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技術與成本壓力下,mini LED多路線并進
伴隨市場需求的不斷晉級,小間距LED像素間距的微縮化成為一種持續性的趨勢,包括在百寸級別上實現4K/8K的應用需求,都成為推動mini LED落地應用的背后推手。正如前文所述,P0.X級別產品的大量推出,也意味著,mini LED距離大規模商用只有一步之遙了。不過,這個進程也并非那么輕松,擺在眾多屏企眼前的諸多問題之中,技術和成本就是兩個始終繞不開的難題。
值得關注的是,具備量產能力并不等同于擁有了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能力。首先,邁入mini LED的微間距時代,就意味著LED顯示屏模組的點間距進一步縮小,這對于封裝工藝、良品率等封裝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專家指出,在P1.X時代已相當成熟的SMD封裝工藝,在P0.4級別上已經達到極限,并且在mini LED時代,其還面臨技術難度提升,成本上升的考驗。
而近年來大熱的COB方案,則相對具有更高可靠性、整屏組裝效率、面光源發光等優勢,理論上可用于毫米級的任意間距,但其所需材料昂貴,并且需要解決顯示和外觀一致性方面的問題。
SMD與COB兩種既有技術路線的看似“不完美”,也催生了第三種方案,即IMD多合一封裝的誕生。其不僅在性能方面繼承了SMD封裝方案的低成本、色彩/外觀一致性好等優點,又汲取了COB封裝方案的防磕碰、可靠性高的精華,有效解決了拼接縫、漏光、維修等問題。此外其降低了工藝難度,使得屏企可以沿用常規小間距封裝的多數設備,有效降低了制造難度和成本,因此近年來也備受部分企業的青睞。
目前來看,mini LED規模商用已經穩步推進,但規模尚未上量,短時間內成本對于普及應用的阻力作用仍將較為明顯。在此背景下,相關企業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也有著各自的考量。一段時期內,多技術路線并存將成為行業的常態。