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固態SSD 哪種硬盤最難開發
我們普通消費者認為速度最快的硬盤,它的技術含量可能最高。事實并非如此,在硬盤行業有兩種類型的硬盤的技術含 量是僅次于CPU,它們并不是固態硬盤,而是機械硬盤。或者說,硬盤的容量遠遠比速度更難提高,大家只要看看SSD的容量和它所付出的成本就知道此話是否 成立。
貴有貴的理由:
兩位80后創業者研制的PCI-E原生固態硬盤的容量為1TB,價格為3萬元;家用固態硬盤的最大容量為512GB,價格為2500元;而機械硬盤的最大容量已高達4TB硬盤,價格為1280元。
固態硬盤呈現用戶越高級、速度越快、容量越大、價格越貴;機械硬盤則是用戶最普遍、速度最慢、容量最大、價格最便宜。下面由筆者為大家盤點四種類型硬盤:
注:SSD即固態硬盤的英文譯名縮寫。
1、技術含量最高的硬盤--混合硬盤
混合硬盤以機械硬盤為盤體,結合SSD的特性,它的外觀和普通筆記本硬盤幾乎沒有區別。如果說機械硬盤的開發難度大,那么混合硬盤的開發難度更大。它的難度之大在于如何設計算法,讓機械硬盤和SSD部分有效結合,建立防錯校驗機制,避免數據丟失。
關于兩位80后研制最快硬盤的相關報道著重提及到算法設計,實際上無論是國際最大的硬盤廠商,還是兩位80后創業者,他們不約而同把算法設計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甚至比產品本身更重要。
2、開發難度第二大--機械硬盤
在混合硬盤誕生之前,機械硬盤是開發難度最大。它基于機械結構,需要由伺服馬達高速運轉來驅動盤片來讀寫數據。它的核心部分是盤片,技術含量最高,僅次于CPU的晶圓。
3、開發難度第三大--PCI-E接口SSD
PCI-E接口的SSD分為原生和橋接兩類,具備超高速讀寫性能和異常強悍的隨機讀寫性能,它們主要應用在企業級領域。它們由主控、閃存芯片、緩存(橋接芯片)組成。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無法自主生產PCI-E接口固態硬盤的主控部件。
4、相對開發難度最。胀矣肧SD
結構相對要簡單一些的家用SSD毫無疑問是墊底的,它和PCI-E原生SSD的工作原理相通,區別在于它采用SATA接口的主控芯片。目前國產家用SSD廠商不下5家。
我國無法自產家用SSD的主要部件,但已經具備一定的主控研發和生產水平,難關在于主控的可靠性以及算法匹配上,前者屬于硬實力難題,后者屬于軟實力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