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喬布斯和他的蘋果公司(當時應該叫蘋果電腦公司)在2007年6月的時候推出了第一代的IPHONE手機,在那之前候已經有智能手機上市,不過基本上都定位在商務用手機,一般的人很少會去購買或者使用,不過當IPHONE正式上市之后,一些消費者就像著了魔一樣,搶著去購買。智能手機瞬間普及起來。之后到了國內IPHONE手機出現了一機難求,黃牛高價隨便甩甚至有人賣腰子也要買IPHONE的奇特景觀出現。而其他廠家看到這樣的場景自然不甘寂寞,跟進推出智能手機,自此手機產品率先進入智能時代。
而在大件器的家電產品,現在進入了智能化的初步階段,像電視機、機頂盒、播放器這類娛樂為主的產品已有被“智能化”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智能電視、智能高清播放器等產品已經在占據市場,可以在電視上上網、玩游戲、刷微博、甚至可以收發郵件、自由安裝和卸載軟件。簡直就是一臺大尺寸的平板電腦。國內的廠家也是一窩蜂的推出相關的產品讓人在選購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選擇哪個好。
現在已經不光的電視機了,幾乎是所有的家電都套上了“智能化”的外衣,售價也是一個比一個高。現在家電已經集體進行智能化,并且這個趨勢肯定是會繼續發展下去。面對這些功能奇特的產品,小編想知道這樣的一個智能化趨勢是否有意義?真的有必要讓所有的家電產品披上“智能化”的外衣嗎。
智能家電的誕生小編覺得在功勞簿上應該給智能手機(也可說是蘋果)記上一功,在IPHONE推出之前傳統的手機市場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飽和度,在多數的功能、使用上都是有著一定的同質化,不過IPHONE上市后以全新的設計造型、新穎的操作方式把傳統手機的打破的干干凈凈,銷量一步步的走高,成為最近幾年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別的廠商跟在后面推出智能手機產品來對抗,至此手機終于迎來智能時代。
家電市場近幾年的發展和當年的手機市場一樣,大件產品在市場上基本上趨于飽和,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場面上出現一片冷清。雖然之后推出了各類補貼措施讓家電市場回暖,國內廠商在最近兩年的財報也是相當的不錯,想必他們的心里也清楚這些補貼只是刺激國內內需的一個政策,總有一天會結束。到時候家電市場勢必會再次進入市面冷清的尷尬局面。果不其然,去年年底以舊換新等家電置換的政策結束,各類家電賣場立馬陷入了門庭冷卻的局面。
而一些國外的大廠商在經歷了智能手機的教訓后非常清楚現在家電市場的光靠手上的這些老本是很難給自己的帶來更多的效益,想要打破這個局面就必須需要一款全新革命性產品來給這個市場帶來生機。就像IPHINE打破傳統手機市場格局一樣。不過當前的家電市場想要靠產品了打破僵局還是有著不小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