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137屆廣交會上,幾位國外的采購商正在圍觀一款顯示屏,其突破性兼容架構與沉浸式視聽體驗讓他們嘖嘖稱奇。
這款顯示屏就是全球首款獲得微軟Teams認證、搭載Windows 11 IoT的三攝交互式顯示屏MAXHUB XBoard V7,其背后的公司是廣州明星企業視源股份,此次新品亮相他們帶來的六大場景解決方案向世界遞出了“中國智造”名片。
作為今年受邀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企業,視源股份近年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但鮮有人知道的是,這家以顯示、音頻、交互、連接及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智能數字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在二十年里還悄悄做了一件大事——運用技術手段填補東西部教育公平的數字鴻溝。
其旗下的希沃產品,通過一塊屏幕,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在云南,數字化是“橋”,深山里的孩子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頭,驚奇地發現原來課堂竟然可以這樣;在上海,數字化是“梯”,AI識別出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以此優化課堂,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正在成為現實。
在視源股份黨委書記、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看來,“無論是老師能力、課件質量提升,還是解決教學方式教學資源不均衡的問題”,AI能夠撫平教育公平的折痕,這或許是技術向善在當下的一個美好詮釋。
▲貴州省黔南州鴨絨民族小學的學生與大涼山、廣州的同學同上一堂課,通過希沃白板進行音樂PK。企業供圖
打破地理意義上的偏遠
蘭坪縣,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橫斷山脈縱谷地帶一個縣城,這里地處西南邊陲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腹地。
整個縣城只有三所高中。2009年大學畢業后,喬云回到蘭坪縣成為民族中學一名化學老師。在喬云記憶里,蘭坪縣城被包裹在大山里,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偏遠”,從縣城到怒江州州府有260公里,需要驅車6小時,沿途山路蜿蜒,雨季常有塌方。
那時候蘭坪縣民族中學才剛開始高中辦學,生源都是附近農村的留守孩子。高中部1800多個學生,平均每個年級有10個班級,因為交通不便,這些孩子只能選擇住校,一個月僅有兩三天時間可以回家探親。
為了打破“偏遠”帶來的教育不公平,蘭坪縣啟動了數字化教學實踐,但配備的多媒體設備使用頻率和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2024年,希沃智能交互平板走進了蘭坪縣民族中學的校園。作為教科室主任,喬云身兼數字化教學的管理任務,他也是當地最早接觸希沃產品的教師之一。
在接受教體局組織的培訓后,喬云回到學校培訓老師們,就這樣,希沃數字屏在孩子們充滿驚奇的目光中開啟了第一堂課,隨機點名、課堂互動等功能讓學生充滿了新鮮感。
相比傳統課堂的局限,喬云發現,希沃的數字屏讓教學變得更直觀了。以往一些原本只能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如化學的爆炸試驗、物理的模擬電路連接等,通過希沃產品有了更具象的表達。
對于老師們來說,希沃就像課堂的另一只“眼睛”。民族中學的早讀課一共有50分鐘,AI可以根據學生早讀聲音分貝,閱讀姿勢甚至張口次數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有學生開小差被AI發現,還試圖“狡辯”,老師拿出課堂視頻記錄,在明明白白的“證據”面前,學生自知理虧,收心投入到學習中。
這種“倒逼式教學”的確取得了效果。“我看過后臺數據,同一個班級,早讀課參與度從30%多提高到了70%多。”喬云說,“高二一個學生,早讀古詩默寫的平均分從六十出頭一下提到了八十多分,到后來考試默寫這一塊他確實還真做的不錯。”
對喬云來說,使用最多的還是巡課功能。喬云兼職教研管理工作,學校教師人手本就緊張,還要額外抽出教師輪流排班,“每周要派12組,起碼30人左右去看教師與學生的狀態”,是不小的工作壓力。
而希沃的巡課功能直接實現了校領導不需要進班就可以在手機端上看到所有課堂情況:AI會自動實時生成對課堂的評價建議、學生學習狀態的抓取與點評,同步完成對學生考核的出分評價,“可以說極大節省了我們的人力和時間。”喬云說。
數字化手段某種意義上來說縮短了地理意義上的偏遠。喬云記得,以往每次去怒江州教體局開會都是舟車勞頓,而現在,線下奔波少了三分之一。跨區域跨校的聯合教研成為現實,蘭坪縣民族中學的老師與怒江州民族中學甚至更遠的昆明師大附中老師通過希沃平臺,實現了跨越地理障礙的“集體備課”。
更個性化的教學改革
距離怒江州2800公里外的上海,早已在數字化教學上深耕二十余年。
2014年,白玉蘭國際論壇上的一節數學公開課,讓希沃交互智能平板首次進入上海虹口區的校園。上海市虹口區第二中心小學副校長陸秦嶺至今記得,那場面向全球直播的公開課,大禮堂滿滿當當坐了上百位不同學校領導,希沃的亮相讓臺下觀眾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也是在那一年,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在上海虹口區的各大校園全面鋪開。陸秦嶺記得,剛開始還有一些老師不適應,一位臨近退休的老教師感嘆“我以為我這輩子都是用粉筆的”,但很快,老師們就接納了這個新助手。
陸秦嶺認為,這是因為希沃產品降低了教學技術的使用門檻,他為此專門發明了一個名字,叫“零代碼設計”。
陸秦嶺回憶,以往的傳統課堂只有PPT,如果要做復雜的交互或者展示,有探索興趣的學科老師們私下會主動學習PS等軟件,或者將需求發給學校信息技術老師,通過寫代碼或其他方式實現。嘗試使用希沃平臺后,陸秦嶺眼前一亮,“原來我們通過flash做一個動畫要兩三個小時,現在居然兩三分鐘就搞定了!”
▲希沃智慧課堂上,老師對智慧黑板、虛擬教具的使用讓教學變得越來越高效與智能。 企業供圖
眼下,上海剛進行第三輪教材改革,而希沃已經接入了語數英科目的新教材,讓過渡期變得順滑,“假如今天我要教小數的乘法,我只需要把課題輸入進去,它會根據我輸入的課題尋找對應課表,生成對應的備課的邏輯結構與思維導圖,如果有具體的要求,老師可以再要求其調整。”陸秦嶺說。
“以前我們備的是課,但現在備的是人。”陸秦嶺總結。以前教材怎么說,教師怎么教,而現在可以通過AI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針對不同的孩子個性化施教。
作為教育發達的東部地區,學生通過課外學習提前“搶跑”的情況十分常見。就在前幾天一堂關于小數點移動數學課上,陸秦嶺發現,全班只有3個同學不會,其他同學要么是有父母教學要么是在培訓班提前學習過了,“學生都懂了,你要怎么教,你要達到什么目的,這也是一種考驗。”
陸秦嶺改變了策略,他通過出題,邀請已經會的學生來做,再讓其他會的學生講解思路,“這樣已經會的同學會能更深入鞏固知識點,而不會的學生也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除此之外,課堂知識還可以打包到“知識膠囊”中,發送給家長。如果學生回到家中遇到困難,可以點擊回顧課堂內容,“學生可以和我互動,我也可以了解學生學到什么程度,更有針對性。”
在陸秦嶺看來,希沃交互智能平板正在重塑課堂形態,上海的數字化實踐不僅走在國內前列,在國外也相當罕見。幾年前,陸秦嶺曾三次參與“中英數學教師教學交流”項目,在去往英國之前,結對的英國學校教師會到上海來聽兩周的課,“那時候他們就感受到我們的設備水平是遠遠超過他們的”,陸秦嶺說,而上海的老師到英國上課,采用的還是傳統的白板加投影。
教師的角色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提到了對“教師”角色的重新認識——希沃歷經多次迭代,始終圍繞一個核心,那就是教師是教育的主體,技術存在的價值是服務教師,服務課堂。
在希沃產品設計方面,公司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產品經理都要長期去課堂蹲守,聽老師講課。小到模擬粉筆擦除動作的“黑板擦功能”,一鍵生成復雜化學公式的“智能輸入法”,大到支持3000人集體備課的“集備系統”,技術的迭代在真實的課堂中產生。
“我上次也提過一個建議。”陸秦嶺回憶說,當他在屏幕的試卷上寫字時,他發現,試卷翻頁了,但板書還留在原處,在向希沃反饋之后,這個bug很快得到了修復。
正因為希沃如此重視教師的角色,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也成為這個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2018年,希沃舉辦了第一場杏壇計劃高級研修班,秉持“以師育師”理念以信息化的學科融合培訓體系提升全國教師專業能力。
2022年9月開始,項目全面升級,在構建“杏壇導師八力模型”——學習力、信息力、設計力、分析力、教學力、協作力、指導力、領導力的同時,更新認證方法、培養標準、課程資源、發展支持等,讓項目進一步演化為教師分享經驗、交流實踐、探索創新的成長型互動平臺。截至目前,項目已匯集超20萬杏壇教師、1192名杏壇三星及以上的導師,一步步踐行著“讓成長發生”的目標。
視源股份未來教育集團副總裁、廣東省杏壇智慧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魏振水是這個項目的推動者,他認為,教師培訓的目標絕非簡單的技能傳授,而是推動教師從“經驗型”向“專業型”轉變。
▲貴州省石阡縣困牛山紅軍學校舉行希沃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示范教室交付儀式暨教師AI數字素養進階培訓活動。 企業供圖
在這種情況下,“希沃學院”這款APP應運而生,目前已經有1000萬教師注冊,“以前都是手把手教,現在變成教師們發展共同體的支撐平臺。”魏振水提到一個細節,希沃學院中一名福建山區教師的課件被下載380萬次,“沒有行政命令,純粹因為好用”。這種民間共創的力量,正是教師主體性的最好詮釋。
通過“杏壇計劃”,希沃選拔并培養了一批三星至五星級導師,這些教師既是一線教學的佼佼者,又是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引領者。湖南湘潭教師毛方吉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三次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講臺,用英文向全球教育者分享“技術如何重塑課堂”。
起初,他還是一名高中教師,教過英語和生物。從那時候起,毛方吉就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老師,他稱自己上課是“裸課”——這種教學方式以軟、硬件作為支撐,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互動教學。“不論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啟發誘導、舉一反三原則,還是蘇格拉底的對話式教學,都蘊含著生成性因素。” 毛方吉說。
“‘裸課’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新的對話形式,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成為引導者。”轉型成為一個教師培訓者后,毛方吉致力于將希沃的理念與自己的理念糅合,將其傳播給更多教師。
布局與出海
在這一波AI浪潮下,希沃之所以能成為教育公平實踐的先行者,離不開背后視源股份公司的謀篇布局。
早在2010年,視源股份便啟動了AI技術的基礎研究。根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站信息顯示,“CVTE大模型(自研)”已于2024年3月完成備案。MAXHUB會議記錄總結算法和視睿教學內容輔助生成算法也已先后于2024年1月和4月完成備案。
視源股份黨委書記、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表示,“視源股份所有的產品都是基于做數字化工具,我們更加專注于場景,進行AI的底層研發。”正是這份專注,為希沃后續在教育領域的AI應用筑牢根基。
據了解,視源股份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堪稱巨大。截至2023年底,公司員工總數達6700多人,平均年齡30歲,年輕且富有創造力。其中,研發人員占比約53%,形成了強大的技術創新核心力量。在資金投入上,2023年研發投入接近7%,約14億,并且這一比例呈持續上升態勢。
大量投入換來了豐厚回報。資料顯示,2022年視源新增1000多個專利,這些專利廣泛應用于產品革新,推動行業發展,像在LED顯示領域,視源股份參與制定國家能耗標準,通過數字化主板技術降低能耗,讓產品更加節能環保。
今年2月17日,視源股份受邀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段宇感觸頗深,今年正好是視源股份發展的第二十個年頭,正是在科技強國大的背景下,這二十年也是視源股份不斷創新開拓的二十年。
很早之前,視源就將戰略眼光同時瞄向了海外市場。2005年創立后,憑借液晶電視主板業務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2010年左右,其液晶電視主板已占據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額,年出貨量平均達7000萬片。2020年,視源正式提出“品牌全球化”戰略,借助希沃的會議平板、教育交互平板等產品,在140個國家注冊品牌,加速海外市場開拓步伐。
教育產品也是這波“出海”的主要產品之一。希沃在中國積累了十幾年教育解決方案的經驗,試圖在海外找到新的土壤。
▲在第137屆廣交會上,外籍采購商現場體驗視源股份推出的新品希沃親子屏。企業供圖
段宇說,其他國家對教育數字化的理念和追求都是一樣的,只是各地投入有所不同,希沃做的,就是針對當地的生態進行研發,以適應需求。
如今,希沃開始走入歐洲、美洲、東南亞、中東等地課堂,為不同國家的教育數字化轉型量身定制方案。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援建項目里,希沃將中國先進的教育方案帶到海外,“每一次在合作海外交流的時候,無論是老師和學生對這些產品都感到非常地驚喜。”
教育的連接
被一塊屏幕連接的兩個世界,正在互相看見。
喬云說,學校里一名高二物理老師備課模擬信號與模擬電路的這一章節時,順手將教案發到了希沃平臺,不多久,他收到了廣東一位教師發來的評價,對方熱心地分享了對這堂課課堂模式的建構,讓蘭坪縣民族中學的老師收獲很大。他根據建議改進了教案,最終這份教案還獲得了怒江州的評獎。
上海虹口區很早就開始了與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的結對幫扶。喬云所在的學校對口的正是馬關二小,由于兩地語文、道德與法治的教材是統一的,上海的老師可以發起“雙師課堂”,讓上海孩子與云南孩子跨越千里置身于同一課堂。
喬云說,每年學校會派老師去對口學校開展為期一年的實地教學,不定時還有老師去短期支教。有一年,喬云去馬關縣回訪,在沒有課件準備的情況下,喬云上了一節公開課,一開始孩子們略顯拘謹,但很快沉浸在課堂中。
“我把學生的思考操作演示進行拍照上傳,引導他們自己來得出結論,等我上完這節課,這些內容就如同知識圖譜一般生成,我的課件板書全出來了,這放在以前用PPT是根本不可能的。”喬云說,這番操作也看呆了云南的老師。
喬云發現,部分老師對于希沃產品的功能開發了解還不夠深入,“只使用了一部分”,喬云說,“技術是神奇的,但神奇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老師要充分站在學生角度來思考,那么這樣一節課才是我們真正要的。”
如今,希沃還在嘗試更多連接。魏振水說,全國現在有160個國家鄉村振興的重點幫扶縣,希沃在這些縣城建立縣級教師發展機構,每個縣級教師發展機構都捐獻一套智能研訓室,教研員可以通過研訓室指導全縣學科教師開展教研活動。
“我們國家大概有10萬個教研員,這里面專業教研員大概六七萬人,但全國中小學教師有1200多萬人。”魏振水介紹說,希沃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數字教研員”,“我們為了解決這個事情,專門做了第七代產品,通過這種形式已經錄制了20萬節課了。”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盡管魏振水長期致力于對技術的鼓與呼,但他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機器取代不了教育的溫度。
“歸根結底,教育公平的實現還是靠人。”陸秦嶺說,AI促進教學的改革,一方面是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另一方面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資源共享、素質素養雙輪驅動,向欠發達地區作出傾斜,正是對當下教育公平提出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