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網友已經嫌棄“人、從、眾”等文字中,最多為何只有“三個人”:明顯不夠用嘛!
黃山頂上廁所挨一夜、海底撈“休息”的旅客擠得“就餐人”沒飯吃、下午14點在大門口被限流勸返、特種兵旅游,交換住宿等新消費形態崛起……可以說,2023年的五一讓人們找回了煙火氣、找回了“正常”生活的感覺,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找到了中國經濟繼續成長的信心”!
權威數據,讓五一之“火”躍然紙上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五一假期期間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那么,2019年的“文旅部”大數據是多少呢?2019年 “五一”勞動節假日四天,全國國內旅游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76.7億元。——如果不計算四年來的CPI和五一假期“四天、五天”的區別,以上兩個數據在2023年比2019年之間分別增長了:40.5%、25.82%!
數據表明,2023年五一假期,人流真的大幅增長了。這里面有三年疫情的報復性消費,也有Z世代新的生活價值觀和近四年來經濟整體成長帶來的基礎動能的增加。同時,從人均消費額看,2023年比較2019年似乎下降了!有專家分析認為,這是因為“疫情導致收入萎縮下的消費降級”;但是,也有一些專家認為,更多的因素是“短期游、周邊游、三四線城市游、回鄉游”等低成本消費占比增加。
實際上,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核心景區在2019年都已經“爆滿”的基礎上,2023年增加的“人流”必然更多流向“旅游價格洼地”。例如,上海南京西路、南京秦淮河—夫子廟片區、泰安泰山秀城、長沙五一商圈、成都春熙路大慈坊、南寧三街兩巷、西安城墻景區等多個集聚區“五一”假期累計夜間客流量,都已經超100萬人次。在一線飽和下,增加的人流更多流向二三四線,帶來人均消費額數據下降是正常的變化。
除了總體數據外,一些分類數據更體現了2023年五一之“火”。例如,DT在節前發布的《2023旅游調研報告》顯示,參與調查人士中76.1%的人被假期出行的人流量勸退,57.1%的人被暴漲的酒店民宿、機票等價格勸退。即如果考慮到“被勸退居家”和“調休假日后,提前游、壓后游”的旅客,這個五一假日會更火爆。
另據交通運輸部披露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3天,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預計發送旅客總量15932.4萬人次,同比增長161.9%。其中,鐵路單日發送旅客量被以超歷史最高值10%的程度刷新紀錄。作為中原腹地交通大動脈執牛耳者的國鐵集團鄭州局數據顯示,“五一”假期(4月29日至5月3日),累計發送旅客387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4月30日至5月4日)增長31%!
此外,支付寶發布五一消費洞察,2023年五一期間假期消費金額比2022年同期增長200%,比2019年同期增長70%。
交通量的增長和文旅數據的增長形成了相互印證,進一步證明了五一假日出行的“火”,亦充分說明疫情管控放開后,國內經濟、特別是消費和服務經濟正在恢復并超越歷史最好水平。這對于今天以內需消費為核心的經濟發展引擎而言,無疑是一針強心劑。用一些人士觀點看,即是“春節是試水”、“五一是再次確認”,接下來市場就敢放心去干了!
信心恢復,大屏顯示助力五一假期消費
“從2022年低谷,到2023年巔峰——文旅市場的活躍,帶來的必然是行業需求的復蘇!”一位LED商顯大屏行業的專家如此表示。
據悉,五一文旅期間,以智慧顯示和光影視覺效果為基礎的“新技術文旅”,為游玩產業、特別是“夜經濟”添彩無數。包括商旅照明與廣告系統、主題景觀系統、文旅演出系統、安全與交通指揮系統等,都成為“工程大屏”的聚焦點。
例如,黃山黟縣景區,夜游項目以《西遞傳奇》水幕演藝秀為核心,水墨電影、三體投影、電影特技、水火特效場景、3D立體成像技術等,將LED顯示、工程投影顯示充分運用其中,讓舞臺效果如夢如幻,帶來了消費者的大量好評。再例如,重慶龍興足球小鎮龍興足球場外立面1.2萬平方米示范幕墻五一前已盛裝亮相,10萬顆“矩陣式”燈珠交相輝映;同時球場的10萬平方米LED幕墻也在五一前亮燈,為2023年“亞洲杯”再添一景。
商旅方面,五一期間茂名荔枝宣傳片亮相北京西站,采用LED弧形屏幕與車站立柱結合,提供“美艷欲滴”的視覺觀感,19塊LED顯示屏全天候連續滾動播放,茂名荔枝與高鐵高質量人群的快營銷車道由此建立,讓被譽為世界荔枝產業的規模之最、品質之優、文化之魂、產業之基、大唐貢品的茂名荔枝形象充分展現在全國各地旅客面前。
安全與交通方面,“五一”節日期間,杭州公安民(輔)警堅守崗位,累計投入警力11萬余人次,維護節假日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其中,僅交警部門每日在路面投入警力就高達2200余人次。在確保“人在路上、警在現場”的同時,杭州利用公安和交警智慧指揮中心、智慧城市大數據系統,科學高效調度“有限人力物力”、提前研判“人流車流規律”,實現風險隱患排查化解于未然、客流量預測預警情報專遞于每一個旅客、人員分流分級響應與隔離管制信息分享于每一個前線作戰節點。
由以上案例可知,LED、工程投影等顯示大屏系統,在五一假期期間即“曝光于天光之下,為出行和游玩添彩”;亦“深藏于數據信息潮之中,為安全和安心護航”。同時,五一期間應用紅火起來的不僅是“工程顯示”;居家大屏消費也掀起了一輪新高潮。
據蘇寧易購五一消費大數據顯示,五一黃金周期間,蘇寧易購全國門店客流同比提升23%,萬元以上中高端家電訂單同比增長44%,5萬元以上套購訂單同比增長65%。其中,萬元以上高端彩電銷售同比增長33%,玩游戲不卡頓的75吋TCL量子點智屏電視75C78G、搭載AI智能攝像頭的索尼85吋Mini LED電視85X95EK、三星75吋量子點游戲電視機75Q70C成為TOP3熱銷單品。
“中小尺寸市場持續萎縮、大屏和高端市場持續崛起”,五一期間彩電行業“兩頭溫度差”進一步顯現。行業人士指出,消費者已經將“大屏”和“傳統彩電”視為兩個不同的物種,各自的消費規律、應用方式、內容連接方向都有極大的不同——大屏新物種、新消費、新價值的趨勢日益明顯。
得益于“大屏”消費升級,五一前期,極米子品牌MOVIN 快樂星球新品投影儀O3開啟預售,以1599 元布局1LCD 投影產品線,開啟極米這個國內投影市場5連冠品牌“普及型市場作戰的新陣地”。據悉,五一市場智能投影主打露營大屏和居家大屏概念,掀起了一輪小的采購高潮。特別是具有線下體驗店的品牌,從中收獲頗豐。智能投影目前以每年近600萬臺的市場需求量,已經成為即彩電之后的家庭第二大屏選擇。
行業紛紛看好2023年,大屏行業乘風起勢
“2022年是采購意愿和采購信心的兩極分化”!LED行業某企業領導年初時如此表示。他認為,工程顯示這塊市場在2022年的壓力,不是因為“不想采購”,而是在消費市場低迷下,特別是文旅行業,沒有“信心”去下單。
而隨著2023年的到來,尤其是春季和五一市場,對消費復蘇的雙重確認,業內認為阻擋工程顯示市場訂單的“信心”因素正在消失。同時,在活躍起來的內需消費市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也在要求“產品”要有創意。五一期間,例如數字博物館、元宇宙街區、AR光影秀等新興項目層出不窮,其中都少不了“數字視聽”技術的大量應用。
“挖掘夜經濟消費和打造差異化文旅IP、提升旅游市場文化元素含量,這兩方面都是工程視聽顯示大顯身手之地。”據飛豬發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風向標》報告顯示,“沉浸式”玩法成為五一文旅的新關鍵詞,也是90后等新世代消費者的關注重點。文旅從單純的“走走看看”向更多層次的信息聚集與展示、乃至互動和參與感轉變。業內人士認為,與科技元素結合,文旅是距離“元宇宙”最近的產業。
某種角度看,這個五一假日市場,大屏行業正在迎來新的轉折。無論是商顯、工程還是居家,“大屏”都在成為熱點消費品。市場正在被“信心”重新喚醒,也在被不斷升級的創意技術和產品創新重新賦能,這一點已經成為行業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