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7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6.59%;歸母凈利潤0.8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2.70%;扣非凈利潤1,170.28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4.15%。截至2024年末,公司總資產116.4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79.80億元,資產負債率30.71%。
報告期內,光伏行業現階段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致使下游光伏產品制造商普遍采取更為審慎的投資策略,投資進度不斷延后。受此影響,公司本年度裝備產業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顯著下降,收入和利潤同比大幅減少。自2023年以來,藍寶石材料市場競爭持續處于白熱化狀態,這一態勢在2024年依舊延續,對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產生了較大沖擊。
2024年,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面臨以價換量等困境,對公司的經營和發展帶來了嚴重挑戰。公司管理團隊在董事會的領導下,積極調整產業發展戰略,更加聚焦電子材料的創新投入,加大生產線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投入,繼續強化內控合規建設,保證公司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在電子材料業務領域中,公司軟磁材料業務受益于下游行業帶來的結構性機遇,實現了穩步增長;然而,藍寶石材料業務因行業競爭激烈,發展受到重大挑戰,導致業績出現較大下滑;相比之下,壓電材料業務雖然在公司整體業務中占比較小,卻表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實現了顯著進步。
在軟磁材料業務方面,報告期內公司磁性材料產業積極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深耕車載電子與人工智能領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為車載關鍵部件提供高頻低損耗磁性材料的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同比有較大提升,并成功納入頭部車企的供應鏈體系。與此同時,借助AI服務器算力升級的強勁勢頭,公司研發并推出了高頻低功耗金屬軟磁材料,并成功將其應用于電源模塊之中。
在藍寶石材料業務方面,面對行業競爭加劇和利潤大幅下滑的嚴峻挑戰,公司藍寶石材料業務秉持“精益運營+技術破局”的戰略方針,不斷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并加強化內部成本控制,專注于研發及工藝的改進提升。在2024年的上海SEMICON半導體展會上,公司成功推出了重量達1000kg級的藍寶石晶體材料。
在壓電材料業務方面,公司作為壓電晶體材料領域的深耕者,以鈮酸鋰(LN)和鉭酸鋰(LT)等材料體系為基礎,構建起“技術突破+市場深耕”的綜合發展模式,2024年營業收入實現了較大增長,不過目前在公司整體營收中占比仍然相對較小。展望未來,壓電材料在5G通信、光電子、射頻濾波器等多個應用領域將持續加速滲透。
在高端專用裝備業務領域中,公司粉體專用裝備業務發展仍然保持穩定的態勢,然而晶體材料專用設備卻因光伏產能過剩的問題遭遇了訂單減少、應收賬款增大等行業結構性問題的影響。
在粉體材料裝備業務方面,在積極配合公司內部材料業務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加大外部市場的拓展,覆蓋磁性材料、粉末冶金、硬質合金、陶瓷、鋰電池材料等多個行業領域。相比之下,晶體專用設備中的光伏設備,由于當前面臨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下游光伏產品制造商投資更為謹慎,項目進度逐步放緩。受此影響,公司本年度裝備產業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顯著下降,收入同比大幅減少,同時現有訂單也普遍面臨交期延后的情況。訂單量的減少以及回款周期的延長,對公司主營業務利潤造成了短期內較為明顯的不利影響。
標準引領-截至2024年,公司主導和參與制修訂了10項國際標準、15項國家標準和13項行業標準,構建了“國際-國家-行業”三級標準體系,持有692件核心知識產權,實現從材料制備到裝備制造的全鏈條技術自主可控。 報告期內,公司成功突破1000kg級藍寶石晶體生長技術,該晶體可實現直徑700mm以上的光學級晶片或最大尺寸780mm×550mm藍寶石窗口片的產出,填補國內空白。同時,6~8英寸大口徑襯底材料的技術突破,在智能終端應用方面具有顯著的品質和成本優勢,進一步推動藍寶石在Mini/Micro LED、微型LED顯示、集成電路、5G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等領域的規模應用。
報告期內,公司成功獲批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長度750mm以上多邊形藍寶石窗口片及其專用晶體的研發》。該項目旨在攻克大尺寸藍寶石窗口材料的制備及加工的關鍵技術難題,實現超大尺寸、高純度、優異光學性能的藍寶石窗口片的研發生產;同時,公司獲批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直徑600mm大尺寸藍寶石晶體成果轉化》立項。該項目聚焦于新材料領域的核心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推動直徑600mm大尺寸藍寶石晶體的產業化應用;此外,公司《400kg級藍寶石晶體生長設備及工藝開發》項目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一獎項不僅是對公司技術創新能力的認可,更是對公司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提升我國藍寶石材料制備水平所做努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