低亮度發展,具有一定的“降維”打擊優勢。即,LED光源實現3000流明是極限式的應用,難免在效率、散熱、體積方面對激光光源存在劣勢。
“同等亮度更輕、或者同等體積更亮,正在成為激光智能機型在商教和家用市場的主要優勢之一!贝送,激光光源還大力發展全色顯示技術。例如堅果的N1產品。這類產品在色域覆蓋上的優勢相當明顯,具有對高端客戶額外的吸引力!@方面LED光源的類型選擇就有點單一:某種角度看,激光顯示是在用單色和全色兩種選擇和LED的一種選擇進行競爭。
特別是從選擇心理看,任何一種光源的優勢都不會被“所有人簡單的認可”。例如,家用和智能投影行業還存在2%的份額屬于傳統汞燈產品。激光和LED同為固態長壽命光源,其差異性本就不如與汞燈比較那么大,更可能形成“勢均力敵”的競爭選擇關系:
目前,激光投影機在家用市場依然處于份額劣勢的原因,更多是激光機型的豐富性不及LED機型。比如在3000元以下價位激光顯示產品還是太少、單片LCD作為家投最大的出貨產品,沒有激光光源技術的供給、超短焦投影的流行雖然源于激光教育投影和激光電視產品,但是在低價格超短焦市場,LED光源的產品豐富性卻更好……
因此,行業內有觀點認為,只要激光光源類投影的“供給豐富性”和LED光源相當,其市場份額就會大幅增長。而豐富激光品類的供給,正式最近兩年行業的主要工作之一。
面對激光光源,品牌商的策略“不同”
“一個是價格加速下降、另一個市場產品類型更豐富”,行業人士認為,這兩點將是未來激光投影市場增量的主要支撐力所在。這兩點也將是不同品牌發力與布局的關鍵點之一。
但是,考慮到不同品牌在LED投影市場的地位不同,其對激光投影的態度也會有差異。例如,當貝、峰米將激光技術視為“智能投影”市場彎道超車的武器和機會,傾向于與LED技術類型產品平行、甚至更豐富的布局激光光源智能投影。
但是,另一些品牌,如極米、堅果、海信等主要堅持“激光光源機型”的高打戰略。極米和堅果已經具有了異常豐富的LED產品線,市場類別覆蓋非常廣泛,其短期對大量推出低價格、與LED機型市場定位重疊的激光產品興趣不大。海信則是一家專注于激光顯示的品牌,其對激光技術高價值的重視程度顯而易見。
同時,堅持“激光高端”策略的品牌,也更青睞于全色激光技術:全色激光在色彩上的優勢,要比單色激光去比拼LED高亮機型的成本與體重優勢“更具高端范”。事實上,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家投市場品牌“無論早晚”都將會擁抱全色激光技術。差異就在于目前的首推產品側重點不同。例如,堅果非?粗厝悄芡队皺C、極米全色技術則主要用在激光電視上;海信在高端激光電視和智能投影板塊上都推出了“全色機型”。
2023年,激光顯示新一代核心技術會隆重登場。其中典型產品是光峰新一代的ALPD® 5.0激光顯示技術。該技術在無散斑、低成本、高效緊湊的基礎可達到人眼可見最大色域,并推出Pro、Lite兩種技術平臺。即在C端市場支持全色性能機型,和低成本緊湊機型。預計C端市場ALPD® 5.0產品將在2023年春夏市場登場。
“LED全面向3000-4000流明進步的時候;激光也在大踏步的進步!毙袠I人士指出,包括巴可、科視、NEC等推出的新一代激光光源的工程機型等產品,都在體積或者亮度性能上獲得了3成以上的提升,這代表了激光的創新。同時,2023年初優派等企業推出的4000流明LED商教機型也刷新了LED投影的技術上限。
這種變化導致,如果一個品牌要在LED和激光兩條技術線上都“全面進步”,其必然需要更多的精力和研發成本。從這個角度看,很多行業內市場規模有限的投影品牌,如果要推出更多不同光源的差異化產品,將不得不依賴代工制造和代工設計。而目前,LED已經取得家用市場主導地位,這將讓更多品牌更傾向于繼續在LED光源上推出更多的供給產品。
總之,品牌對激光技術的策略,不僅與激光顯示市場的高增長有關,也與這些企業自身的占位選擇有很大關系、并與LED和激光兩大光源的持續創新成果緊密相連——這種品牌的戰略選擇,還應該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而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不同人總會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一個品牌的技術線覆蓋更為充分,也是品牌實力的代表之一,并能贏得更多的潛在份額。
同時,如何贏得更多的激光投影的增量,特別是家用市場的增量,將是各個品牌戰略選擇的根本命題。隨著激光顯示產品總量市場的持續爆發,業內依然看好更多品牌在激光和LED兩大光源上的混業經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