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直顯技術,已經取得與液晶顯示同等像素密度,但是不受面板切割尺寸限制,能承載任意定制尺寸的局部競爭優勢!”面對彩電企業對LED直顯市場的熱情增長,行業專家指出,這背后的邏輯其實是“需求升級+競爭替代”!
彩電軍團,LED直顯的新一股力量
2023年開年以來,以“視界盡在眼前”為主題,創維商用LED全國巡展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目前,創維依托武漢光顯Mini LED生產基地及創維光學惠州LED生產基地兩大基地的支撐,通過巨量轉移、巨量檢測、巨量修復等核心技術的攻關,已經全面進入COB LED高端直顯產品市場,推出了包括“黑域”SCOB系列、“星幕”超級電視系列、“天穹”超級單元系列、“云鏡”超級模組系列及“沃野”異形定制系列等五大拳頭產品。
從規格上看,創維擁有主流標準尺寸(46” 55”)、標準分辨率(2K、4k、8k)、標準比例(16:9),最小P0.6間距的LED產品線。LED直顯產品,與其液晶大屏、液晶交互平板、液晶拼接產品一起,構成了創維商顯產品線的主要供給方向。
相對于創維布局LED直顯市場的時間節點,康佳的入局更早、更深。2022年,康佳集團在重慶建成MLED直顯產線,目前已形成覆蓋P0.9、P1.25、P1.56等全系列Mini LED直顯的產品矩陣。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產業園,除了多條MLED產線,還包含了一個先進的MLED檢測中心,形成了以micro/mini LED為核心的一體化產業布局。除了已經市場化的MLED之外,康佳亦以市場為導向推動Micro LED技術的產業化,其預計2023年底核心關鍵的巨量轉移技術良率及效率將進一步提升,在2022年Micro LED全制程批量生產線啟動量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下游客戶群。
與創維相比,康佳在LED直顯上走的更遠。且目前的戰略布局看,康佳在上游產業鏈的布局要更為深入,其目標是建立從LED芯片到終端應用體系的完整產業鏈。
“建設完整的LED產業鏈生態”,這也是京東方和海信的目標。近期,據媒體報道華燦光電向國內龍頭顯示企業完成小批量Micro LED像素器件交付,預計于近期完成加量交付。分析稱,這一國內龍頭顯示企業即是京東方。2022年,京東方以認購增發股份等方式,成為了華燦光電大股東,實現了在LED芯片、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的嶄新技術生態布局。值得一提的是,京東方在COG技術上是國內市場的領先者。
與京東方入主華燦類似,海信在2022年成為了乾照光電大股東,打通MLED(Mini/Micro LED)上游芯片環節。目前,海信“靈動視界 精彩不凡”海信LED產品品鑒暨合作伙伴招募會,正在全國巡回進行。海信以Mini LED和Micro LED為代表的微間距顯示,形成了與海信商用顯示、專業特種顯示并駕齊驅的“大商顯供給陣列”的新的一極。
“傳統液晶商顯版圖上占據一席之地的彩電系品牌,正在加速滲透LED直顯市場。”行業專家表示,這代表著LED直顯市場的長期增長潛能,同時亦帶來更為激烈的行業競爭格局。
四大軍團齊聚,LED直顯持續向上
進入mini/micro LED時代之后,LED直顯在技術指標上的突破,讓其成為液晶大屏商顯的重要競爭者和尺寸線上的補充。亦恰是這一點,改變了行業供給端的陣營結構。
目前,LED直顯行業擁有“傳統LED顯示企業陣營”、IT和商顯陣營企業(如聯想、AOC、視源股份)、安防監控與指揮調度方向企業(如威創、海康、大華、華為),以及正在加速崛起的“彩電軍團”企業。
AOC冠捷LED海報屏
但是,作為最后一個加速崛起的軍團,彩電企業進入LED直顯的邏輯與IT、監控企業并不相同——IT和監控企業,更多的是看到“既有客戶需求LED大屏”。如IT企業看到企業客戶IT采購中,會議室大屏對交互平板、LED屏的需求;安防和指揮調度中心行業對LED屏的需求則是海康等企業進入這一市場的原因。
恰是因為是需求側牽引,所以IT企業和安防企業陣營在LED直顯市場的布局,更多圍繞應用進行、產業鏈更多只涉及終端產品(甚至終端產品都是代工貼牌生產)。這些企業向LED產業鏈上游挺進的決心和布局很少。
然而,彩電企業進入LED直顯市場卻幾乎都表現出向上游布局、延伸自身制造鏈條長度的戰略決心:這是因為,彩電企業對LED直顯的理解,不是“客戶需要、市場拉動”,而是其與彩電的主流技術、液晶顯示的競爭與延續關系:競爭角度看,如P0.4/p0.6間距的超微micro LED直顯,可以與液晶大屏、液晶拼接屏同等尺寸下進行競爭較量;延續角度看,液晶無法布局100+、乃至更大的工程大屏市場,LED直顯恰能完成100+乃至更大顯示工程的應用;同時液晶也會在XR等微型顯示、車載顯示、穿戴消費類新設備市場等持續面臨micro LED的技術進步壓力。
彩電企業不想重蹈從CRT到LCD過渡時代,“無米下鍋”的尷尬。所以,其戰略布局LED直顯、向上游技術,如芯片、封裝延伸產業鏈,其意義遠超過今天成熟的應用場景中,LED直顯的品牌競爭的格局——彩電企業下的棋面,要比IT和安防企業進入LED直顯市場更大。
LED直顯兩大競爭對手陣營正在形成
傳統LED顯示產業鏈,傾向于垂直化分工與整合合作。LED直顯頭部企業至少已經深入包括COB、巨量轉移等封裝環節。這與彩電企業也期望向上游整合,甚至延伸到芯片環節的LED直顯布局,形成了“二虎相爭”的局面。
行業專家指出,也許未來LED直顯行業會存在彩電陣營和傳統LED顯示陣營,兩大完成了垂直產業鏈生態整合的體系。這一點隨著2022年以來,彩電企業的LED直顯戰略布局逐步完成,日益的清晰起來。
這帶來的改變是什么呢?傳統彩電企業、液晶顯示企業,需要LED背光源產品,是LED專業產業鏈的“重大戰略客戶”。而現在,彩電企業自建或者整合上游產業鏈,日益擁有一套以自我為中心的“LED供給生態”,并在產品端,突破液晶背光源需求的限制、日益向LED直顯市場、LED嵌入式顯示市場,以及新型的LED車載、XR市場延伸創新技術。這種變化讓彩電企業和產業鏈,與傳統LED企業和產業鏈從“上下游”變成了“平行線”。
特別是2023年以來,海信、創維、康佳、京東方等彩電系品牌,在LED直顯終端市場的加碼趨勢非常明顯。這固然與傳統的液晶顯示需求疲軟,而LED直顯處于增長通道中等現實的企業經營壓力有關,但是預期未來彩電軍團不會因為LCD行業需求進入回暖周期,而放棄或者減少LED直顯產品線的投入。
對于彩電產業而言,目前最大的趨勢是大尺寸化。LED直顯恰能滿足這一點,在液晶的百英寸時代之后的需求升級。同時,得益于更好的灰階表現力,未來的LED直顯作為彩電產品渴望在觀看距離的需求上比液晶顯示更為友好。LED直顯在彩電化應用上的這些可能優勢,同樣適用于商用顯示需求市場。
即,在彩電企業眼中,LED直顯可能是其擅長的液晶顯示的替代者、至少是部分替代者:這是讓彩電企業決心要在LED直顯行業建立盡可能長、盡可能完整的產業鏈生態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彩電軍團在LED直顯行業的崛起已經成為定勢。這將極大改變LED顯示行業的未來競爭格局。在與彩電企業的競爭中,傳統LED企業如何揚長避短、彩電企業如何過河架橋,即將在未來三年左右的時間內,上演一場壯觀的博弈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